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的三年时光,像院子里老槐树的年轮,一圈圈刻下成长的痕迹。从初入校园时的迷茫忐忑,到如今即将升入高中的沉稳坚定,我不仅在学业上稳步前行,更在与家人的相处、对家族过往的探寻中,慢慢读懂了 “家族” 二字的重量,对那些代代相传的家训,也有了远超从前的深刻感悟。
这一切的转变,始于祖父让我帮忙整理家族旧物的那个周末。那天午后,祖父从书房的旧木箱里翻出一叠泛黄的纸张,有太爷爷当年打铁的账本,有曾祖在抗战时期给游击队打造零件的草图,还有祖父刚创业时写的计划书,上面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记录着当年的艰辛。“阳阳,这些东西放了几十年了,我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你帮我把上面的内容整理成电子版,也算是给咱们林家留个念想。” 祖父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慨,我接过那些旧物,指尖触到纸张粗糙的纹理,仿佛一下子触碰到了家族过往的岁月。
整理太爷爷的打铁账本时,我看到上面记着 “民国二十五年,给王村李家用铁 3 斤,打造镰刀 2 把,收粮 5 斗”“民国二十七年,为村里修水车,免工钱,换木料 10 根”。祖父在一旁解释:“你太爷爷是个实在人,当时村里人穷,他经常用铁器换粮食,遇到家里困难的,还会免费帮忙。那时候咱们林家的家训‘诚信待人,互助邻里’,就是这么一代代传下来的。” 我看着账本上简单的字迹,忽然明白,家训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祖辈们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刻在生活里的准则。
整理曾祖的草图时,一张画着奇怪零件的图纸引起了我的注意。曾祖坐在摇椅上,眯着眼睛回忆:“这是当年给游击队修步枪用的零件,那时候条件差,没有现成的材料,就用打铁剩下的边角料一点点打磨,晚上不敢点灯,就借着月光画图纸。有一次为了赶工期,我和你太爷爷连续三天没合眼,生怕耽误了游击队的事。” 说到这里,曾祖的声音有些哽咽,“那时候没想过自己能活多久,只想着能为国家、为乡亲们多做点事,咱们林家的人,从来都不能忘了‘担当’二字。” 我握着那张薄薄的草图,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 —— 原来家族的血脉里,一直流淌着这样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而当我看到祖父创业计划书上的内容时,更是被深深触动。那本蓝色封皮的笔记本上,第一页写着 “1985 年,计划创办农产品加工厂,目标:让乡亲们种的红薯能卖上好价钱,让青石镇的农产品走出大山”。后面的页面里,详细记录着市场调研的结果:“县城红薯收购价每斤 0.2 元,加工成粉条后每斤能卖 1.5 元”“村里有 50 户人家种红薯,年产量约 10 万斤”,甚至还有村民的签名,写着 “愿意跟着林建国干,一起种红薯,一起赚钱”。祖父笑着说:“那时候我刚从部队退伍,看着村里人种红薯只能靠天吃饭,心里就琢磨着,能不能办个加工厂,把红薯深加工,让大家多赚点钱。刚开始没资金、没技术,你曾祖把他珍藏的手表卖了,你父亲到处跑着找银行贷款,乡亲们也凑钱帮忙,才有了现在的公司。” 我看着那些稚嫩却坚定的字迹,忽然懂得,家族的发展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奋斗,而是一代代人接力传承、互相扶持的结果。
在整理旧物的过程中,我对家训的理解也越来越深。以前总觉得 “敬长辈、惜粮食、守诚信” 是简单的规矩,可当我知道太爷爷为了让长辈先吃饭,自己饿着肚子等半天;曾祖把掉在地上的米粒捡起来吃掉,说 “这是农民的血汗”;祖父因为一批粉条口感稍差,就全部封存,宁愿损失也不卖给客户时,我才明白,这些看似简单的家训,背后藏着的是对他人的尊重、对劳动的敬畏、对信誉的坚守。
而真正让我将家训内化于心的,是去年冬天帮助邻居张爷爷的那件事。张爷爷的儿子在外地打工,冬天没人帮他劈柴,家里的炉子总是烧不旺。我想起家训里的 “互助邻里”,主动提出帮他劈柴。刚开始我力气小,斧头总是劈偏,手上磨出了水泡,可看到张爷爷冻得通红的手,我还是咬着牙坚持。祖父看到后,没有直接帮忙,而是教我劈柴的技巧:“劈柴要找木头的纹理,对准缝隙用力,就像做人做事,要找对方法,还要有耐心。” 在祖父的指导下,我慢慢掌握了技巧,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帮张爷爷劈好了足够整个冬天用的柴。张爷爷拉着我的手,感激地说:“阳阳,你真是个好孩子,跟你祖父一样,都是热心肠。” 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 践行家训,不仅能帮助别人,更能让自己感受到一种踏实的快乐。
随着对家族历史和家训的理解加深,我也开始主动关注家族企业的发展。每个周末,我都会去公司的车间看看,看着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看着工人们熟练地操作设备,看着一箱箱 “青石镇” 牌农产品被装上货车,发往全国各地。有一次,我看到祖父在跟客户视频,耐心地介绍新产品的特点:“我们的南瓜罐头用的都是当季新鲜南瓜,没有添加防腐剂,您放心给孩子吃。” 客户笑着说:“林厂长,我跟您合作了十年,就信您的人品,信你们林家的产品。” 挂了视频,祖父对我说:“阳阳,做生意和做人一样,最重要的是诚信。咱们林家的企业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诚信’二字,以后不管你做什么,都不能丢了这个根本。” 我点点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把这份诚信传承下去。
去年暑假,公司举办二十周年庆典,邀请了很多老客户和村里的乡亲。庆典上,祖父站在台上,说:“咱们公司能有今天,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离不开客户的信任,更离不开咱们林家代代相传的家训。未来,我希望咱们林家的年轻人,能接过这个担子,把公司办好,把家训传好,为青石镇的乡亲们多做实事,为咱们林家争光。”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看着祖父花白的头发,看着父亲和叔叔们坚定的眼神,忽然觉得,“为家族争光” 不再是小时候随口说的一句话,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现在,我即将升入高中,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抽出时间,继续整理家族的旧物,把那些珍贵的历史记录下来;周末的时候,我会去公司帮忙,学习产品知识,了解企业运营;遇到邻居有困难,我会主动伸出援手,践行家训里的互助精神。我知道,我现在做的这些事,可能很微小,但都是在为将来能为家族争光打下基础。
傍晚,我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曾祖在摇椅上打盹,祖父在书房里看书,父亲在跟客户打电话,母亲在厨房里做饭,院子里满是温馨的烟火气。我忽然明白,家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一段段难忘的过往、一条条珍贵的家训组成的共同体。我们从家族的历史中汲取力量,在践行家训中学会成长,然后再用自己的行动,为家族的未来添砖加瓦。
中学这三年,我最大的成长感悟,就是懂得了 “传承” 与 “担当”。传承的是祖辈们留下的优良家风与精神财富,担当的是让家族越来越好、为家族争光的责任。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带着这份感悟,带着家人的期望,在求学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争取早日成为能为家族分忧、为家族争光的人,让林家的家训继续传承下去,让林家的故事,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续写更精彩的篇章。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五世同堂记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