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军营论策后不过五日,周瑜的请柬便如期而至。与孙策的直白热情不同,周瑜的邀约含蓄而风雅——请于三日后,至其在曲阿城外的别院“聆风小筑”,品茗论琴。
你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孙策如烈火,可凭真知灼见折服,周瑜似静水,需以同等乃至更高的风雅与智慧方能应对。
你精心准备,依旧是一身素净文士袍,只在内衬的衣角,用同色丝线绣了一丛若有若无的墨竹,算是应了“陈竹”之名,亦添几分清雅。
聆风小筑坐落在一片幽静的竹林深处,白墙青瓦,檐角轻灵。甫一踏入,便闻得潺潺水声与风过竹梢的簌簌声交织,令人心神一静。
周瑜亲自在院门前相迎,今日他穿着一袭雨过天青色的宽袍,更衬得面如冠玉,风姿特秀。
“陈公子大驾光临,陋室生辉。”他含笑拱手,举止无可挑剔。
“周将军相邀,竹之荣幸。”你从容还礼,随他步入院内。
小筑内部陈设极简,却处处透着匠心。引活水为渠,绕厅而过,几尾锦鲤悠然摆尾。主厅内并无多余饰物,只一张古琴置于案上,旁边香炉内青烟袅袅,散发出清冽的檀香。
分宾主落座,侍者奉上香茗。周瑜并未急于切入正题,而是与你闲谈些江东风物,品评近日诗作,言辞雅致,见解不俗。你亦从容应对,引经据典间,偶尔流露出对音律的独到见解,引得周瑜目光微亮。
“闻公子通晓音律,瑜心甚喜。”周瑜终于将话题引向琴艺,他起身走到琴案前,指尖轻抚过琴弦,发出几个清越的音符,“此琴名为‘松风’,音色尚可。不知公子可愿赏光,品评一曲?”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你微微颔首。
周瑜坐下,凝神静气,片刻后,指尖流淌出一曲《高山流水》。他的琴技已臻化境,琴音时而巍峨如山,时而潺潺如水,将寻觅知音的渴望与得遇知音的欢欣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周将军琴技超绝,已得琴中三昧。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令人神往。”你由衷赞道,这并非客套,周瑜的琴艺确实令人心折。
周瑜抬眼看向你,凤眸中带着探究:“公子既能听出《高山流水》之真意,想必亦是知音之人。却不知在公子心中,何为知音?”
这个问题,看似问琴,实则问人,更是在试探你的心志与境界。
你略一沉吟,缓声道:“音由心生。知音者,非仅识其曲,更要通其心。闻弦歌而知雅意,辨宫商而晓悲喜。若能于琴音中,听出弹者未言之志,未抒之情,方可谓之知音。譬如将军方才琴音,于高山流水之志外,竹却隐约听出一丝……金戈铁马之音,与对这江东之地未来的忧思。”
周瑜抚琴的手微微一顿,眼中瞬间爆发出惊人的神采!他此曲虽名《高山流水》,但确实在几个关键转折处,融入了自己对时局的感悟与肩上重任的思虑。
这一点,连孙策都未必能完全听出,竟被你这初识之人一语道破!
“公子真乃神听!”周瑜的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震动,他凝视着你,仿佛要重新认识你一般,“瑜习琴十数载,能听出此中深意者,公子是第二人。”
“哦?不知第一人是?”你适时流露出好奇。
周瑜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些许复杂:“是伯符(孙策)。他虽不精琴艺,却总能听懂瑜琴声中的杀伐之志与兄弟之情。”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聚焦于你,“然公子所感,更为细腻深邃,竟能听出那丝‘忧思’。公子之才,果然深不可测。”
你淡然一笑:“将军过誉。不过是心有所感,偶合琴音罢了。”
周瑜不再纠缠于此,转而邀你对弈一局。棋盘之上,他的风格如其人,布局精妙,算路深远,看似平和,实则暗藏机锋,步步为营。
你亦打起十二分精神,借助玉骰那微弱的、关于棋路走向的感应,与他见招拆招。一局终了,竟是罕见的和棋。
周瑜放下棋子,看着棋盘,良久不语,再抬头时,眼中的欣赏已毫不掩饰,更深处,却涌动着一股连他自己或许都未曾察觉的、超越了对寻常才士的浓厚兴趣。
“与公子相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他轻声感叹,目光落在你执子的手上,那手指纤细修长,骨节分明,比寻常男子似乎更显精致,他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疑惑,随即又被你的谈吐气度所掩盖,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今日得遇公子,方知何为真正的‘曲高和寡’,亦知何为……相见恨晚。”
他的话语依旧含蓄,但那“相见恨晚”四字,已重若千钧。
那是对你才华的最高肯定,也隐隐透露出一种想要更深层次结交、乃至引为知己的渴望。这种渴望,正悄然跨越着性别的界限,触及灵魂的吸引。
你知道,你在周瑜心中,同样投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子,他比孙策更敏感,或许已本能地察觉到你的不同寻常。
但那超越性别的才华与气度,让他宁愿先将这疑惑压下,沉醉于这难得的“知音”之感中。
风雅为桥,智慧为引,你已在这位江东美周郎的心湖中,投下了一颗注定要漾开层层涟漪的石子。
喜欢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