水库蓄水稳定后,赤漠基地的清晨多了几分生机 —— 库岸边的沙棘苗已长到半人高,偶尔有几只野兔从草丛里窜出,跑到水边饮水。林舟站在坝顶,看着远处营地的方向,心里盘算着新的计划:水库的水已能满足周边牧民用水,接下来该把水引入营地,不仅能优化基地的供水系统,还能利用万倍技术研发灌溉设备,帮周边村庄解决农田缺水问题。
“林队,这是引水渠的初步设计方案。” 张磊拿着一卷图纸走来,图纸上用红色线条标注着从水库到营地的路线,“我们计划修一条 3 公里长的引水渠,宽 2 米,深 1.5 米,采用万倍混凝土浇筑渠壁,防止渗水;中途设置 3 个节制闸,方便调节水量,还能分流一部分水到下游的红星村,他们村有两百多亩小麦田,一直受缺水困扰。”
林舟接过图纸,指尖沿着引水渠的路线滑动:“这个方案可行,不过渠壁除了用万倍混凝土,还得加一层防渗涂料,咱们基地生产的纳米防渗涂料,能把渗水率降到 0.1% 以下,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另外,给红星村的分水口要设计成‘可控式’,根据他们的农田需水量调节,避免浪费。”
两人正讨论着,红星村的村支书老周骑着电动三轮车赶来,车斗里装着一筐刚成熟的西瓜。“林队长、张工程师,听说你们要修引水渠,还打算给我们村分水,我特意来送些西瓜,表表心意!” 老周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把西瓜往坝边的石桌上放,“我们村的小麦每年都因为缺水减产,去年最严重,亩产才两百多斤,要是能用上水库的水,今年肯定能丰收!”
林舟拿起一块西瓜,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老周,您放心,引水渠不仅会给你们村供水,我们基地还会给你们提供万倍灌溉设备,比普通灌溉设备节水 30%,还能精准控制水量,保证小麦长得好。”
老周眼睛一亮,激动地抓住林舟的手:“真的?那可太好了!我们村的老少爷们都盼着这一天呢,要是需要帮忙修水渠,您尽管开口,我们村的壮劳力随叫随到!”
三天后,引水渠工程正式开工。基地全员分工协作:李虎带领防御组队员负责渠槽挖掘,他们用万倍具现的挖掘机,不到一天就挖出了 1 公里长的渠槽;张磊的勘探组负责检测渠底的地质情况,在松软的地段铺设万倍钢筋网,增强渠底的承重能力;老王的技术组则生产渠壁用的万倍混凝土砌块和防渗涂料,砌块之间用特种黏合剂连接,确保无缝隙;老郑的后勤组每天给施工队员送水送粮,还协调红星村的村民帮忙搬运建材,施工现场一派热闹景象。
施工过程中,队员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引水渠要经过一段沙丘地带,沙丘土壤松散,渠壁容易坍塌。张磊看着不断滑落的沙土,皱着眉思索对策,突然想起基地储存的万倍固沙剂 —— 这种固沙剂能让沙土在短时间内凝结成类似岩石的结构,稳定性极强。他立刻让队员们将固沙剂稀释后,喷洒在沙丘地段的渠壁上,不到半小时,松散的沙土就变得坚硬,再也没有坍塌的迹象。
老周每天都来施工现场查看进度,看到队员们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解决一个个难题,心里既佩服又感动:“你们基地的技术太先进了,以前我们村修灌溉渠,全靠人工挖,费时又费力,还经常漏水,哪像现在,又快又好!”
半个月后,引水渠主体工程完工。站在渠边望去,3 公里长的引水渠像一条银色的丝带,从水库延伸到基地,再分流到红星村,渠壁的万倍混凝土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节制闸的不锈钢闸门闪闪发亮。林舟按下启动按钮,水库的水顺着引水渠缓缓流淌,在渠中形成平稳的水流,没有一丝渗漏。
“通水啦!通水啦!” 红星村的村民们涌到分水口,看着清澈的水流涌入村里的灌溉渠,兴奋地欢呼起来。老周拿着铁锹,在麦田边挖了一个小坑,水流顺着坑洼漫到麦田里,干裂的土壤渐渐变得湿润,小麦苗的叶子也慢慢舒展开来,像是在大口喝水。
与此同时,老王的技术组将研发好的万倍灌溉设备送到了红星村。这种设备由 “智能控制器 + 滴灌带” 组成,智能控制器能根据土壤湿度传感器的数据,自动调节灌溉量,滴灌带的出水孔直径只有 0.5 毫米,能将水精准输送到小麦的根部,避免水分蒸发浪费。老王亲自给村民们演示设备的使用方法:“大家看,这个控制器上的数字代表土壤湿度,低于 60% 就会自动启动灌溉,达到 80% 就停止,既省心又节水。”
村民们围着设备,好奇地触摸着滴灌带,老种植户李大爷说:“这设备比我们以前用的漫灌强多了,漫灌不仅浪费水,还容易让土壤板结,这滴灌能把水浇到根上,小麦肯定长得好!”
接下来的日子,红星村的麦田里一片忙碌。村民们在基地队员的指导下,将滴灌带铺设在麦田里,连接好智能控制器。当控制器启动,细小的水流从滴灌带的孔中渗出,慢慢渗入土壤,小麦苗一天天变得茁壮,绿油油的麦田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一个月后,林舟和张磊来到红星村查看麦田长势。老周拉着他们走进麦田,拨开麦叶,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林队长,你们看,这麦穗比去年大多了,照这个长势,亩产至少能达到五百斤,是去年的两倍多!”
林舟蹲下身子,捏了捏麦穗,颗粒饱满,手感坚实:“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引水渠和万倍灌溉设备只是提供了条件,还是得靠你们精心管理。接下来,我们计划把万倍灌溉技术推广到周边其他村庄,让更多农田受益。”
消息很快传开,周边的向阳村、东风村都派人来红星村考察,看到绿油油的麦田和先进的灌溉设备,纷纷向基地申请引进。林舟和团队根据各村的农田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灌溉方案:给种植玉米的向阳村配备 “喷灌式” 万倍设备,适合玉米的高株型;给种植蔬菜的东风村配备 “雾灌式” 设备,能保持空气湿度,减少蔬菜水分流失。
三个月后,引水渠沿线的村庄都用上了水库的水和万倍灌溉设备。每当清晨或傍晚,田间的灌溉设备自动启动,滴灌带渗出细密的水流,喷灌设备喷出均匀的水雾,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农业图景。周边村庄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小麦亩产平均达到五百斤,玉米亩产突破八百斤,村民们的收入也翻了一番,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这天傍晚,林舟站在基地的了望塔上,看着引水渠里缓缓流淌的水,远处村庄的农田里一片翠绿,心里满是欣慰。他想起引水渠开工时的场景,从挖渠槽到铺设设备,从村民的期待到丰收的喜悦,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和技术的力量。
张磊走到了望塔上,递给林舟一份报告:“林队,西北其他地区的农业部门都来函,希望引进我们的万倍灌溉技术和引水渠建设经验,省农业厅还计划在咱们基地设立‘万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门培训各地的技术人员。”
林舟接过报告,看着上面的内容,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好事,咱们不仅要把技术推广出去,还要不断优化,比如研发适合盐碱地的灌溉设备,帮助更多地区解决农业缺水问题。”
喜欢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