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第一缕阳光,艰难地穿透了厚重的雨云,洒在满目疮痍的边境线上。暴雨终于停歇,空气清新得有些过分,仿佛要洗刷掉昨夜所有的血腥和罪恶。
临时医疗站里,铁路疲惫地靠在行军床上,左臂和肋部的伤口已经包扎好,脸色苍白但眼神依旧锐利。腿上的枪伤被重新处理过。王庆瑞大步走进来,身上还带着硝烟和雨水混合的气息。
“都结束了?”铁路问,声音有些沙哑。
“结束了。”王庆瑞重重地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拿起水壶猛灌了几口,“桑坤死了,毒剂全部截获,‘邮差’一个没跑掉。陈志国…被带走了。”
铁路闭上眼睛,长长地、彻底地呼出一口气。十年的沉重,似乎在这一刻才稍稍卸下些许。
“二十七位兄弟…还有那些在十五年前死去的乡亲们…我们,总算给了他们一个交代。”王庆瑞的声音低沉而郑重。
铁路睁开眼,望向窗外透进来的晨光:“还没完。桑坤死了,但他的网络可能还在。陈志国背后…或许还有更大的鱼。”
王庆瑞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和铁路一样永不熄灭的战意:“那就继续查!挖地三尺,也要把这些毒瘤连根拔起!” 他看向铁路被纱布包裹的手臂和苍白的脸,“不过现在,你得给老子好好养伤!别他妈再逞强了!”
铁路难得地没有反驳,只是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极淡、却真实的笑意。他看向窗外,阳光正努力地穿透云层,照亮了被雨水洗刷一新的群山。
战斗结束了,伤痕会愈合,但守护的责任,如同这初升的朝阳,永不落幕。新的较量,或许已经在暗处悄然开始。
午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暖洋洋地洒在军区医院的花园里。
铁路穿着病号服,外面披了件军大衣,安静地躺在一张长椅上。他闭着眼睛,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紧锁的眉头在阳光下似乎舒展了些许。
“好你个铁路!老子忙得脚打后脑勺,你倒在这里享受日光浴!”
王庆瑞洪亮的声音打破了宁静。他大步流星地走过来,脸上带着连轴转的疲惫,军装外套敞着,领带也扯松了些,手里还夹着个厚厚的文件夹,显然是刚从某个会议或报告地狱里爬出来。
铁路缓缓睁开眼,阳光让他微微眯了下。他扯了扯嘴角,声音带着伤后特有的沙哑:“我倒想跟你换换。躺得骨头都锈了,想动弹也动弹不了啊。”
王庆瑞一屁股坐在旁边的空椅上,把文件夹往旁边一丢,长长地舒了口气,像是要把肺里的浊气都排出来。
他侧头打量着铁路,目光扫过他缠着绷带的手臂和肋部,最后落在他脸上。铁路的神情看似平静,但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却沉淀着一种王庆瑞非常熟悉的、难以言喻的情绪——那是一种混合着疲惫、释然,以及更深沉、更难以触及的深深的思念。
王庆瑞脸上的戏谑褪去了,沉默了几秒,他低沉地开口:“想班长了?”
铁路没有立刻回答。他重新闭上眼,头微微偏向一侧,视线似乎没有焦点地投向远处连绵起伏、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苍翠又格外沉默的大山轮廓。那山的颜色,和他记忆深处某个遥远地方的青山,隐隐重叠。
过了好一会儿,就在王庆瑞以为他不会回答时,铁路才极轻地“嗯”了一声,声音几乎被风吹散。
王庆瑞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他回想起自己案头堆积如山的总结报告、没完没了的会议通知、上级的询问、家属的关切…所有繁杂的公务在这一刻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他回想了自己的日程表,眉头拧紧又松开,最终像是下定了决心。
“操!挤挤总是有的!”他低声骂了一句,然后转向铁路,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今年中秋,咱们去看他。”
铁路依旧望着远山,这次,他轻轻地点了点头。阳光落在他微颤的睫毛上,投下小片阴影。他还是没有说话,但那份沉重的默契,已然在两人之间流淌。
几天后,伤势稳定一些的铁路被允许短暂外出。王庆瑞亲自开着一辆朴素的吉普车来接他。后座上,放着一束精心挑选的白菊和黄菊,素雅而庄重。
车子在肃穆的烈士陵园门口停下。早已等候在此的赵小虎和邢瑞立刻迎了上来。赵小虎动作麻利地从后备箱取出折叠轮椅,邢瑞则想去扶铁路下车。
“行了,这儿不用你们。”王庆瑞摆摆手,声音低沉但坚决,“花给我。你们俩就在外面等着。”
赵小虎和邢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理解。他们默默敬了个礼,退到大门一侧,如同两尊沉默的雕塑,守护着这份属于两位老兵的私人空间。
王庆瑞小心翼翼地扶铁路坐上轮椅,动作笨拙却异常轻柔,仿佛怕碰碎什么。他把那束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菊花,稳稳地放在铁路的腿上。然后,他推着轮椅,缓缓地、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这片被松柏环绕、无比肃静的安息之地。
陵园很大,依山而建。阳光穿过高大的松柏,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轮椅碾过洁净路面的轻微声响。空气中弥漫着松针和泥土的气息,混合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庄重与安宁。
王庆瑞熟门熟路地推着轮椅,沿着一条坡度平缓的甬道向上。铁路坐在轮椅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专注地扫过一排排整齐的墓碑。每一个名字,每一张镶嵌在石碑上的年轻脸庞,都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终于,他们在一处向阳的坡地停下。这里视野开阔,可以俯瞰陵园和远处的山峦。一块干净的石碑静静矗立,上面刻着几个简单的字:
**“烈士 程材之墓”**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照片上的人,面容坚毅,眼神清澈,笑容灿烂,脸上挂着两个小酒窝,带着那个年代军人特有的淳朴和刚强。他定格在最好的年华。
王庆瑞将轮椅稳稳地停在墓碑正前方。他俯下身,从铁路膝上拿起那束菊花,仔细地、庄重地摆放在墓碑前。白菊如雪,黄菊似金,在深色的石碑映衬下,格外醒目。
喜欢程材成才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程材成才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