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敲定招降策略后,当即命人取来绢帛与笔墨,亲自提笔修书。他虽不善文辞,却字字铿锵,直击要害:信中先是点明巨鹿之战后秦军的困境 —— 主力受损,士气低迷,再揭露赵高在朝中构陷的真相,附上缴获的密信为证,告知章邯 “今赵高欲除公以塞责,公内无朝廷信任,外有联军压制,独守棘原,终难逃败亡之局”;随后又晓以大义,劝其 “弃暗投明,共诛暴秦,复六国故地”;最后做出承诺,若章邯归降,必 “以诸侯之礼相待,分地封王,共掌天下”,言辞间既有威慑,又有诚意。
写罢,项羽仔细审阅一遍,满意地点点头,盖上自己的帅印,又将那封赵高亲信的密信一同封入函中。他看向帐下诸将,沉声道:“蕲春侯何在?” 一名身材魁梧、面容沉稳的将领应声出列 —— 此人是项氏旧部,忠诚可靠,曾多次执行秘密任务,深得项羽信任。“命你为使,携带此函,秘密前往棘原秦营,面见章邯,务必将我之意传达到位。” 项羽语气严肃,“记住,此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若章邯有疑虑,便将密信出示,让他知晓朝廷已无容身之地。”
“末将遵令!” 蕲春侯双手接过信函,郑重收好,转身便要离去。项羽却又叫住他:“等等。此行凶险,你带十名精锐亲卫,乔装成秦军士卒,昼伏夜出,务必小心行事。”
与此同时,项羽并未因招降计划而放松军事压力。他下令英布、蒲将军各率一支精锐,加强对漳水南岸秦军的袭扰 —— 时而派兵佯攻渡口,时而突袭秦军的粮草运输小队,甚至夜间在秦营外击鼓呐喊,制造进攻假象。联军大营内,旌旗猎猎,兵士们加紧操练,一派积极备战的景象。项羽此举,既是为了防止章邯趁谈判之机重整兵力,也是为了向章邯施压,用军事威慑增加谈判筹码,让他明白 “不降则战” 的后果。
招降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很快便在诸侯联军中传开。那些消息灵通的诸侯将领们,纷纷聚集在中军大帐外,议论纷纷,反对之声此起彼伏。以燕王韩广、赵王歇为首的诸侯,更是直接闯入中军大帐,情绪激动地表达不满。
“上将军!万万不可招降章邯啊!” 燕王韩广率先开口,声音带着愤怒,“章邯那老贼手上沾满了六国将士的鲜血!巨鹿之战中,我燕军将士死伤无数,皆是拜他所赐!此等仇敌,岂能招降?当诛之而后快!”
赵王歇也跟着附和,眼中满是恨意:“韩将军所言极是!章邯乃是秦廷爪牙,残暴不仁,若招降他,不仅难以平民愤,更是纵虎归山,日后必成后患!如今秦军军心不稳,正是我军一举歼灭的大好时机,为何要放他一条生路?”
其他诸侯将领也纷纷附和,有的痛斥章邯的罪行,有的担忧降卒难以掌控,有的则认为 “诛杀秦将更能彰显反秦决心”,帐内顿时一片嘈杂,反对的声音几乎要将帐篷掀翻。
项羽高坐主位,面色冷峻如冰,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任凭诸侯们激烈争论,始终一言不发。他的目光扫过帐内众人,眼中没有丝毫动摇 —— 诸侯们的反对,他早已预料到,无非是出于旧怨与猜忌,却看不到招降章邯的长远利益:收编二十万秦军,不仅能壮大联军实力,更能瓦解秦廷最后的军事力量,为灭秦扫清障碍。
嫪十七作为书记官,列席在帐末,手中握着竹简,却并未记录,只是默默观察着帐内的局势。他心中了然,按照历史轨迹,项羽最终会力排众议,接受章邯的投降,但这场争议也会在他与诸侯之间埋下嫌隙 —— 诸侯们对章邯的仇恨,对降卒的忌惮,日后都会成为隐患,甚至为项羽坑杀降卒的行为埋下伏笔。他看向主位上的项羽,那深不见底的眼神中,藏着对权力的掌控欲和对胜利的渴望,嫪十七知道,这位霸主心中早已自有决断,招降章邯,恐怕已是势在必行。只是,他也清楚,二十万降卒绝非易事 —— 既是一股能改变战局的可怕力量,也是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巨大负担,更是诸侯与项羽之间矛盾的导火索。
几天后,蕲春侯从棘原秦营返回,带来了章邯的回信。信中用词极为谨慎,并未直接答应投降,却也流露出动摇之意,称 “愿与楚军商谈合作之策,共抗暴秦”,同时提出两个条件:一是要求项羽给予明确的书面保证,承诺归降后不追究秦军将士的过往罪责,保障其性命与财产安全;二是希望由他麾下的司马欣和董翳作为代表,与楚军具体接洽谈判细节 —— 司马欣曾与项梁有旧,董翳则是秦军内部的重要将领,章邯此举,既是为了试探项羽的诚意,也是为了确保谈判能顺利进行。
项羽看完回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章邯倒是谨慎。不过,他既愿谈判,便已是心生动摇。” 他当即同意了章邯的条件,再次派遣蕲春侯与司马欣、董翳秘密接触,敲定投降的具体条款 —— 包括降卒的编制、粮草供应、章邯等人的封号等。谈判进展顺利,双方很快便在核心问题上达成共识,只待最后签署协约。
然而,就在谈判进入最关键阶段,即将尘埃落定时,意外突然发生。负责看守那名被俘秦军信使的兵士匆匆闯入中军大帐,面色惨白地禀报:“上将军!不好了!那名秦军信使… 在严密看管下离奇暴毙了!”
“什么?” 项羽猛地站起身,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杀意,“怎么死的?何时发现的?”
“就在方才,兵士送饭时发现他倒在帐中,已经没了气息。” 兵士颤抖着回答,“他身上没有外伤,面色发黑,似是中毒而亡。我等看守严密,无人靠近过他的帐篷,实在不知为何会突然暴毙!”
项羽沉默不语,目光扫过帐内众人 —— 范增眉头紧锁,若有所思;项伯面露惊慌,眼神闪烁;帐下诸侯将领们则窃窃私语,神色各异。他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无比,如同寒冬的冰雪,带着彻骨的寒意。是谁在这个时候动了心思?是为了阻止招降计划?还是为了掩盖什么秘密?
项羽的目光缓缓扫过帐中各怀鬼胎的诸侯,又看了看沉默的范增和项伯,最后,似乎不经意地落在了负责记录文书的嫪十七身上,停留了片刻,才移开视线。
帐内的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都明白,这绝非意外。
营中,有内鬼。
这个念头如同毒蛇般在每个人心中蔓延,原本因谈判进展而缓和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一场新的风暴,似乎正在悄然酝酿。
喜欢天问:大秦末路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天问:大秦末路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