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春天,河阳县被确定为科学发展观试点县的消息刚传开,一股暗流就开始在县城涌动。
四月的一个周五傍晚,林枫正准备下班,周秘书神色紧张地推门进来:林县长,刚接到市纪委的电话,说要来了解开发区土地出让的情况。
林枫心里咯噔一下,表面仍保持镇定:具体是哪块地?
就是去年否决光华化工厂扩建的那块地,现在准备引进智能制造企业的。周秘书压低声音,听说有人举报,说我们以环保为名否决民营企业,实际上是要把地低价卖给外资企业。
林枫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是针对他个人,更是要否定河阳县的绿色发展路线。
配合调查,如实汇报。林枫沉稳地交代,通知开发区,把所有相关材料准备好。
第二天,市纪委调查组进驻河阳县。带队的王组长态度严肃,要求调阅所有关于该地块的会议记录、专家评审意见和决策文件。
林县长,我们希望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宁愿把地空着,也不让本地企业发展?王组长的问题直指要害。
林枫不慌不忙,将当时的专家评审报告、环境评估数据一一展示:这块地靠近水源地,光华化工厂的扩建项目排污量太大,环境风险我们承担不起。至于引进外资企业,是经过公开招投标的,价格比光华化工厂的出价还高出20%。
调查持续了三天。这期间,县城里谣言四起。有人说林枫要被了,有人说绿色发展路线要调整了,开发区的企业主们也都在观望。
更让林枫感到压力的是,副市长王志军突然来到河阳县。在听取汇报时,他意味深长地说:发展是硬道理,环保不能影响发展大局。有些同志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
面对重重压力,林枫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政治智慧。他一方面积极配合调查,另一方面照常推进工作,每天按时上下班,该开的会照开,该抓的项目照抓。
林县长,要不要去找找赵书记?周秘书私下建议。
不用。林枫摇头,这个时候去找领导,反而显得心里有鬼。我们要相信组织,相信事实。
关键时刻,曾经被林枫否决项目的企业主们站了出来。光华化工厂的李总主动找到调查组:当初是我们考虑不周,林县长的决定是对的。这块地确实不适合建化工厂。
更让人感动的是,开发区二十多位企业主联名写信,证明林枫在招商引资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一周后,调查组得出结论:举报内容不实,河阳县的决策程序规范,符合科学发展要求。
风波过后,赵建国把林枫叫到办公室:这次的事情,你怎么看?
我觉得很正常。林枫平静地说,改革总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有不同声音是难免的。
你能这么想很好。赵建国满意地点头,不过,通过这件事,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在官场上,做事重要,但保护自己同样重要。
这次风波让林枫更加成熟。他意识到,推行新的发展理念,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还要有应对复杂局面的智慧。
五月,又一场考验接踵而至。省里突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土政策,重点是环保、土地等方面的地方标准。
这份文件看似平常,但林枫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玄机。如果严格执行,河阳县刚刚建立的绿色准入标准将面临挑战。
这是有人在下棋啊。林枫在县长办公会上直言不讳,我们要做好准备,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方法。
他亲自带队到省里汇报工作,不是去争取特殊待遇,而是去介绍河阳县的实践经验。在省发改委的会议室里,他用翔实的数据证明:严格的环境标准不仅没有影响发展,反而促进了产业升级。
我们不是要搞特殊化,而是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林枫的汇报打动了在场的很多领导。
与此同时,他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主动邀请那些对绿色发展有疑虑的领导和兄弟县区,到河阳县实地考察。
你这是在引火烧身啊。有同事担心地说。
让事实说话。林枫信心十足,我相信,亲眼看到的效果,比任何汇报都有说服力。
果然,当考察团看到河阳县清澈的河流、现代化的车间、高效益的企业时,很多人的观念开始转变。一位曾经强烈反对的县长私下对林枫说:看来是我out了,你们这条路走得对。
2005年夏天,林枫被省委组织部列为优秀年轻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在考察材料上,考察组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该同志政治坚定,敢于担当,善于在复杂局面中打开工作局面,展现了较强的政治智慧和发展潜力。
站在办公室窗前,林枫望着这座熟悉的城市。四年的县长生涯,让他从一个年轻干部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地方主官。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舞台正在前方等待。
而这一次,他将要面对的是全新的挑战——不仅要推动发展,还要引领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这是机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喜欢当国委回首三十年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当国委回首三十年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