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阁”的平稳运行,让玄灵子(林玄)和苏清月在现代社会真正扎下了根。他们不再是初来乍到、需要摆摊算命的异类,而是拥有了正式身份、受人尊重的特殊领域专家。凭借一手融合了太素传承与现代科技的玄妙医术,他们解决了许多困扰顶尖医院的疑难杂症,尤其是在精神领域、能量失衡、以及一些原因不明的器官衰竭方面,屡建奇功。虽然病例数量被严格控制,消息也在高层小范围流传,但“灵枢阁林医师”的名号,已然成为某种程度上的传奇。
王凯这个“宣传主管”当得不亦乐乎,虽然不能公开宣传灵枢阁的神异,但他利用网络写手的特长,将林玄和苏清月“包装”成了精通古中医、善于心理疏导的年轻专家,偶尔在许可的范围内,发布一些经过删减的“养生小贴士”或“心理调适案例”,倒也吸引了不少对传统文化和身心健康感兴趣的粉丝,算是用一种合规的方式,为灵枢阁积累着世俗层面的声望。
玄灵子很享受这种平静而充实的生活。每日坐诊、研究太素典籍、与苏清月探讨医道、偶尔借助研究所的设备尝试炼制一些低阶的丹药或简易法器,他感觉自己对《太素灵枢总纲》的理解日益精深,体内那熔金般的内息愈发凝练,对五行蕴灵鼎的掌控也熟练了许多。他甚至开始尝试,将一些基础的导引吐纳之法,进行科学化的简化与改良,希望能找到一条安全、普适的强身健体之路,惠及更多人。
苏清月的进步更是神速。融合了幽玹的意识底蕴后,她不仅拥有了庞大的幽冥知识库和部分权能,其本身的医学天赋和灵觉也得到了极致开发。她现在能轻易看透常人身上的“气”与“光”,精准判断其健康状况和情绪波动,甚至能引导一丝微弱的太素内息为病人梳理经脉。她在灵枢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了玄灵子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两人在工作中的默契日渐加深,生活中的相处也越发自然温馨,一种朦胧而真切的情愫在悄然生长。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天,沈墨言亲自来到灵枢阁,脸色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并非源于危机,而是带着一项全新的、极具挑战性的合作提议。
“林顾问,苏研究员,”沈墨言将一份厚厚的计划书放在桌上,封面上印着“‘天网’空间能源稳定计划(绝密)”,“国家有一个重点项目,遇到了技术瓶颈,经过专家组论证,认为你们或许能提供一些……超越常规思路的帮助。”
他打开计划书,里面是复杂的轨道计算图、能量分布模型以及一种名为“混沌场效应”的技术难题描述。
“简单来说,我们正在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新一代的能量监测与通讯网络,可以理解为升级版的‘北斗’和能源互联网的结合体。但在地球近地轨道某些特殊区域,存在一种难以解释的‘混沌场’,它会随机干扰甚至吞噬卫星传输的能源束和信号,导致网络极不稳定。常规的屏蔽、补偿技术效果甚微。”
沈墨言指向模型上几个不断闪烁的红色区域:“这些‘混沌场’的能量性质非常奇特,非电磁,非引力,更接近……一种活跃的、无序的空间本身能量的泄露或者说‘湍流’。我们现有的物理学框架,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建模和干预。”
空间能量湍流?玄灵子心中一动。这描述,让他想起了《太素灵枢总纲》中关于“天地之息”与“虚空之脉”的论述。在他看来,天地如同一个巨大的生命体,有其自身的“呼吸”与“经络”,所谓的“混沌场”,或许就是这些“虚空之脉”在某些节点发生了“壅塞”或“紊乱”?
“你们想让我们怎么做?”苏清月问道,她的灵觉让她对那种“无序”的能量场也产生了本能的兴趣。
“我们希望能借助二位的特殊感知能力,尤其是对能量本质的理解,”沈墨言诚恳地说,“协助我们重新分析这些‘混沌场’的数据,看能否找到其内在规律,或者……提出一种能够‘疏导’或‘平复’这种能量湍流的非传统技术路径。”
这是一个将古典玄学智慧应用于最前沿科技领域的绝佳机会!也是灵枢阁价值得到国家层面认可的体现。
玄灵子和苏清月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跃跃欲试。
“我们可以试试。”玄灵子点头应承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灵枢阁暂时减少了对外接诊,玄灵子和苏清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天网计划”中。
他们获得了最高权限,可以调阅所有的原始监测数据,甚至通过特殊的虚拟现实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些轨道上“混沌场”的能量模拟。
在常人看来杂乱无章、充满破坏性的能量乱流,在玄灵子的望气术和苏清月那融合了太素与幽冥的独特灵觉下,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那并非纯粹的死寂与混乱,而更像是一种失去了“节奏”和“导向”的、过于“活泼”的虚空能量。如同一条原本应该平缓流淌的地下河,因为地质变动而到处喷涌,形成了破坏性的泉眼。
“关键在于‘疏导’,而非‘堵塞’或‘对抗’。”玄灵子结合太素医理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思想,提出了核心思路,“需要找到一种方法,为这些狂暴的能量提供一个‘泄洪’的通道,或者引导它们回归正常的‘流动’。”
苏清月则从幽冥秩序的角度补充:“混乱源于失衡。或许可以尝试构建一种微型的‘能量阵法’,不是强行压制,而是像‘定海神针’一样,在混沌场核心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基点’,以其自身引力慢慢梳理周围的能量流。”
理论说起来简单,但如何实现是巨大难题。现代科技缺乏有效干预这种层级空间能量的手段。
玄灵子将目光投向了自己丹田内的五行蕴灵鼎。此鼎能炼化、调和五行百气,那么,对于这种近乎本源的虚空能量,是否也能起到作用?
他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在研究所特制的、能够模拟部分空间环境的高能实验室里,他小心翼翼地召出五行蕴灵鼎的虚影,尝试引导一丝模拟的“混沌场”能量进入鼎中。
过程极其凶险,虚空能量狂暴而难以捉摸,好几次都差点失控,将实验室的防护力场冲击得摇摇欲坠。但在玄灵子精妙的操控和苏清月从旁辅助稳定下,他们终于取得了一丝突破!
他们发现,五行蕴灵鼎虽然无法直接“炼化”这种层级的虚空能量,但其蕴含的五行平衡之道和空间包容特性,确实能对这种能量产生微弱的“安抚”与“引导”效果!就像用一根磁针去影响铁砂,虽然力量微小,但方向正确!
基于这一发现,结合苏清月提出的“秩序基点”构想,玄灵子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炼制一种特殊的“空间定标器”!
这种定标器不以攻击或防御为目的,其核心将融入一丝五行蕴灵鼎的道韵,并铭刻上专门针对虚空能量流动的“导引灵纹”。将其发射到混沌场核心区域后,它会自行激活,如同一个微型的“能量心脏”或“航标灯”,以其稳定的秩序波动,持续地、温和地梳理、引导周围狂暴的虚空能量,使其逐渐恢复相对平稳的流动!
这个方案一经提出,便在“天网计划”专家组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其思路完全跳出了现有科技框架,充满了“玄学”色彩。但经过严密的数学模型推演和模拟测试,专家们震惊地发现,这个方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虽然其中涉及的“道韵”、“灵纹”等概念他们无法完全理解,但其产生的宏观效应,确实符合能量稳定性的要求!
在最高层的支持下,方案被批准进入实物研制阶段。
玄灵子再次闭关,在研究所的全力配合下,动用了库存的各种稀有灵性材料和高科技合金,以五行蕴灵鼎为核心,呕心沥血,开始炼制第一批共三枚“空间定标器”原型。
这是一个极其繁复精密的过程,不仅要求极高的能量操控精度,更需要将抽象的“道韵”与“灵纹”完美具现化。苏清月全程参与,她的幽冥灵觉在刻画那些涉及空间秩序的灵纹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半个月后,当三枚巴掌大小、通体流转着温润五色光华、表面布满了仿佛天然生成般玄奥纹路的梭形法器,静静悬浮在实验室中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它们没有散发出强大的能量波动,却自有一种安定、调和的气息,仿佛能将周围的混乱都抚平。
“成功了……”玄灵子脸色苍白,但眼中充满了喜悦与成就感。这不仅仅是一件法器,更是古典智慧与现代需求结合的一次伟大实践!
后续的发射和测试异常顺利。三枚“空间定标器”被秘密送入轨道,精准投放到三个最严重的“混沌场”核心。
监测数据显示,在定标器激活后,原本狂暴的能量湍流,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平复下来!能量干扰指数下降了超过70%!整个“天网”系统的稳定性和能源传输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
“天网计划”总工程师激动地握着玄灵子和苏清月的手:“奇迹!这是真正的奇迹!你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空间定标器”的巨大成功,让玄灵子和苏清月,乃至整个“太初研究所”和“灵枢阁”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证明了,古老的传承在与现代科技结合后,能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
灵枢阁的日常恢复了平静,但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前来求医或咨询的,不再局限于特殊病例,偶尔也会有一些寻求合作或探讨的顶尖科学家和学者。
玄灵子站在灵枢阁的露台上,看着城市璀璨的灯火,心中感慨万千。他从一个重生后格格不入的古代道医,终于在这个时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以医入道,以科技为翼,守护这座城市,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苏清月悄悄来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热茶,柔声道:“想什么呢?”
“在想……这条路,或许真的能通得很远。”玄灵子接过茶杯,感受着那份温暖,微笑道。
就在这时,他丹田内的五行蕴灵鼎,再次传来了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清晰、强烈的震动!这一次,不再是微弱的警示,而是一种近乎雀跃与渴望的共鸣!
与此同时,苏清月也猛地抬起头,紫罗兰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惊异,她指向西北方向的夜空:
“林玄!你看!那颗星……刚才是不是……闪烁了一下?而且,灵鼎好像……在指着那个方向?”
玄灵子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西北方的天际,一颗平日并不起眼的星辰,此刻正以一种奇异的节奏,明灭不定地闪烁着微光,仿佛在传递着某种跨越了无尽星海的……召唤?
喜欢我在现代用医术修仙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我在现代用医术修仙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