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七月初三,宁远城在晨曦中显露出坚毅的轮廓。袁崇焕率关宁众将早已在城门外列队迎驾,当见到风尘仆仆的天子时,这位以刚毅着称的督师也不禁动容。
臣袁崇焕,恭迎陛下圣驾!
朱由检亲手扶起袁崇焕,目光扫过在场将领。祖大寿、满桂、吴三桂、何可刚等将领甲胄鲜明,但眉宇间都带着久经沙场的沧桑。
进城说话。朱由检简短吩咐。
宁远督师府内,巨大的辽西沙盘占据整个厅堂。朱由检手持竹鞭,点在沙盘上的关键位置。
袁卿,朕观关宁防线,尚有三大隐患。
众将凝神静听。皇帝竹鞭首先指向锦州:锦州突出在前,与宁远相距过远。若建奴围锦州,援军需两日方能抵达。当在松山、杏山增筑堡垒,形成连环防御。
竹鞭又移向宁远城:城墙坚固,但护城河太浅。朕意将河道拓宽三丈,引入海水,并在水中暗设铁蒺藜。
最后指向山海关:关城虽险,但侧翼的角山、三道关防御薄弱。当在山巅增筑炮台,与关城形成犄角之势。
袁崇焕眼中精光闪动:陛下圣明。臣这就着手办理。
还有,朱由检补充道,各城之间要增建烽火台,配备千里镜。一旦有警,半日之内消息必须传遍全线。
夜不收
当夜,朱由检召见夜不收统领韩建。这个精瘦的汉子跪在地上,却如猎豹般蓄势待发。
韩统领,夜不收现有多少人?
回陛下,能深入敌后的精锐只有三百余人。
太少了。朱由检摇头,朕要你将夜不收扩充至千人。不仅要探听军情,更要学会破坏粮道、散布谣言。
皇帝转向袁崇焕:袁卿,朕拨内帑十万两,专门用于夜不收建设。要给他们配备最好的战马、最利的兵刃。每探得重要军情,赏银百两;若能破坏敌军粮草,赏银千两。
韩建激动叩首:末将定不负陛下重托!
记住,朱由检目光深邃,朕不仅要知道建奴的兵力部署,更要了解他们的粮草储备、将领矛盾、民心向背。
陕西练兵
就在朱由检巡视辽西的同时,陕西巡抚孙传庭正在西安城外大举练兵。
校场上,三万新军正在操练。这些大多是招募的流民,经过数月整顿,已初见成效。
列阵!孙传庭亲自指挥。
只见士卒迅速变换阵型,长枪如林,火铳齐鸣。这些新军装备了徐光启改进的秘鲁枪,虽然训练时间不长,但士气高昂。
参将周遇吉前来禀报:抚台大人,新募的一万士卒已完成基础操练。只是粮饷仍显不足......
孙传庭望着操练的士卒,沉声道:陛下从内帑拨付的五十万两饷银已到账。传令下去,即日起发放拖欠军饷。再派人往河南采购粮食。
此时,一骑快马驰入校场,送来皇帝密旨。孙传庭展开一看,上面写着:陕西乃天下根本,练兵之事关系社稷。望卿加紧整训,务必在年底前练成五万精兵。
孙传庭立即回奏: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天灾频仍
然而,陕西的灾情仍在持续。七月本该是雨季,却滴雨未下。渭河断流,田地龟裂,蝗虫遮天蔽日。
在延安府,饥民开始聚集。知府紧急上报:境内流民已逾十万,若不及时赈济,恐生大变。
孙传庭当机立断:开仓放粮!将储备的番薯种苗分发给灾民。再传令各府县,以工代赈,整修水利。
与此同时,河南也传来噩耗:黄河在开封决堤,淹没良田万顷。难民开始向陕西涌来。
真是祸不单行。孙传庭长叹,立即上奏朝廷:恳请增拨赈灾银两,并准许减免灾区赋税。
辽西整军
七月二十,朱由检在宁远校场检阅关宁铁骑。
战马嘶鸣,旌旗招展。两万铁骑列阵而过,马蹄声震天动地。但皇帝的目光却落在队伍后列的新兵身上。
袁卿,新募的士卒训练如何?
回陛下,已训练三月,但尚需实战磨练。
“嗯,要练出血性,要练出胆气”
末将遵命!
张之极则忙着测试新式火器。在宁远城头,他亲自演示了新改进的佛郎机炮。
陛下请看,臣将子铳从五门增至七门,射速提高四成。还在炮身加装照门、准星,精度大大提高。
轰鸣声中,炮弹准确命中三百步外的目标。
朱由检赞许道,着火器司加紧制造,优先装备关宁各要塞。
八月初,夜不收送来重要情报。
韩建风尘仆仆地禀报:陛下,建奴主力积极备战,似乎有意东征朝鲜。
果然如此。朱由检冷笑,皇太极是想先取朝鲜,再图大明。
袁崇焕忧心忡忡:若让建奴得逞,明年我军将面临两线作战。
所以必须在辽西打造一道铜墙铁壁。朱由检站起身,传旨:
第一,关宁防线各城加高三尺城墙,增储三年粮草。
第二,招募辽民组建乡勇,配合官军守城。
第三,水师加强巡逻,切断建奴海运。
此时,王承恩呈上孙传庭的奏折。陕西新军已初具规模,然灾情日重,流民剧增。臣请增拨粮饷,以防不测。朱由检阅后,眉头紧锁:传旨孙传庭,务必在年底前平定流寇。告诉他,民要赈、寇要剿缺粮,缺钱直接去秦王府要,不给就把秦王解到京师来见朕,朕只要结果,不问过程。
八月十五日,朱由检即将结束辽西巡视。临行前,他再次登临宁远城头。
秋风萧瑟,吹动战旗猎猎作响。远方的医巫闾山已见初雪,预示着严冬将至。
袁卿,皇帝望着北方,这辽西防务,朕就托付给你了,要按计划往大凌河一线建筑新城,现在材料、人员可以抓紧储备。
袁崇焕跪地立誓:臣遵旨,定不让建奴越我宁远
曹变蛟低声道:陛下,夜不收来报,建奴已大量集结,随时可越过鸭绿江发动对朝鲜的进攻。
朱由检站在宁远城头,东望朝鲜烽火,西顾陕西灾情,最终坚定地说:传令,随朕去登州。
他最后望了一眼这片浴血的土地,转身走下城楼。
秋风卷起黄沙,掠过宁远城头克复辽东的石刻。在遥远的东方,多尔衮的铁骑正在朝鲜土地上肆虐。在陕西,孙传庭的新军正在天灾人祸中艰难成长。
大明王朝,正在三面烽火中,迎来命运的转折点。
喜欢撰鼎记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撰鼎记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