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推行半载,网络上的质疑声并未消散,反而被有心之人刻意放大,甚至夹杂着荒诞谣言:
【野外集训、应急统筹,纯属浪费时间!有这功夫,不如多教点实学,能当饭吃吗?】
【突然搞全员统一训练,纪律抓这么严,怕不是想培养私兵?说不准真有二心!】
【别搞笑了,哪怕是私兵,火器横行的时代,练队列、走正步有什么用?难不成还靠方阵御敌?陈珏怕不是守旧到骨子里了!】
【科技才是第一要务,天民学派放着格物不钻,天天搞这些花架子,迟早走偏!】
谣言一出,虽有部分不明真相者跟风附和,但更多人直言不屑,理性声音占据上风:
【造谣也要讲基本法!陈先生连朝堂权柄都说舍弃就舍弃了,只为民生实学,现在搞实训是为了学子安全,怎么就有二心了?】
【现在是科技时代,但火灾、洪涝不管什么时代都有吧?我邻居家孩子在天民小学,上次小区断电,就都能冷静安抚我们,这就是训练的用!】
【冷兵器时代练队列是为了作战,现在练是为了纪律性!遇事慌作一团、各跑各的,再好的器械也没用!】
【对比那些只知死读书、遇点事就哭鼻子的学子,天民系的孩子站得直、听得懂指令,这才是育人该有的样子!】
不少家长更是主动发声,用亲身经历反驳质疑:
【我家小子以前丢三落四,军训后被子叠得那叫一个整齐,出门还会提醒家人查火电,这不是进步?】
【上次上江暴雨内涝,天民初中的学子跟着教员一起疏通排水沟,分工明确、不慌不乱,比不少成年人还靠谱!】
【所谓 “没用”,是没遇上事!真出事了,令行禁止能救命,野外生存技巧能保命,这些难道不比多背两句诗文强?】
更有人翻出世家学堂的乱象:【某些世家学堂连消防通道都堵着,学子体育课只敢在院子里散步,还好意思说天民学派搞花架子?】
随着时间推移,实训的成效逐渐显现,谣言不攻自破。天民系学子在公共场合的纪律性、遇到突发情况的冷静应对,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上江庙会发生踩踏险情,天民高中的学子自发组织疏散,用集训学到的队列技巧引导人群,无人受伤。
天民系的拓张如细水长流,三年间,北至北疆、南抵两江、西达川陇、东临海疆,十余省府陆续建起四十二所天民小学、九所初中。这些学堂多选址在城镇边缘或乡野之间,校舍朴素却规整,门前 “开民智、均机会” 的匾额格外醒目,成了贫苦人家子弟眼中的希望之光。
不要嫌弃少,这些都是在世家统治的地方新兴建造的,其象征意义非比寻常,代表了天民学派的思想正在逐步受到当地的接受。
前来求学的孩童,大多带着田间劳作的糙茧,穿着打补丁的衣裳,却眼神清亮、态度恭谨。对于实训课程,他们从无抱怨,晨起的队列训练,比割麦插秧轻松;野外集训的风餐露宿,不及农忙时的奔波辛劳。反观少数送来的世家旁支子弟,起初多有娇气,抱怨训练苦、食宿简,却在看到同窗们白天上课、放学后帮家里放牛砍柴,依旧按时完成实训任务后,渐渐收敛了性子。有小家族长辈直言:“送孩子来,不为功名,就为学这份能吃苦、守规矩的本事,将来走到哪都饿不死。”
至于大家族的嫡子主脉,自然是不屑于与这帮泥腿子同窗的。
天民系的日常,远不止课堂与训练。每到农忙时节,学子们便组成 “助农队”,带着格物课上学的农具改良技巧,帮邻里乡亲抢收庄稼;逢年过节,“慰问队” 提着自种的蔬菜、手作的杂物,看望乡中的孤寡老人;遇到乡邻建房、修桥、清理、筑路,学子们自发前去搭手,将实训中学到的协作技巧用在实处。
随着一届届天民系毕业生走出校门,这股新生力量开始扎根民间:有的带着《实学纲要》里的农桑知识,回乡推广改良稻种、新式农具,让亩产增收不止一成;有的进入格物工坊,协助研制简易消防器材、水利工具,解决乡邻实际难题;有的留在学堂担任助教,传承实训课程与实学理念;还有的加入各地应急互助队,用学到的统筹知识,协助乡绅组织防灾演练、物资储备。
这些毕业生不求功名、不慕富贵,只在基层默默做事,却让天民系的名声愈发扎实。有网友发帖:【以前觉得天民学派离我们远,现在才知道,身边改良农具的、组织防汛的,好多都是天民学子!】
【比起世家子弟坐享其成,这些人是真的在为大华做事!】
世家对天民系的态度愈发复杂:既鄙夷其 “泥腿子出身”,不屑于与之为伍;又忌惮其在底层的渗透力,那些散落各地的毕业生,如同无数颗种子,将 “实学为民” 的理念播进土壤,渐渐凝聚起不可忽视的民间力量。崔正平曾在家族会议上冷声道:“一群乡野学子,成不了大气候,却碍眼得很。” 话虽如此,却也暗中吩咐各地商号,不得无故刁难天民学子的生计。
因为这些人,在素质上,真的要比其他学院出来的毕业生强上不少,至于忠诚,世家从来不会在乎,又不是核心产业,如果不行,就拿钱砸,如果再不行,大华就是人多,换一个就好了。
陈珏依旧守在上江,每日埋首着书、督导学堂,偶尔会去田间地头,看学子们实践农桑之术,听乡邻们讲述毕业生的故事。看着那些曾面黄肌瘦的孩童,如今长成能独当一面、踏实做事的青年,他心中愈发笃定:革新从不在朝堂的唇枪舌剑,而在底层的生根发芽。
天民系的发展依旧缓慢,依旧面临资源匮乏、世家隐性打压的困境,但每一所新学堂的建立,每一批毕业生的扎根,都在悄悄改变着大华的肌理。那些曾被特权阶层垄断的知识与机会,正通过天民系的桥梁,流向最需要的地方;那些曾被忽视的底层力量,正因为教育与实训,渐渐拥有了改变命运、守护家园的能力。
岁月流转,陈珏的鬓角添了几缕风霜,而天民系的青衫学子,正如同点点星火,在大华的广袤土地上,汇聚成照亮民生之路的燎原之势。
喜欢大学?游山玩水!接着奏乐接着舞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大学?游山玩水!接着奏乐接着舞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