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厉害了!优化后的陷阱布局成功率至少提升了 70%!” 赵宇看着被困的沙兔和沙鸡,兴奋地说道,“之前一天最多能捕捉 1-2 只猎物,现在才半小时就有 3 只上钩,照这个速度,我们很快就能储备足够的野味,通过万倍具现后,又能为国内提供更多肉类资源。”
林舟点头认同,他拿出手机,将优化后的陷阱布局图、触发机制和捕猎成果详细记录下来,发送给龙国官方专项团队:“本次优化主要基于猎物的习性和地形优势,通过‘入口套索 + 内部联动 + 边缘警报’的立体布局,大幅提升捕猎成功率。后续计划在其他沙棘丛和水源地周边推广这种布局,扩大捕猎范围,为万倍具现积累更多物资。”
专项团队很快回复,对林舟的优化方案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建议在陷阱区域加装红外摄像头,通过卫星传输实时画面,既能远程监控猎物动态,又能为后续分析猎物习性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可尝试在套索陷阱中加入非致命麻醉装置,减少猎物挣扎造成的肉质损耗,提升万倍具现后的肉类品质。”
林舟采纳了专项团队的建议,当天下午就通过万倍具现机制收到了迷你型红外摄像头和非致命麻醉装置。他将摄像头安装在沙棘丛周围的胡杨树上,调整到最佳角度,确保能覆盖所有陷阱区域;在套索陷阱的触发机关上加装麻醉装置,设置为 “触发后 3 秒释放麻醉剂”,既能快速制服猎物,又不会影响肉质。
傍晚时分,两人再次来到沙棘丛查看,又捕捉到 1 只沙狐、2 只沙兔和 4 只沙鸡,总重量超过 20 公斤。林舟将部分新鲜的野味进行处理,用新学的真空包装技术密封保存,作为长期储备;其余的则用简易烤架烤制,通过直播展示优化陷阱布局后的捕猎成果。
直播间的观众看到不断被捕捉的猎物,纷纷留言点赞:“优化后的陷阱也太智能了吧!不仅能自动捕捉,还能联动警报,林舟同志太会想办法了!”“这么高的捕猎成功率,很快就能有更多野味通过万倍具现到国内了,期待能早点吃到赤漠风味的烤肉!”“建议把这种陷阱布局推广到边境地区,既能捕猎获取食物,又能防御野生动物袭击,一举两得!”
林舟在直播中详细介绍了陷阱优化的思路和方法:“捕猎不仅要靠技巧,更要懂猎物的习性,利用地形优势制定策略。这次优化后的布局,就是根据沙狐、沙兔和沙鸡的活动规律设计的,让陷阱主动适应猎物,而不是让猎物适应陷阱,这样才能大幅提升成功率。” 他还承诺会将更详细的布局方案和制作教程整理成文档,发送给专项团队,为国内野外生存培训和边境防御提供参考。
夜幕降临,林舟和赵宇扛着满满的猎物返回庇护所。火堆旁,真空包装好的野味整齐地堆放在石板上,红外摄像头传输的实时画面在手机屏幕上清晰可见,沙棘丛中的陷阱区域一片安静,偶尔有风吹过,木铃发出轻微的声响。“明天我们再去其他水源地周边设置优化后的陷阱,争取把捕猎范围扩大到 5 公里,这样每月至少能捕捉 100 公斤野味。” 林舟一边擦拭着燧石刀,一边规划着后续的计划,“通过万倍具现,这些野味能转化成 1000 吨冻肉,足够缓解国内一个中等城市的肉类供应压力了。”
赵宇点头,他拿起一块刚烤好的沙鸡肉,递给林舟:“有了优化后的陷阱布局,我们不仅能解决自己的食物问题,还能为国家的民生保障持续做贡献。接下来,我们还可以探索更多地形的陷阱设计,比如沙丘顶部、胡杨林边缘,让每一片区域都能成为‘捕猎场’。”
在遥远的龙国首都,国家战略资源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正根据林舟发送的陷阱优化方案,召开 “赤漠捕猎技术产业转化研讨会”。“林舟同志的陷阱布局优化思路,不仅适用于赤漠野外生存,还能应用于国内的生态养殖和野生动物保护领域。” 周明指着屏幕上的布局图,对专家们说道,“比如在生态养殖场周边设置类似的陷阱,既能防止养殖动物逃跑,又能驱赶偷猎的野生动物;在自然保护区周边设置非致命陷阱,能有效减少野生动物闯入人类居住区的情况。”
研讨会后,专项团队制定了 “赤漠捕猎技术推广计划”,计划将林舟的陷阱布局方案和制作技术纳入全国野外生存培训教材,同时与国内的生态养殖企业和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试点应用。“我们要让赤漠的生存智慧,转化为推动国内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周明在计划的结尾写道,目光坚定地望向窗外,仿佛能看到赤漠中那片布满陷阱的沙棘丛,正源源不断地为远方输送着希望与力量。
赤漠的夜晚格外宁静,庇护所旁的火堆依旧温暖,林舟和赵宇坐在火堆旁,看着手机屏幕上红外摄像头传输的画面,心中满是成就感。他们知道,优化后的陷阱布局不仅是提升捕猎成功率的手段,更是连接赤漠与远方的纽带 —— 每一只被捕捉的猎物,每一次成功的万倍具现,都在为国家的民生保障和发展建设添砖加瓦,而这条探索之路,还有很长很长。
喜欢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