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农园”在官方正名和战略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步入了一段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合作社内部士气高昂,订单应接不暇,“溯源”体验活动更是将这片土地的口碑推向了新的高度。
沈星澜却并未被这表面的繁盛完全麻痹。那夜星空下与顾青舟的交谈,以及之后收到的关于林薇与那名前检测专家的照片,都像一根细微的刺,扎在她的意识深处,提醒她风暴并未远去,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潜伏。
她的感知变得愈发敏锐。这不全然是好事。
有时,在巡视田间时,她会毫无缘由地感到一阵心悸,仿佛有无形的目光穿透距离,落在她的背上。当她集中精神去探寻时,那感觉又倏忽消失,无影无踪。胸前的玉佩也不再总是温润,偶尔会传来一阵极其短暂、几乎难以捕捉的微弱悸动,像是平静湖面下被石子惊动的涟漪。
她将这种感觉告诉了顾青舟。
“不是错觉。”顾青舟神色凝重,他调出最近收集到的一些零碎信息,“林薇的‘未来农业科技园’项目推进得极快,这本身就不寻常。而且,我注意到近期有几批以‘地质勘探’或‘环境背景调查’为名的团队,在白云村周边活动,他们的装备……很专业,不像是常规勘探。”
他指着平板电脑上几张模糊的远景照片,那是社员无意中拍到的。“看这个天线阵列,还有那个像频谱分析仪的东西,更像是高精度的环境监测甚至……信号捕捉设备。”
“他们在找什么?”沈星澜心头一紧。
“也许不是在找‘什么’,而是在探测‘某种状态’。”顾青舟目光锐利,“他们可能不再满足于土壤成分或种植技术,开始怀疑存在某种无法用常规仪器检测的‘场’或‘能量辐射’。林薇背后,恐怕有更高层面的力量介入了。”
这个猜测让沈星澜后背生寒。如果对方的调查方向从物质层面转向了能量层面,那么灵泉空间的存在,将不再是绝对的安全。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们的猜测,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沈星澜正在后山查看新一批林下参的出苗情况。阳光透过稀疏的林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蹲下身,手指轻轻拂过湿润的土壤,感受着种子在泥土下蓄势待发的微弱生机。
突然,一种极其古怪的感觉袭来。
并非之前被窥视的心悸,而是一种……“粘滞”感。仿佛周围的空气变得稠密,光线也似乎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偏折,一种低沉的、远超人类听觉范围的嗡鸣声,像背景噪音一样,若有若无地压迫着她的鼓膜。
几乎是同一时间,胸前的玉佩骤然变得滚烫!那热度远超以往,带着一种清晰的、近乎警告的意味。
沈星澜猛地站起身,心脏狂跳。她集中全部精神,循着那不适感的来源,将感知如同触角般向山外延伸。
模糊地,极其模糊地,她“看”到了——并非真实的景象,而是一种基于能量感应的轮廓——在对面的山坳里,一个原本不该存在的、散发着微弱但异常稳定波动的“点”,正对着她所在的这片区域。那波动带着一种冰冷的、非自然的秩序感,与她所熟悉的、充满生机的土地能量格格不入。
它在扫描。像一道无形的水波,一遍遍掠过这片山林,掠过她的身体。
沈星澜瞬间明白了。这不是商业间谍,这是科学探测!对方动用了她无法理解的科技手段,在搜寻某种异常的能量信号!
她强行压下心中的震惊与一丝慌乱,立刻切断了自身与外界能量的细微联系(这是她近期摸索出的、能略微降低自身存在感的方法),将灵泉空间的气息牢牢锁在体内,如同蚌壳紧紧合拢。她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查看参苗,但每一个动作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引起那无形扫描的更多注意。
那“粘滞”感和低频嗡鸣持续了约莫十几分钟,才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玉佩的温度也逐渐恢复正常。
沈星澜站在原地,后背已被冷汗浸湿。阳光依旧温暖,山林依旧静谧,但她知道,有什么东西,已经彻底改变了。
一张看不见的、由高科技编织而成的网,已经悄然撒下,而网的中心,正是她和这片土地深藏的秘密。
她抬起头,望向对面那片看似平静的山林,目光冰冷。
(第三卷 终)
喜欢退网后,我靠种田火遍全网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退网后,我靠种田火遍全网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