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的青竹村是被 “砰砰当当” 的陶碗碰撞声砸醒的 —— 不是平时摔碗的脆响,是张大爷带着村民改造旧陶碗的 “老物新生” 工程!我刚推开门,就见熊精抱着个卡通熊模具,蹲在陶片堆里 “研究”,模具里还沾着昨天没洗干净的酱渍,它用爪子抠了半天,没抠下来,反而把自己的爪子染成了酱色,活像刚从酱缸里捞出来的毛球。“你这是给模具洗澡,还是给爪子染色啊?” 我笑着递过湿巾,它赶紧擦爪子,却不小心把模具碰掉了,模具滚到竹精脚边,竹精正编收纳篮,差点被绊倒:“小心点!这模具是给三口之家做的,摔碎了小朋友没得用!”
套上印着 “青竹村套装开发员” 的 t 恤往外跑,脚刚落地就被个硬邦邦的东西硌了一下 —— 是小龙虾精画的 “家庭需求数据表”,上面用荧光笔标着 “35% 家庭要防水包装”“28% 家庭需要分层收纳”,还画了个大大的饼图,饼图旁边写着 “重点:别让酱洒在厨房!” 不远处,李婶正跟几位宝妈吵架 —— 李婶想给套装用纯竹编包装,说 “保留老味道”,穿牛仔裤的宝妈却摇头:“竹编不防水,酱洒了粘在上面,洗都洗不掉!” 两人吵得面红耳赤,竹精突然举着片可降解防水膜跑过来:“贴在竹编里面!又能防水,还能印熬酱口诀!”
村中心空地早改成了 “三大工坊”,陶土味、竹篾香、酱香味混在一起,像裹了层暖乎乎的生活气,连风里都飘着 “为每个家庭着想” 的细枝末节:
核心制作区最热闹,李婶的灶台上摆着三排套装样品:左边是 “三口之家款”—— 配着小熊一家造型的大容量模具,够全家吃两顿;中间是 “独居老人款”—— 迷你粗陶砂锅比手掌大一点,食材包分量少 30%,避免浪费;右边是 “送礼礼盒款”—— 竹编盒上印着旧账本纹样,里面藏着外婆手写的 “熬酱小技巧” 卡片。王叔蹲在陶轮旁,正把废弃的旧陶碗磨平:“把碗口编上竹边,防烫还好看,比新砂锅便宜一半!” 熊精凑过来非要帮忙,爪子攥着陶碗,磨得一脸认真,结果陶碗没磨平,自己的酱色爪子倒把陶碗染成了 “斑点碗”。“你这是给陶碗做装饰呢?” 王叔笑着拍它的头,它赶紧缩回手,却不小心把陶片碰掉了,小龙虾精眼疾手快接住:“别扔!做成酱勺托,还能画涂鸦!” 说着就用荧光笔在陶片上画了个吐舌头的小熊,活像个迷你艺术品。
正忙着,李婶又跟宝妈达成了和解 —— 竹编包装内侧贴防水膜,膜上印着 “熬酱小口诀”:“薄荷少,蜂蜜巧,小火慢熬别急躁”,小龙虾精还在膜上设计了 “可撕标签”:“写下熬酱日期,别让酱酱过期哦~” 宝妈们摸了摸防水膜,笑着说:“这样既保留竹编的味,又不怕洒酱,太贴心了!”
亲子试玩区更有童趣,矮竹桌摆成几排,村里的家庭来当 “测试员”。穿碎花裙的妈妈正用分层收纳篮装工具,篮上层放迷你竹铲,下层放食材包,篮侧的小挂钩挂着酱勺,她笑着说:“连勺子都有地方挂,比我家的收纳盒还好用!” 小龙虾精蹲在旁边,用平板记录反馈:“张妈妈说收纳篮要再深一点,装得下模具;李爸爸说要加个小隔板,分开装干薄荷和蜂蜜。” 它还在数据表上用红笔圈出 “改进项”,活像个专业的分析师。
熊精蹲在试玩区中央,成了 “小明星”—— 穿背带裤的小男孩把它当成 “酱色模具”,非要往它身上抹酱,熊精急得躲,却把酱抹在了自己的耳朵上,像沾了块巧克力。“小熊也能当模具呀!” 小男孩笑着拍手,其他小朋友也围过来,用酱在熊精身上画小太阳、小花,熊精从 “逃跑者” 变成了 “涂鸦板”,最后浑身都抹成了酱色,只露出两只黑溜溜的眼睛,引得大家笑出眼泪。王阿姨一看,灵机一动:“咱们在套装里加块可洗涂鸦板!让小朋友随便画,画脏了能洗掉!” 家长们纷纷点头,小龙虾精赶紧在平板上记下:“加可洗涂鸦板,印小熊图案!”
老物改造区最暖,张大爷的竹编桌上摆着各种 “宝贝”:1970 年代的旧陶碗(改成了迷你砂锅)、外婆年轻时的熬酱布(剪成小块,贴在礼盒款的竹编盒上)、破损的酱坊账本(扫描后印在 “老故事卡片” 上)。外婆戴着老花镜,给每个迷你砂锅附一张小卡片:“这是按民国老砂锅改造的,导热均匀,熬酱不糊底,当年我娘就用这样的锅熬酱养活全家。” 有位老爷爷拿着改造后的砂锅,眼睛红了:“我家以前也有这样的锅,后来丢了,没想到现在还能见到,太怀念了!” 他当场订了两套礼盒款,说要送给远方的孙子,让他知道 “老辈人的熬酱故事”。
刚忙到中午,新麻烦又来了 —— 李婶装套装时,把 “独居老人款” 的食材包错放进了 “三口之家款”,自己没发现。小龙虾精查数据表时,发现食材分量不对:“独居款 150g,三口之家款 250g,这个包只有 150g!” 他赶紧在每个套装上贴 “重量提示贴”:画着个小秤,标着 “独居款约 150g,三口之家款约 250g”,还加了行小字:“拿不准?称一称!” 李婶拍着脑袋说:“幸好有你,不然家长熬酱时该纳闷‘怎么酱这么少’了!”
下午的时候,套装终于完成了首批样品:“三口之家款” 配大容量模具和分层收纳篮,“独居老人款” 配迷你砂锅和轻量食材包,“送礼礼盒款” 配旧物改造砂锅和老故事卡片,每个套装里都有可洗涂鸦板和安全竹铲。文创店的老板来取货,看到改造后的陶碗砂锅,当场订了 50 套:“这比新砂锅有味道!顾客肯定爱买!” 他还建议:“下次可以做节日限定款,比如中秋款,模具做成月亮造型!” 村长笑着答应:“没问题!咱们下次就开发节日款!”
傍晚的时候,大家在老槐树下办了 “套装预览会”,挂着萤火虫灯笼和旧罐改装的小灯,摆上做好的套装样品。村民和家长们围坐在一起,试熬迷你酱,用改造后的砂锅煮酱,用涂鸦板画画,小龙虾精还开了直播,镜头对着酱色的熊精和涂鸦板,评论区满是 “想要套装”“熊精太可爱了” 的留言,当场就订了 60 单。村长站在预览会中央,笑着说:“下周咱们就上线套装的线上链接,前 50 名下单送熊精涂鸦贴纸!” 大家都欢呼起来,熊精也跟着蹦,身上的酱色蹭在了旁边的竹编盒上,像给盒子盖了个 “熊章”。
天快黑的时候,我站在老槐树下,望着满桌的套装样品,心里满是踏实。从熬酱课到家庭套装,从新工具到旧物改造,青竹村的老味道不是停在过去,是跟着每个家庭的需求、每个小朋友的笑声、大家的巧思,一点点走进现代生活。突然,小龙虾精举着平板跑过来,屏幕上是新的订单,有位海外的华人妈妈留言:“想要礼盒款,让孩子尝尝老辈人的味道”;凤凰鸡叼着我的衣角往老物改造区跑,像是在说 “快把旧陶碗收好,明天还要改造”;熊精和竹精也跟着跑过来,熊精举着可洗涂鸦板(上面画着个酱色的小熊),竹精举着分层收纳篮(里面放着个迷你砂锅)。
我笑着说:“知道啦!明天咱们就准备线上链接,把青竹村的味道,送到更多家庭的厨房里!” 四个精怪满意地停下,一起对着夜空 “欢呼”—— 小龙虾精用虾钳敲平板,凤凰鸡扇动翅膀,熊精抱着涂鸦板转圈(身上的酱色还没洗干净),竹精举着收纳篮晃来晃去,声音像一首甜甜的 “套装庆功曲”,在青竹村的夜空中飘了很远很远。
喜欢刚回村就发现乡亲全是神仙!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刚回村就发现乡亲全是神仙!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