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辞传递出的关于药材流向的消息,就像在原本平静如镜的湖面上猛地投入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瞬间激起千层浪。这一消息犹如一道惊雷,在侯府中引起轩然大波。
尽管表面上看,侯府仍然是风平浪静,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但沈清辞却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了一股无形的紧张气氛正在悄悄地弥漫开来。这股紧张气氛如同晨雾一般,虽不浓烈,却无处不在,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墨韵堂,这个地方仿佛一夜之间变得与以往不同了。钱妈妈来厢房的频率明显增加,她那原本就频繁的拜访如今更是频繁得让人有些不适。每次她到来,总是先问候世子妃的日常起居,表面上看,这与以往并无二致,但细心的人却能察觉到,她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审视和探究,那锐利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人的内心。
不仅如此,送来的汤药和膳食也似乎比以前更加精细了。这些食物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时常会夹杂着一两样特别的药膳,据说是莫先生特意调配的,具有安神补气的功效。然而,沈清辞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她深知这一切绝非单纯的关怀那么简单。
这其中的深意,恐怕只有她自己才最清楚。这更像是一种严密的监控,钱妈妈的频繁来访、锐利的目光以及那些精心准备的药膳,无不在暗示着某种意图。而这种意图,或许是一种“安抚”,亦或是一种“补偿”。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让沈清辞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如影随形,让她无法真正地放松下来。
萧景珩依旧紧闭着双眼,毫无苏醒的迹象,然而,当沈清辞再次前来“侍疾”时,她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不同寻常之处。
尽管他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处于昏睡状态,但沈清辞却能感觉到他周身的气息变得更加沉凝,就像暴风雨来临前那令人窒息的低气压一般,宁静得让人有些心悸。
不仅如此,她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萧景珩枕边原本摆放着的那本《孙子兵法》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卷看似普通的佛经。这一变化让沈清辞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惑,他为何会突然将兵书换成佛经呢?
正当沈清辞暗自思忖之际,她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萧景珩微蜷的手心上。出于习惯,她顺手替他整理了一下被角,然而,就在她的指尖“无意”中触碰到他手心的瞬间,一股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
她的指尖似乎触碰到了什么东西,那是一种极细微的、新磨出的薄茧的触感。这一发现让沈清辞心中一紧,她不禁开始猜测,这薄茧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一个“久病卧床”的人,手心怎么会有新茧?沈清辞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果然在暗中活动!是在筹划什么吗?
与此同时,府外的消息也接踵而至。春桃费尽周折打听到,城西那几家大量收购药材的大药铺,背后的东家似乎与某位权势煊赫的亲王有关,而这位亲王,近年来在军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与永宁侯府的关系……颇为微妙。
“小姐,还有一件事,”春桃的声音带着恐惧,“奴婢听……听人说,前几天夜里,京郊一处皇庄走了水,烧死了好几个看守的兵丁,说是意外,但……但有人私下传,可能是……是被人灭口!”
皇庄走水?兵丁灭口?沈清辞的脊背窜上一股寒意。这绝不是巧合!这很可能与药材的异常流向有关!难道有人正在暗中囤积军需物资,甚至不惜杀人灭口?这背后牵扯的,恐怕是惊天的大案!
永宁侯知道吗?萧景珩知道吗?莫先生那夜的烦躁踱步,是否与此有关?
沈清辞感到自己正被卷入一个巨大的、深不见底的漩涡。侯府内宅的争斗,与这外面的腥风血雨相比,简直如同儿戏。
就在这山雨欲来的压抑中,永宁侯萧远突然下令,三日后,侯府将举行一场家宴,庆祝三爷萧景琰在军中考评得了上等,并正式将京畿西大营的部分协理事务交由他负责。
消息传来,府中哗然。京畿西大营位置关键,将部分协理权交给三爷,这意味着永宁侯对三房的扶持已经公开化,三爷的权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房倒台后留下的权力真空,正被三房以惊人的速度填补。
家宴前夜,沈清辞照例去“侍疾”。内室气氛凝重,连钱妈妈都显得有些心神不宁。沈清辞伺候汤药时,发现萧景珩的指尖冰凉,呼吸也比往日急促些许,虽然依旧“昏睡”,但那种强自压抑的焦灼感,却隐隐透了出来。
他在担心明日的家宴?还是在担心更大的事情?
沈清辞心中不安到了极点。她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明日的家宴,绝不会只是一场简单的庆功宴。
她俯身,假装为萧景珩擦拭嘴角,用尽全身的力气,将声音压到最低,几乎只是气音,飞快地说道:“城外皇庄走水,疑有灭口。三爷协理西大营。”
这是她目前掌握的最关键、也最危险的信息。她不知道说出这些会带来什么后果,但她必须告诉他。无论前方是深渊还是火海,她需要他知道,他们是在一起的。
说完,她立刻直起身,不敢看他的反应,匆匆收拾了药碗,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内室。
她不知道萧景珩是否听清了,也不知道他会作何反应。她只知道,惊雷已在云端酝酿,明日,或许就是电闪雷鸣之时。
回到厢房,沈清辞一夜无眠。窗外月色清冷,映照着侯府沉寂的亭台楼阁,却照不亮她心中沉重的阴霾。
山雨,终于要来了。
喜欢嫡女谋,掌家主母不好惹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嫡女谋,掌家主母不好惹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