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协议的宏大蓝图已然铺开,但无论是构建深空之眼的监视网络,还是指挥无形之盾进行精准欺骗,亦或是引导寂静猎手发动致命一击,都有一个绝对的前提——必须能目标。面对可能掌握着远超人类隐形技术的观察者乃至其他潜在威胁,传统的雷达和光学探测手段几乎注定失效。破解隐形,成为幽灵协议能否生效的关键,也是潜龙在渊战略下,人类能否掌握主动权的技术基石。
压力来到了万里和他领导的尖端探测技术团队肩上。常规的探测手段基于电磁波反射,对方只需针对性地吸收或偏转特定波段的电磁波,便能轻易实现隐形。即便是空间站发现观察者所依赖的引力波探测,也因其设备庞大、灵敏度极限以及对目标自身质量\/能量活动依赖度高等因素,难以实现大范围、高精度的实时监控。
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探测方式。在项目启动会上,万里开门见山,一种不依赖于目标是否反射电磁波,甚至不完全依赖于其自身能量辐射的探测方式。我们要探测的,是它存在于那片空间所引发的……最根本的物理效应。
他的目光投向了量子力学中最诡异也最强大的特性之一——量子纠缠。
理论上,一对纠缠粒子,无论相隔多远,都能瞬间感知彼此的状态变化。万里在白板上画出了简单的示意图,如果我们能制造出大量稳定的纠缠粒子对,将其中一半作为探测粒子播撒到需要监控的空域,另一半作为感应粒子留在接收站。那么,当有任何物体(无论它是否隐形)穿过那片空域时,其存在本身必然会对空间场产生影响,哪怕再微小,也足以扰动探测粒子的量子态,而这种扰动会瞬间体现在我们这里的感应粒子
这个构想,让在场所有物理学家都感到心跳加速。这意味着一部几乎无法被干扰、无法被欺骗的雷达!它不发射任何信号,只空间本身的。任何闯入其监控区域的物体,都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必然引起涟漪,无法隐藏。
但是,万工,一位量子物理专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维持宏观尺度上大量纠缠粒子的量子相干性,是目前无法逾越的技术鸿沟。环境噪音会迅速导致退相干,让纠缠效应消失。而且,如何精准识别出是目标扰动而非自然背景噪音引起的量子态坍缩,也是巨大的难题。
问题需要解决,但方向是正确的。万里语气坚定, coherence(相干性)的问题,我们从材料和结构上解决。数据库中有一种利用拓扑绝缘体与超导回路复合结构来隔离环境干扰、延长量子相干时间的理论方案。至于信号识别……
他看向了连接在会议系统中的。
这需要海量的数据训练和模式识别。,由你负责建立量子扰动与不同质量、速度、能量特征物体之间的映射模型,学习从噪音中提取出有效信号。
【任务已接受。开始构建量子雷达信号处理神经网络。需要海量模拟数据进行训练。】
理论方向确定,一场艰苦的攻关开始了。实验室里,各种奇形怪状、充满未来感的设备被搭建起来。利用材料衍生的特殊拓扑绝缘体,结合室温超导技术,团队成功制造出了能够稳定维持数百个量子比特相干性超过一小时的量子相干腔,这已经是突破性的进展。
与此同时,调动了庞大的算力,开始进行无数次的模拟。它模拟不同大小、不同材质、以不同速度和方式运动的物体,穿过由无数纠缠光子构成的探测场时,会引发怎样独特的量子态坍缩模式。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率云问题,但以其强大的学习能力,逐渐开始掌握其中的规律。
三个月后,一个仅有衣柜大小、被层层屏蔽材料包裹的原型机,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了空间站一个专门隔离出的实验舱内。这就是人类首台量子纠缠雷达原理机——。
没有巨大的天线,其核心是那个闪烁着幽蓝光芒的量子相干腔,以及高精度的单光子探测与符合计数系统。它被指向了一片远离地球、通常被认为空无一物的深空区域,那里只有稀薄的星际介质和遥远的恒星背景。
测试开始。悄无声息地运行着,没有发射任何电磁波,只是静静地着那片空间。
初始阶段,监控屏幕上只有一片代表量子随机涨落的、无意义的噪音。
突然,就在测试进行到第17分钟时,的警报响起。
【检测到非随机量子关联坍缩模式。置信度97.3%。】
【目标方位:赤经x度x分x秒,赤纬x度x分x秒。】
【目标特征:低质量,高速度,运动轨迹非自然,隐形等级……极高(传统探测手段无法发现)。】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屏幕上,一个微弱但确实存在的信号点被标记出来,就在所指向的那片!
几乎同时,空间站本身的引力波探测器和长基线光学望远镜,按照的指引,对准了那个坐标。
引力波探测器反馈:该区域存在极其微弱的、与信号点运动轨迹吻合的时空曲率变化!
光学望远镜经过长时间曝光和增强处理,隐约捕捉到了一个几乎与背景星空融为一体的、极其模糊的暗影!
不是观察者。这是一个更小、更快的未知物体!它一直潜伏在那里,人类的传统探测手段却对其视而不见!
是另一个观察者的子系统?还是一个……我们从未发现过的清洁工秦宇将军的声音带着震撼。
无论它是什么,万里看着屏幕上那个被从最深沉的黑暗中揪出来的光点,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它证明了,量子雷达的路,走通了。
原理机的成功,如同在人类漆黑的认知领域中,点燃了一盏幽暗却足以照见鬼魅的灯。它虽然探测范围有限,精度也待提升,但其代表的意义无比重大——在对抗高级隐形技术的战争中,人类第一次拥有了可以反击的武器。
更多的节点开始进入设计和生产阶段,计划被部署到月球、拉格朗日点,乃至更远的星际空间,逐步编织起那张能够洞察一切的量子感知网。
暗处之眼,已然睁开。
【章末悬念】:
这个新发现的隐形物体究竟是什么?
它与观察者有何关系?量子雷达的大规模部署会否引起观察者的警觉?
人类凭借这张逐渐张开的量子感知网,还将发现多少隐藏在太阳系深处的秘密?
喜欢我的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我的南天门计划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