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组趁机停下脚步,老张蹲在一块黑色岩石前,用地质锤敲下一小块样本,放在手里仔细观察:“这是玄武岩,里面有细小的铁磁性颗粒,说明这里可能有铁矿脉。你们看,岩石的纹理是水平分层的,矿脉大概率也是沿着这个方向延伸。”
小刘立刻操控无人机升空,朝着老张指的方向飞去。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显示,黑石山的西侧山坡上,有一条明显的 “铁锈色带”,沿着岩层延伸了数百米。“张哥,你看那边!那条色带会不会就是铁矿脉的露头?” 小刘指着屏幕,兴奋地说。
张磊凑过去一看,眼睛立刻亮了:“很有可能!小刘,你操控无人机沿着色带飞行,拍高清照片和视频;老郑,你去采集色带周边的土壤样本,测一下铁含量;小王,准备好传感器,咱们去现场探测!”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小刘操控无人机在低空盘旋,镜头不断拉近,记录下铁锈色带的每一个细节;老郑拿着采样铲,在色带周边采集了 5 份土壤样本,用便携式检测仪初步检测 —— 铁含量高达 35%,远超普通土壤的 0.5%;小王则和勘探队员一起,在色带附近布置了 8 个传感器,启动 “探地者 - 3 型” 系统,开始探测地下矿脉。
“传感器信号正常,正在穿透岩层……” 小王盯着平板电脑,屏幕上的地质图像逐渐清晰,“地下 10 米处有高密度区域,铁元素特征峰明显,纯度可能在 65% 以上!”
“太好了!这比咱们黑石峡谷的铁矿纯度还高 10%!” 张磊激动地拍了拍手,“老张,你再敲几块岩石样本,咱们回去做详细分析;李虎,咱们得在这附近设置一个临时营地,明天继续勘探,摸清矿脉的延伸方向和储量。”
夕阳西下时,队员们开始搭建临时营地。防御组的队员们负责选址,选了一块地势较高、远离岩石缝隙的平坦区域;他们快速展开防风帐篷,用钢钉固定在地面,还在帐篷周围挖了排水沟,防止夜间下雨积水。“晚上风会变大,帐篷的角度要对着风向,这样能减少阻力。” 李虎一边调整帐篷角度,一边指导队员,“再在营地周围撒上防虫粉,避免蛇虫钻进帐篷。”
种植组的老郑则利用这段时间,对白天采集的土壤样本做进一步检测。他在临时搭建的工作台上,用检测仪逐一分析样本的 ph 值、有机质含量和微量元素组成,结果显示:黑石山周边的土壤虽然贫瘠,但铁、钾等元素含量较高,适合种植耐贫瘠的沙棘和盐生草。“要是这里的铁矿开始开采,咱们可以在周边种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老郑把检测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同步上传到基地的共享平台。
小刘则趁着天色还亮,操控无人机对黑石山进行了一次 “全景航拍”。无人机从高空掠过,将整个黑石山的地形、铁锈色带的分布、可能存在的危险区域都拍了下来,生成了一份三维地形模型。“这份模型能帮咱们明天规划勘探路线,避开危险区域。” 小刘将模型传给小王,“你可以把传感器数据叠加进去,更精准地判断矿脉位置。”
小王立刻开始工作,将无人机航拍的地形模型与传感器探测到的地质数据结合,生成了一份初步的 “黑石山铁矿脉分布图”。屏幕上,一条红色的线条沿着铁锈色带延伸,标注出地下矿脉的大致位置和深度。“这条矿脉至少延伸了 1 公里,深度可能达到 30 米,储量保守估计在 50 万吨以上。” 小王指着地图,兴奋地对队员们说,“要是通过万倍具现,能为国内提供 50 亿吨高纯度铁矿,相当于 3 个大型铁矿的年产量!”
晚餐时分,队员们围坐在篝火旁,吃着压缩饼干和基地带来的沙葱腌制品。虽然条件简陋,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 第一天的勘探就有这么大的收获,让大家对接下来的任务充满了信心。“以前单独部门勘探,很难这么全面地掌握信息,现在跨部门协作,既能找矿,又能测地形、搞土壤分析,效率太高了!” 老张一边吃着饼干,一边感慨道。
李虎则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手里握着工兵铲:“晚上大家轮流值班,每 2 小时换一次岗,注意听周围的声音,有异常立刻通报。” 他顿了顿,补充道,“明天咱们分成两组,一组沿着矿脉延伸方向探测,另一组去黑石山的东侧山坡,看看有没有其他矿脉,确保不遗漏任何线索。”
喜欢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