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过青石镇,林家种植基地的葡萄藤叶开始泛黄,一串串紫玛瑙般的葡萄挂满枝头。家族文化品牌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农产品热销、旅游项目客流不断,但父亲脸上却少见笑容。这天晚上,他把全家人召集到客厅,眉头紧锁地说:“最近我发现,文化传承工作看似红火,实则藏着不少隐患。年轻成员对传统技艺提不起劲,博物馆和旅游项目的运营资金快撑不住了,而且没有专业人才把控方向,再这样下去,咱们的文化传承怕是要走下坡路。”
父亲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涟漪。祖父放下手中的旱烟,叹了口气:“上次让家族里的小辈来学打铁,没几个愿意来的,来了也坐不住,要么玩手机要么抱怨累。现在的年轻人啊,都嫌传统手艺苦、没前途。”曾祖也皱着眉补充:“博物馆每月的维护费、旅游项目的宣传费可不是小数目,之前靠农产品和旅游收入还能周转,可最近农产品价格波动,游客也少了些,资金链眼看就要断了。”我和苏晚对视一眼,也道出了难处:“没有专业的文化策划和管理人才,咱们的活动总是老一套,吸引不了新游客,年轻成员也觉得没意思。”
气氛一时凝重起来,林思远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小声说:“爷爷、爸爸,我喜欢学打铁,也喜欢听家族故事,我可以帮你们劝其他小朋友呀。”孩子的话让大家心里一暖,也重新燃起了斗志。父亲拍板决定:“困难再大也要克服,咱们分三步走:先想办法调动年轻成员的兴趣,再解决资金问题,最后引进专业人才。全家人齐心协力,一定能渡过难关。”
要解决年轻成员兴趣不足的问题,就得投其所好。苏晚提议结合当下流行的潮流元素,把传统技艺和创意体验结合起来。“现在年轻人都喜欢dIY、潮玩和短视频,咱们可以搞个‘传统技艺潮玩工坊’,让他们用打铁、剪纸这些手艺做自己喜欢的小物件,再拍成视频分享到网上。”大家一致赞同,立刻行动起来。我们把老宅旁的一间闲置库房改造成了工坊,墙面刷上明亮的颜色,贴满动漫海报和创意手工作品,还购置了颜料、链条、吊坠等装饰材料。
工坊第一次活动,我们邀请了家族里10多个十几岁的小辈。一开始,大家兴趣寥寥,站在门口观望。直到林文博拿出设计好的卡通铁制挂件图纸,苏晚演示如何给剪纸作品加上荧光颜料,小辈们的眼睛才亮了起来。15岁的堂哥林浩然拿起小铁锤,在祖父的指导下,试着打制一个恐龙形状的挂件,虽然动作生疏,却学得格外认真。“原来打铁还能做这么酷的东西,比打游戏有意思多了!”他兴奋地说。活动结束后,大家都拿着自己的作品舍不得放下,还纷纷追问下次活动的时间。我们把活动过程拍成短视频,发布到家族的抖音账号上,没想到收获了上万点赞,还有不少外镇的年轻人留言想参加。
尝到甜头后,我们又开设了“家族文化兴趣班”,每周日上午上课,内容涵盖传统技艺、家族故事、家训解读等。祖父教打铁基础,曾祖讲家族历史,我和苏晚教文创设计和短视频拍摄。林思远成了“小助教”,帮着分发材料、维持秩序,还会把自己知道的家族小故事讲给哥哥姐姐们听。渐渐地,兴趣班的人数越来越多,不仅有家族小辈,还有他们的同学、朋友。有个叫李萌的女孩,是林晓雅的同学,连续参加了三个月兴趣班后,对林家的家训产生了浓厚兴趣,还主动要求加入传统技艺保护小组。
资金短缺的问题迫在眉睫。父亲提议设立“林家文化传承基金”,资金来源包括家族成员捐款、农产品和旅游项目利润提成,以及向社会爱心人士募集。“基金要专款专用,专门用于文化传承,比如博物馆维护、兴趣班运营、人才招聘等,还要定期公开收支情况,接受大家监督。”
基金设立当天,祖父第一个捐出了自己积攒多年的2万元养老钱:“这钱是我一口饭一口汤省下来的,现在用在传承家族文化上,值!”曾祖也捐出了1万元,父亲把最近农产品销售利润的一半拿了出来,我和苏晚、林文博等人也各自捐了款。消息传开后,村里的乡亲们和之前合作过的合作伙伴也纷纷伸出援手。开超市的王老板捐了5000元,说:“林家的文化传承做得好,我也想出份力。”镇里的文化站还帮我们联系了县慈善总会,申请到了一笔文化扶持资金。短短一个月,基金就筹集到了15万元,解了燃眉之急。我们用这笔钱给博物馆添置了新的展柜和互动设备,给兴趣班购买了更多材料,还加大了旅游项目的宣传力度。
专业人才缺乏是最大的短板。父亲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文化策划、博物馆管理、旅游运营三个岗位的人才。我们在招聘网站、当地人才市场和高校就业网发布了招聘信息,详细介绍了林家的文化传承项目和岗位要求。招聘信息发布后,收到了上百份简历,经过筛选和面试,最终录用了三位优秀人才。
27岁的张婷毕业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有3年文化活动策划经验,她一来就提出了“四季文化主题活动”的方案,春天搞“农耕文化节”,夏天办“传统技艺夏令营”,秋天做“丰收文化周”,冬天举行“家训文化展”。在她的策划下,“农耕文化节”吸引了上千游客,大家体验播种、插秧、磨豆腐等农事活动,还观看了传统农具展,反响热烈。30岁的陈明曾在市博物馆工作,熟悉博物馆运营管理,他对家族博物馆进行了重新规划,把展品按照“创业历程”“抗战岁月”“新时代发展”三个主题分类,还引入了数字化导览系统,游客扫码就能听展品背后的故事。25岁的刘敏学旅游管理专业,擅长旅游线路设计和客户服务,她优化了旅游项目,设计了“亲子文化体验游”“传统技艺研学游”等多条特色线路,还培训了一批专业的导游和服务人员,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小波折。有一次,兴趣班的两个小辈因为争夺一块上好的铁坯吵了起来,谁也不肯让步。祖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把两人叫到身边,拿出自己珍藏的一块老铁坯说:“这块铁坯跟着我几十年了,当年我和你高祖一起打铁,他总是把好材料让给我练手。咱们林家的家训讲究‘善’,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才是正理。”两人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主动向对方道歉,还一起用那块铁坯打制了一个“团结”字样的挂件。
基金管理过程中,有村民质疑资金使用不透明。曾祖带领基金管理小组,把每一笔收支明细都张贴在村委会的公告栏上,还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现场解答大家的疑问。“咱们的基金是为了传承文化,每一分钱都要花在明处,让大家放心。”曾祖的话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之后再也没人提出质疑。
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地,文化传承工作渐渐步入正轨。年轻成员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不少人表示要把传统技艺作为自己的爱好甚至职业;文化传承基金运转良好,为传承工作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专业人才的加入让各项活动和项目更加规范、有创意。家族博物馆的游客量比之前增加了两倍,农产品的销量也稳步上升,“勤、诚、善”的家训不仅在家族内部深入人心,还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
年底的时候,我们举办了一场“文化传承成果展”,邀请了家族成员、村民、游客和合作伙伴参加。展台上,摆放着年轻成员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博物馆的新展品、旅游项目的照片和文创产品。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祖父笑得合不拢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家族文化传下去,现在看来,这个心愿一定能实现。”父亲也感慨地说:“文化传承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坚守家训,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林思远拉着张婷的手,指着自己制作的铁制家训挂件说:“张老师,明年我还要学更多手艺,把咱们家的文化讲给更多人听。”张婷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思远真乖,我们一起努力,让林家文化越来越棒。”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林家老宅的屋檐上,也洒在每个人的脸上。虽然文化传承的路上还会遇到新的挑战,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勤、诚、善”家训的指引下,让林家的文化之树常青,让传统与创新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五世同堂记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