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业与金融的格式化指令在广袤的疆土上执行时,一群金发碧眼的人进入了皇家格物院。
德意志人汤若望,以及他带领的十余名耶稣会士,在经历了观星台那场信仰崩塌式的震撼后,最终如愿以偿。
他们被皇帝特批,编入了格物院,成为了低级研究员。
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翻译和整理他们从欧洲带来的所有科学文献,为大明建立一个外部知识数据库。
御书房内,朱由检的系统调取了这些刚刚完成数字化的外部数据。
【数据读取:伽利略望远镜(折射式,口径6厘米,存在严重色差,结构效率低)。】
【数据读取: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开普勒《新天文学》。理论模型:日心说。数学工具:欧几里得几何、三角函数。】
【系统评估:该数据库内,天文、数学相关数据已被天眼观测数据及微积分数学模型全面超越。无直接应用价值。】
朱由检的目光在屏幕上扫过,向格物院下达了新的指令。
【指令:对耶稣会数据库进行深度分析,提取所有可用信息。】
很快,格物院首席院士徐承墨提交了详细的评估报告。
“陛下,”徐承墨的报告言简意赅,“遵照您的指令,我们对西方科学体系进行了全面分析。”
“结论如下:其天文、数学理论,尚处于我朝算经的初级阶段。但在三个领域,有其独到之处,具备参考价值。”
“其一,地理测绘与航海图。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虽有诸多错误,但对欧洲、非洲西海岸的描绘,可与我朝现有勘测数据相互印证、补全。”
“其二,精密机械结构。他们带来的钟表,其内部的擒纵器和齿轮联动设计,虽然在我朝的乾坤仪面前不值一提,但其小型化、精密化的思路,可用于优化我朝的计时和引信装置。”
“其三,部分作物栽培技术。他们对某些新作物的种植经验,可作为我朝农业改革的补充数据。”
朱由检看着报告,他的系统迅速完成了信息处理。
【外部知识库价值评估完成。】
【可用信息:地理数据、微型机械设计、农业经验。】
【指令下达:1. 格物院地理所,整合耶稣会航海图与大明勘测数据,绘制新版《坤舆万国全图》,修正所有已知误差。2. 徐承墨团队,重点研究耶稣会带来的高产作物草图(土豆、玉米),结合本土化实验,加速农业改革进程。】
格物院内,汤若望等人,被安排进入了格物院的应用部。
在这里,他们第一次见识到了更多超越他们想象的科技造物。
一台由宋应星亲自督造的、不断冒着白气的蒸汽机原型,正驱动着一台巨大的水压机,发出轰鸣声。
在另一个被严密看管的实验室里,他们看到了年轻的院士们正在进行着关于电和磁的实验,金属线圈在通电后能让旁边的铁针偏转,甚至能产生微弱的火花。
这些景象,彻底摧毁了他们作为欧洲知识精英的最后一点骄傲。
他们对大明科技力量的敬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他们被安排参与农具优化和育种实验计划,这两个在格物院内部被视为低级的项目。
汤若望,这位曾经被欧洲教廷视为顶尖天文学家的学者,现在的工作是帮助大明的农学家分析土壤成分。
另一位精通几何学的意大利教士,则在帮助工匠们计算新式农具的最佳曲率。
在这些低级项目中,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关键作用。
他们带来的西方植物学分类法,帮助大明农学家更快地筛选出了最适合杂交的土豆品种。
他们使用三角函数进行测量的经验,被应用到了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中。
在合作中,一些欧洲学者惊讶地发现,他们的西方科学体系在某些基础理论上,比如物质元素说、杠杆原理等,与大明体系的数据模型存在着共通之处。
但大明对这些基础模型的应用、推导和组合,已经达到了一个神乎其技的程度。
格物院甚至发现了这些耶稣会士的另一个用处。
他们大多精通拉丁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
于是,一个由茅胤京提议、朱由检批准的新项目启动了,万国典籍翻译计划。
格物院利用他们的语言天赋,开始系统性地翻译所有能搜集到的欧洲政治、历史、哲学、军事典籍。
这些被翻译的数据,将作为了解和分析这个时代全球格局的原始资料,为将来可能的文化输出和全球化数据接口的建立,做前期的准备。
汤若望等人对此毫无怨言,甚至感到荣幸。
能够参与到这个伟大文明的建设中,哪怕只是作为最低级的一员,也远比回到那个还在为“地球是不是宇宙中心”而争论不休的欧洲要有意义得多。
他们写回欧洲的信件中,不再有传教的热情,只剩下对东方神迹的狂热描述,和对自己渺小无知的忏悔。
朱由检的系统界面上,一条新的提示信息弹出。
【外部技术数据库整合完成,进度75%。】
【农业系统优化进程预计加速22%。】
【潜在的全球化数据接口已识别。】
喜欢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