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的喧嚣与暗流,并未过多牵绊住武昌大都督府投向更长远布局的目光。就在金声桓于荆襄之地与豪强周旋、清剿残敌之际,一场规模不大却意义深远的军事行动,已在襄阳以西的郧阳山区悄然展开。目标直指盘踞其中、屡屡作乱的刘洪起部。
此番出征,林慕义并未再派金声桓这等方面大将,而是将此任交给了新近提拔、以沉稳果敢着称的前军都督府佥事孙铭,并配属其五千精锐,其中包含一个全部由讲武堂毕业生担任基层军官的燧发铳营,以及一个加强的炮兵哨。这既是练兵,也是检验新式战术在山地作战中的适应性,更是对孙铭独当一面能力的考验。
刘洪起盘踞的郧阳山区,山高林密,地势险峻,其部众多为本地山民及王光恩旧部中的悍卒,熟悉地形,惯于山地奔袭、设伏。以往官军进剿,多因地形不熟、补给困难而损兵折将,难竟全功。
孙铭受命后,并未急于冒进。他首先广派哨探,不仅依靠王五的夜不收,更大量招募熟悉山路的本地猎户、药农为向导,将刘洪起部常活动的几个主要山寨、粮道、水源等信息摸得一清二楚。同时,他命令部队在山区边缘进行适应性训练,尤其注重小股部队的穿插、配合以及火器在复杂地形下的运用。
“山战不同于平原,火炮搬运困难,铳手射界受限。”孙铭在战前军事会议上,指着粗糙的山区地图对部下军官们强调,“然,我军火器之利,在于其威与速。需扬长避短,以正合,以奇胜。”
他制定的策略是:“主力正面压迫,精兵迂回奇袭,火力重点拔点”。
具体而言,他以大部兵力,携带部分较轻便的虎蹲炮、灭虏炮,从正面佯攻刘洪起势力最强的黑虎寨,吸引其主力注意力。同时,亲自率领一千五百名最精锐的士卒,包括那个燧发铳营和部分精选的刀盾手、山地步兵,由熟悉小径的向导带领,携带干粮和尽可能轻便的装备,进行长途迂回,绕过敌军主要防线,直插其腹心地带——位于群山环抱中的一处隐秘谷地,那里是刘洪起囤积粮草、安置老弱的后方基地。
行动开始。正面部队依计行事,大张旗鼓地向黑虎寨进发,沿途遇有小股匪徒骚扰,皆以猛烈排铳和炮火击退,稳步推进,给刘洪起造成了官军意图强攻主寨的假象。
而孙铭率领的奇兵,则如同幽灵般潜入莽莽山林。他们昼伏夜出,避开大道,专走猎径险路。山路崎岖,荆棘遍布,沉重的火炮无法携带,燧发铳手们需用油布仔细包裹火铳和弹药,艰难前行。不时有士卒失足滑倒,或被毒虫叮咬,但队伍纪律严明,无人掉队,也无人发出大的声响。
三日后,孙铭部成功迂回至目标谷地外围。通过望远镜观察,谷地内果然建有简陋的营寨,炊烟袅袅,可见不少妇孺和堆积的粮垛,守备兵力相对薄弱。
“炮兵,寻找有利地形,架设虎蹲炮、灭虏炮,瞄准寨门和疑似粮仓位置!”
“燧发铳营,分成三队,占据谷口两侧制高点,封锁出路!”
“刀盾手、山地营,随我准备突击!”
孙铭冷静地下达命令。部队迅速而无声地展开。
午时刚过,谷地内的匪众正准备用饭,警戒最为松懈。
“轰!轰!”几声炮响打破了山谷的宁静,炮弹准确地落在寨门和几处草棚上,顿时引发混乱和火光。
“敌袭!官军来了!”惊呼声四起。
不等匪众组织起有效抵抗,占据制高点的燧发铳营打出了第一轮齐射。密集的弹雨从高处倾泻而下,将试图冲出寨门的匪徒成片打倒。这种超越弓箭射程和威力的打击,让从未经历过如此火力的山匪们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杀!”孙铭见时机成熟,亲率突击队从隐蔽处杀出,如同猛虎下山,直扑混乱的营寨。燧发铳手们在军官指挥下,以什为单位,交替前进,轮番射击,清除任何试图集结抵抗的敌人,为突击队提供火力掩护。
战斗几乎呈现一边倒的态势。留守的匪徒本就战力不强,在精准猛烈的火力和养精蓄锐的突击队面前,迅速崩溃。许多人跪地投降,少数负隅顽抗者被迅速歼灭。
孙铭迅速控制住谷地,一面清点俘获的粮草物资,一面派人审问俘虏,获取刘洪起其他据点以及其主力的确切位置和动向。
后方基地被端、粮草被焚的消息传到前线,正在黑虎寨与振明军正面部队对峙的刘洪起部军心大乱。刘洪起又惊又怒,试图回师救援,却被孙铭留下的阻击部队凭借有利地形和火器死死挡住。正面进攻的振明军主力趁势加强攻势。
腹背受敌,军心涣散,刘洪起部很快陷入绝境。部分头领见大势已去,开始率部投降。刘洪起本人率少数亲信企图钻山沟逃走,却被熟悉地形的向导带路、提前设伏的振明军小队擒获。
至此,盘踞郧阳山区数月、屡剿不平的刘洪起匪患,被孙铭以一场经典的“掏心”战术,迅速平定。
消息传回襄阳和武昌,金声桓抚掌大笑:“孙铭此子,可堪大用!”林慕义亦深感欣慰,此战不仅扫除了侧翼威胁,更验证了新式军队和战术在山地作战中的巨大优势,也锤炼出了一批擅长山地战的军官和士兵。
孙铭凯旋时,不仅带回了刘洪起等俘虏和大量缴获,更带回了一份详实的《郧阳山区兵要地志及剿抚方略》,对山区的人文、地理、物产、潜在反抗势力等做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剿抚并用,设立屯堡,编练山民乡勇,发展山货贸易以安民心”的长治久安之策。
林慕义览罢,对陈忠赞道:“孙铭不仅善战,亦能谋远。此策深得‘攻心为上’之要旨。”他当即批准,命孙铭暂留襄阳,协助金声桓处理郧阳山区善后事宜,并着手实施其方略。
砺剑南山,初试锋芒。此战虽规模不大,却意义非凡。它标志着大都督府的军事力量,已不仅能进行大规模的城池攻防战,更能胜任复杂地形下的机动作战和清剿任务。这支在战火中不断学习、适应、进化的军队,其锋刃已被打磨得愈发锐利,为其日后更为宏大的北伐征程,奠定了坚实的战术基础。
荆襄棋局,随着侧翼威胁的清除和内政整顿的深入,变得更加明朗。北伐的利剑,在经受了山地的磨砺后,已然蓄势待发,只待指向最终的目标。
《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