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四的青竹村是被山楂的蜜甜裹醒的 —— 不是零嘴的浅甜,是 “铲承采摘节” 特有的 “裹着老剪木味的热闹”!我刚把灶上温着的桂花粥盛进粗瓷碗,就听见后山传来 “咔嚓 + 哎哟” 的两声,接着是熊精的急喊:“枝、枝没了!芽芽枝没了!” 跑过去一看,这货正蹲在山楂苗旁,爪子攥着老张的旧剪子,剪刃还卡在光秃秃的枝桠上,原本该挂着山楂的枝条被剪得只剩个茬,旁边的辰芽篮里却只装了三颗山楂,倒有半篮是掉落的叶子。更糟的是,他慌着拔剪子,剪刃蹭过枝茬,露出刃口上深浅不一的老磨痕 —— 那是老张当年磨了几十遍才留下的印子,被晨露照得发亮。“你这是剪山楂还是给树剃光头啊?” 我赶紧帮他拔剪子,他爪子还死死护着枝茬:“别、别碰!张奶奶会心疼的!这是王哥的树!”
套上绣着 “青竹村采摘员” 的浅红褂子往后山跑,脚刚踩过沾着晨露的草叶,就被个软乎乎的东西绊了趔趄 —— 是小宇提前编好的 “捡楂篮”,篮底垫着老张旧竹篮的碎布,里面已经装了十几颗红透的山楂,篮沿挂着个迷你旧剪挂件,是竹精用剪下来的竹丝编的,现在沾了点山楂汁,像撒了圈小红星。不远处,张奶奶正坐在石头上擦老张的旧剪子,布上沾着点剪下来的山楂枝皮,她时不时对着光看剪刃的磨痕,嘴里念念有词:“老张啊,今天孩子们用你的剪子摘果,你可得护着点,别让枝桠伤着人。”
后山的山楂林早热闹起来,三十棵山楂苗下都围着人,晨雾裹着山楂的蜜甜、旧剪的木味,还有远处传来的欢笑声,连空气都像是被揉成了 “甜丝丝的念想”。每棵树旁都摆着两样东西:老张的旧剪子(轮流用,剪前都要擦一遍)、辰芽篮(每个游子都带着,有的还贴了自家孩子的画)。最显眼的是个木桌子,上面摆着张奶奶准备的 “采摘指南”—— 用红漆写在旧木片上,第一条就是 “剪山楂留半厘米柄,别让树疼”,旁边还放着个小瓷碗,里面装着磨剪子用的细磨石。
剪楂区最闹也最暖,王哥正手把手教小辰用旧剪子。“手指要这样扣着剪柄,轻轻用力,你看,山楂就下来了,还能留着小柄,树就不会疼。” 小辰跟着学,小脸蛋憋得通红,第一次剪就把一颗红透的山楂稳稳剪进辰芽篮,他举着篮蹦得老高:“小熊哥哥你看!我剪到啦!这颗最甜,给张奶奶尝!” 熊精凑过来,也想试试,结果刚接过旧剪子,就把旁边一根刚冒芽的新枝剪了下来,吓得他赶紧把剪子递回去,耳朵耷拉下来:“我、我不是故意的!剪子太滑了!” 张奶奶走过来,捡起那根新枝,摸了摸剪刃上的磨痕:“没事,这枝桠还能扦插,咱们再种一棵,让它跟着老剪子一起长。” 说着就把新枝插进旁边的土里,还浇了点桂花粥的米汤:“沾点甜,长得快。”
捡楂区最欢,李姐带着朋友蹲在地上,把熊精剪落的山楂捡进辰芽篮。“这些山楂虽然掉了,但是很红,做山楂酱肯定甜。” 李姐边捡边说,还把一颗最红的塞进嘴里,“嗯!比城里买的甜多了,带着点木香味。” 熊精也蹲下来捡,结果把叶子也一起塞进篮里,小宇笑着把叶子挑出来:“小熊哥哥,叶子不能做酱,要捡光溜溜的山楂,像我这样!” 说着就示范给熊精看,熊精学得有模有样,不一会儿就捡了小半篮,还得意地举起来:“你看!我捡的都是红的,没有叶子!” 刘弟则在旁边用小铲子把掉落的山楂枝埋进土里:“这些枝桠能当肥料,让树长得更壮,明年结更多山楂。”
深加工讨论区最热闹,大家围坐在木桌子旁,手里都拿着颗山楂,你一言我一语。“我觉得可以做山楂酱,装在辰芽篮里,送给朋友肯定喜欢。” 王哥说着,还摸了摸旁边的辰芽篮,“篮里再垫点桂花布,又香又好看。” 李姐点头附和:“还可以做山楂干,晒干了装在小布包里,方便携带,上面再印个木片牌的图案,一看就是咱们青竹村的特色。” 张奶奶坐在中间,慢悠悠地说:“做山楂酱要放老冰糖,我家还有去年熬的,用老张的旧锅熬,味道更纯;做山楂干要在后山的石板上晒,那里的太阳最足,晒出来的干甜得透。” 熊精举着爪子喊:“我要帮忙熬酱!还要帮忙晒干!我力气大,能搬石头!” 大家都笑了,小辰跑过来,拉着熊精的爪子:“我也要帮忙!我帮你挑山楂,不好的我来吃!”
工具整理区最细,竹精正给每个辰芽篮编小盖子。“这样装山楂酱的时候,不会洒出来,还能在盖子上编个小剪图案,跟老剪子呼应。” 她边编边说,手指灵活地绕着竹丝,不一会儿就编好了一个,盖在辰芽篮上,刚好合适。小龙虾精则拿着平板,查山楂深加工的资料:“我看网上说,山楂酱还能加桂花,味道更清香,咱们后山有桂花,刚好能用!” 说着就把资料给大家看,李姐的朋友赶紧说:“加桂花好!我上次在城里买过桂花山楂酱,可贵了,咱们做的肯定比那个好吃!”
中午的时候,大家坐在山楂林里吃午饭,张奶奶带来了山楂馒头和桂花粥,王哥带来了城里的酱肉,李姐则把刚捡的山楂洗干净,分给大家吃。熊精蹲在辰芽篮旁边,边吃山楂边往篮里塞:“给篮篮留两颗,不然它看着我们吃,会馋的。” 小辰笑着把自己碗里的桂花粥舀了一勺,倒进埋新枝的土里:“给新树喝点粥,让它快点长,明年我来剪它的山楂。” 张奶奶看着这一幕,眼睛有点红:“当年老张跟你爷爷一起种山楂,也是这样,边吃边聊,想着明年结多少果,现在你们来了,倒像他们还在一样。” 王哥听着,往张奶奶碗里夹了块酱肉:“张奶奶,以后每年我们都来,帮您做山楂酱、晒山楂干,还要把咱们青竹村的甜,带给更多人。”
下午的时候,大家一起把剪下来的山楂分类 —— 红透的留着做酱,半红的晒山楂干,有点青的则放在竹篮里,让它慢慢熟。熊精负责把红透的山楂装进辰芽篮,结果装得太满,山楂滚了一地,小宇只好跟在后面捡:“小熊哥哥,慢点装,辰芽篮会累的!” 竹精则继续编辰芽篮的盖子,每个盖子上都编了不同的图案 —— 有的是小剪子,有的是木片牌,有的是辰芽篮,她说:“这样每个游子的篮都不一样,都是独一份的。” 小龙虾精则联系了城里的朋友,问能不能帮忙卖山楂酱和山楂干,朋友说:“只要是你们青竹村做的,肯定好卖,我先订十罐酱!”
傍晚的时候,夕阳把山楂林染成了暖黄色,大家把分类好的山楂搬进老磨坊,准备明天开始做酱。张奶奶把老张的旧锅找了出来,锅沿有点变形,却是当年熬酱的专用锅,她擦了擦锅沿:“明天咱们就用这个锅熬,让酱里也带着老张的味。” 王哥则把辰芽篮整齐地摆放在磨坊里,每个篮上都贴了标签,写着游子的名字:“明天装酱的时候,每个篮都装满满一罐,让大家带着青竹村的甜回家。”
村长站在磨坊门口,手里拿着明天的分工表,声音洪亮:“乡亲们,明天咱们分成三组 —— 张奶奶带王哥、李姐熬山楂酱,用老张的旧锅;竹精带小宇、妞妞编辰芽篮盖子,每个盖子都要编好图案;熊精和刘弟负责晒山楂干,要放在后山的石板上晒,别晒太干,留着点软乎劲;小龙虾精负责联系销路,争取让咱们的山楂酱和山楂干,尽快卖到城里去!” 熊精举着爪子喊:“我记住了!晒干要软乎的,不能太硬!还要帮小宇编盖子!” 大家都笑了,小辰跑过来,拉着熊精的爪子:“明天我跟你一起晒干,我帮你翻山楂,不让它们晒糊!”
我站在老磨坊里,看着整齐摆放的辰芽篮和老张的旧锅,闻着空气中残留的山楂甜香,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一样软。这哪是采摘后的收尾啊,是把青竹村的甜、老张的念想、游子的期待,都装进了辰芽篮,熬进了山楂酱,晒进了山楂干里。突然,熊精举着个刚编好的小盖子跑过来,盖子上编的是他自己的样子:“你看!这个是我!明天装酱的时候,我也要在篮上,跟大家一起回家!” 小辰跑过来,也举着个小盖子,上面编的是辰芽篮:“这个是我的!我要让我的篮带着酱,去城里跟我的朋友分享!”
夕阳的余晖透过磨坊的窗户,照在辰芽篮和旧锅上,连影子都带着甜香。熊精抱着他的小盖子,在磨坊里转圈,嘴里哼着不成调的 “熬酱歌”;竹精坐在磨坊的角落里,继续编着辰芽篮的盖子,手指灵活地绕着竹丝;张奶奶则擦着老张的旧锅,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跟老张商量明天熬酱的细节;小龙虾精则拿着手机,跟城里的朋友聊着销路,脸上满是笑容。
他们的声音混在一起,像一首温软的 “甜酱序曲”,飘在青竹村的上空,连天上的晚霞都像是被这声音染了山楂的甜、桂花的香,把光洒得更柔 —— 仿佛能看见明天,老磨坊里飘着山楂酱的甜香,辰芽篮里装着满满一罐罐酱,山楂干在石板上晒得通红;仿佛能看见城里的朋友收到酱后,笑着说 “这是我吃过最甜的酱,带着家的味”;仿佛能看见明年的采摘节,更多的游子带着朋友来,一起剪山楂、做酱、晒干,把青竹村的甜,一年年传下去。而我们,只要好好熬酱、晒干、编篮子,就能让这份甜,带着老张的念想,飞到更多人的手里 —— 对了,睡前还得提醒熊精,明天晒干的时候别把山楂翻到地上,不然小宇又要跟在后面捡啦!
喜欢刚回村就发现乡亲全是神仙!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刚回村就发现乡亲全是神仙!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