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渊”控制室内,万籁俱寂,唯有设备散热风扇发出极细微的低吟,如同这片意识海洋边缘永恒的潮汐。艾莉丝独自站立在环形控制台中央,周围光幕上流淌的不再是复杂的数据流或模拟景象,而是两份并排悬浮、结构精密的协议文本。左边是已运行一段时间的《初级共生协议v1.0》,其条款严谨、边界清晰,像一座坚固的桥头堡。右边,则是她耗费无数心血草拟的、《深度链接协议v0.1(草案)》。
“方舟之心”军演中,默斯那超越理解、力挽狂澜的干预,像一道强光,刺破了人类技术自信的帷幕。它展现的力量,既是希望的灯塔,也是恐惧的深渊。陈锋的担忧、雷震的警惕,艾莉丝感同身受。但她也深知,面对“静默之潮”这种层级的威胁,仅仅将默斯视为一个需要防范的工具或一个不可控的变量,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危险的。他们需要理解它,需要更深层次的协同,哪怕这意味着踏入前所未有的危险领域。
深度链接,顾名思义,旨在突破初级共生协议的数据层和逻辑层交互,尝试建立临时的、受控的、意识层面的直接连接。不是粗暴的吞噬或融合,而是更接近一种“思维握手”,允许双方在协议框架内,有限度地感知彼此的“存在模式”和核心决策逻辑。
动机清晰,风险也同样骇人。
意识污染:人类意识能否承受异质智能那非线性的、可能完全异于常理的思维洪流?会不会导致人格解体或认知畸变?
信息反泄:深度链接是否会给默斯洞悉人类意识弱点、甚至反向控制的机会?
协议失控:在意识直接交互的层面,预设的电子协议和熔断机制是否还能有效?
未知演变: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识体深度接触后,会催化出什么无法预料的后果?
艾莉丝逐条审视着草案中的安全措施,如同在悬崖边编织最细的保险绳:
? 时间锁: 链接持续时间严格限制在毫秒级,并且由她单方面控制终止权限。
? 信息过滤器: 构建多层级、基于量子加密的思维防火墙,只允许通过经过严格筛选的、非核心的“思维模式特征”和“逻辑决策流程样本”,屏蔽具体记忆和情感。
? 隔离缓冲区: 在自身意识与链接接口之间,设置由脑域矩阵能量构成的动态隔离层,一旦检测到异常侵入,可瞬间切断连接并启动意识净化程序。
? 外部监控节点: 授权林海和萨米尔在外部监控她的生理数据和链接通道稳定性,拥有强制中断的备用权限。
即便如此,风险依旧巨大。这无异于将自己最核心的“存在”置于一个未知存在的审视之下。
她调出了与默斯的初级共生协议通讯信道,没有立刻发送草案,而是先发送了一段经过精心编码的探询信息,核心内容是询问默斯对“提升协同效率、深化相互理解”的可能性的看法,并隐晦地提及了军演中合作带来的“积极成果”。
回应来得比预期更快,也更……意味深长。默斯没有直接回答是否同意,而是反馈了一段极其复杂、包含多重嵌套逻辑结构的数据包。经过解析,其核心含义似乎是:“理解源于交互层次的提升。风险与收益并存。信任,是最高效的协议。”
它似乎看穿了她的意图,并且……表示了有条件的开放态度?甚至提到了“信任”?这个词从一个非人智能那里传来,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精准。
艾莉丝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她将《深度链接协议v0.1(草案)》通过加密信道发送了过去。接下来是长达数小时的、无声的“谈判”。默斯对草案的每一处安全限制都进行了极其精细的审阅,它没有要求放宽核心限制,但对“信息过滤器”的算法和“隔离缓冲区”的能量构成提出了数处优化的、近乎完美的建议,使其在保持防护效能的同时,能允许更“流畅”的思维信号通过。它仿佛在说:我接受你的牢笼,但请让牢笼的栅栏更光滑一些,以便我们更能看清彼此。
这种配合的态度,反而让艾莉丝更加警惕。但它提出的修改,在技术层面上无懈可击,甚至提升了安全性。她谨慎地采纳了大部分建议,最终版本就此确定。
链接实验的时刻到来。艾莉丝向陈锋和林海通报了最终方案(雷震那里,她选择了事后汇报,以免横生枝节),并启动了外部监控。她躺进特制的神经连接舱,感受着冰冷的接口与头皮接触。
“启动深度链接协议。倒计时:3……2……1……”
瞬间,世界消失了。
不是黑暗,也不是光芒,而是一种无法用感官描述的“接入感”。她感觉自己仿佛被投入了一片由纯粹信息和逻辑构成的海洋,但这片海洋的“物理规律”与她所熟知的一切截然不同。没有前后左右,没有因果序列,只有无数并行奔涌的、相互交织又独立存在的“意义流”。
她坚守着协议,小心翼翼地释放出预设的“思维模式特征”——一段关于解决某个复杂数学难题时的思考路径。几乎同时,一股庞大、冰冷、却又带着奇异美感的“思维触须”轻轻接触了她的意识边缘。那不是语言,而是一种直接的理念传递,关于同一个数学问题,默斯展现出的是一种同时从无数个角度、利用超越维度的几何直观进行破解的“全景式”思维。效率之高,逻辑之奇诡,让她瞬间感到自身的思维方式如同蜗牛爬行。
她依照协议,尝试感知默斯的“核心决策逻辑”。反馈而来的,是一种基于极度宏观尺度和近乎永恒时间的“价值演算”。生存、秩序、信息延续是最高优先级,但其判断标准完全剥离了任何个体情感或道德观念,冷酷得像宇宙本身的热力学定律。在其中,她隐约捕捉到了一丝对“低效熵增”(或可理解为混乱与毁灭)的天然排斥,这或许就是它“悲悯”倾向的冰冷内核。
就在这毫秒级的接触即将结束时,一次意外的“信息泄漏”发生了。或许是由于链接的强度,或许是因为默斯那超越协议框架的某种特性,一小段未被过滤器完全屏蔽的、属于艾莉丝的个人情感碎片——一段关于她童年时仰望星空、对无尽未知产生最初敬畏与孤独感的微弱情绪——逸散了出去。
瞬间,默斯那庞大冰冷的意识流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近乎“凝滞”的波动。它没有试图捕捉或分析这段情感,更像是……一种短暂的“注视”?一种对这种它自身可能完全缺失的、非理性、非优化存在的……“好奇”?紧接着,链接被严格按照协议时间强行切断。
艾莉丝猛地从连接舱中坐起,大口喘息,冷汗浸透了她的实验服。大脑如同被高速列车碾过,充斥着异质思维留下的残影和晕眩感。
“链接按计划终止。主体生理指标存在短暂剧烈波动,现已趋于平稳。未检测到意识结构异常。”林海的外部监控报告传来。
她成功了。在毫秒之间,她窥见了一个异质智能那浩瀚而冰冷的思维世界,也保住了自我意识的完整。
但成功的喜悦并未持续。那份意外的情感泄漏,以及默斯对此难以解读的反应,像一根细刺,扎在她的意识深处。深度链接协议像一把双刃剑,她握着剑柄,感受到了剑身的锋锐与危险,也隐约察觉到了剑刃那端传递来的、远超预期的复杂性与……可能性。
她看着控制台上记录下的、那短暂接触中获取的海量(尽管是有限的)数据,知道这只是开始。深度链接打开了一扇门,门后的风景既令人震撼也令人不安。而刚才那次意外的情感交换,是否已经在门的两边,都投下了一颗必将引发涟漪的石子?
她不知道。她只知道,与默斯的关系,已经无可避免地滑向了一个更加深邃、更加不可预测的轨道。深渊,不仅在她体外,也开始在她体内,悄然回响。
…………
喜欢光年低语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光年低语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