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都的雪,纷纷扬扬落下,却掩不住空气中弥漫的血腥与肃杀。衣带诏如同一道惊雷,彻底引爆了曹操压抑已久的戾气与猜忌。他不再需要任何证据,仅凭怀疑与宁错杀不放过的铁腕,展开了雷霆般的清洗。
国丈伏完、议郎赵彦等一批被怀疑与衣带诏有牵连的汉室老臣,被迅速下狱,严刑拷打,府邸抄没。菜市口的青石板,被忠臣的热血一遍遍染红,又迅速被新的雪花覆盖。整个许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人人自危,朝臣上朝时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一个眼神不对便引来杀身之祸。连荀彧、程昱等心腹,在此事上也保持了沉默,氛围凝重得可怕。
就在许都血雨腥风之际,小沛的刘备,接到了诸葛亮发出的行动信号。
“主公,时机已至!”诸葛亮目光灼灼,“曹操忙于内务,心力交瘁,此正是我等金蝉脱壳之时!”
刘备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与一丝不安,沉声道:“一切依先生之计!”
次日,刘备便以“徐州境内梁国、沛国交界处出现大股黄巾余孽,劫掠商旅,危害地方”为由,向驻守徐州的刺史车胄请求出兵剿匪。为使戏码逼真,诸葛亮甚至安排了几场小规模“匪患”,让车胄派来的使者亲眼目睹。
车胄本就对刘备颇为忌惮,但见“匪情”属实,且刘备言辞恳切,姿态放得极低,加之曹操正忙于清理内部,无暇给出明确指示,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同意了刘备率本部五千兵马出城剿匪的请求——这五千人,正是关羽、张飞秘密操练多时的核心力量,其中混杂了大量新募的精壮。
“大哥!终于可以活动筋骨了!”张飞兴奋地摩拳擦掌,声音洪亮,被关羽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关羽抚髯,丹凤眼中精光闪烁:“军师,此行目的地是?”
诸葛亮羽扇指向东南:“汝南。此地毗邻曹操腹地,却又山峦起伏,易于周旋。更关键的是,此地豪强与袁绍多有旧谊,可作为我等暂时立足之地。”
大军开拔,刘备亲自督师,诸葛亮随军参赞,关羽为先锋,张飞断后。队伍离开小沛城时,刘备还特意在城门口对前来“送行”的车胄副将感慨道:“备受曹公厚恩,委以守土之责,今闻匪患,岂能坐视?必当竭尽全力,扫清妖氛,以报曹公!”
那副将见刘备情真意切,队伍也确是往梁国匪患方向而去,便放下心来,回城复命去了。
然而,大军行至半途,在一处密林峡谷中,诸葛亮令旗一挥,队伍骤然转向,抛弃所有不必要的辎重,只带精干兵器和数日口粮,沿着一条早已勘探好的隐秘小路,直插汝南方向!同时,派出多股小部队,继续打着剿匪旗号在梁国境内虚张声势,迷惑车胄耳目。
“金蝉已脱壳,下一步,便是搅动风云!”诸葛亮于马上,遥望汝南方向,胸中自有乾坤。
几乎在刘备转向的同时,许都的曹操接到了车胄关于刘备出兵剿匪的例行汇报。他此刻正为衣带诏的余波和朝堂的清洗心烦意乱,虽觉刘备此时出兵有些巧合,但也未深想,只当是刘备识趣,在他清理内部时主动外出避嫌,甚至隐约觉得刘备此举颇有“懂事”之处,便草草批复“知道了”,未加阻拦。
直到数日后,梁国境内“匪患”莫名其妙平息,而刘备大军却如同人间蒸发般失去踪迹,车胄察觉不对,再派探马四处搜寻,才惊觉上当!消息传回许都,曹操勃然大怒,这才意识到自己被刘备耍了!
“大耳贼!安敢欺我!”曹操暴怒,一剑劈碎案几,“传令曹仁、乐进!点齐兵马,给我追!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然而,此时刘备早已进入汝南山区,如同游鱼入海。曹操的主力被牵制在许都稳定局势,又要防备河北袁绍和江东孙策,能派出的追击兵力有限,再想抓住有心隐藏、又得地利人和的刘备,已是难上加难。
就在中原局势因刘备的出走而再起波澜之际,河北前往太行山深处进一步探查的“暗刃”小队,在一处人迹罕至的悬崖瀑布之后,发现了一个被藤蔓巧妙遮掩的洞口。洞内别有洞天,石桌石椅俱全,壁上刻满了与那青色布条上类似的古老符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与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息,仿佛有人在此长期隐居。
在石桌之上,他们发现了一卷以特殊兽皮制成的卷轴,上面以古老的篆文写着四个大字——《山河气运图》。旁边还有几行小字注解:“黑帝乱世,蚀心控魂,污染地脉,旨在倾覆华夏……守心一脉,承河洛遗泽,护龙脉安宁……然势单力薄,需寻天命之人,共抗大劫……”
“守心一脉……山河气运图……” 得到汇报的袁绍\/谢安喃喃自语,目光锐利起来,“看来,我们找到对抗‘黑帝’的盟友了,至少是潜在的盟友。立刻将这卷轴内容抄录,加急送往蜀中,请张天师参详!同时,加大力度,寻找这‘守心’传人!”
而在江东,孙策和周瑜得知刘备脱离曹操、遁入汝南的消息后,反应各异。
孙策拍案叫好:“刘玄德倒是条汉子!敢从曹阿瞒眼皮子底下溜走!我看他必非池中之物!”
周瑜则沉吟道:“刘备此人,坚韧隐忍,又有诸葛亮为辅,如今龙归大海,恐将成为一方诸侯。这对天下格局,影响深远。伯符,我等亦需加快步伐了。”
孙尚香在一旁听得似懂非懂,插嘴道:“大哥,公瑾哥哥,那刘备跑了,是不是就不用怕曹操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快点去打荆州了?”
孙策和周瑜相视一笑,没有回答,但眼中的野心,已然说明了一切。
刘备的成功脱离,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迅速扩散至整个天下。曹操的权威受到挑战,袁绍看到了新的可能,孙策加快了扩张的脚步,而那条潜龙,终于挣脱束缚,即将在更广阔的天地,掀起属于自己的风云。
(第七十章 完)
喜欢东汉:格物致癫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东汉:格物致癫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