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星火农园”入口处拉起了简单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星火农园开放日——透明·溯源·见证”。没有喧闹的锣鼓,没有花哨的装饰,只有社员们穿着统一、略显陈旧的工装,带着些许紧张和更多的坚定,等候着访客的到来。
第一批到达的是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是“静心茶馆”李静带来的老姐妹团,手里还拿着自备的放大镜,神情严肃,像是来参加一场重要的鉴定会。
“沈姑娘,我们来了!”李静率先打招呼,眼神里是全然的信任和支持,“带姐妹们来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好菜地!”
“李姐,各位阿姨,欢迎欢迎!”沈星澜笑着迎上去,亲自担任她们这一组的向导。
紧接着,几辆媒体车抵达,扛着摄像机的记者和拿着录音笔的文字记者陆续下车,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顾青舟主动上前接待,将他们引向另一条路线,由他负责讲解,态度不卑不亢。
随后,三三两两的散客也到了,其中有好奇的年轻人,有带着孩子来体验的家庭,也有眼神游移、不时交头接耳、看起来目的不那么纯粹的人。沈星澜注意到了混在人群里的王老五,他缩在一个角落,眼神躲闪,不敢与她对视。她也看到了几个面生的、气质与周围格格不入的男女,猜测那可能就是林薇派来“近距离观察”的人。
沈星澜心头微沉,但面上不显。她拍了拍手,吸引大家的注意,声音清朗地开口:“欢迎大家来到星火农园!我是沈星澜。今天的开放日,没有预设的路线,没有不能去的地方,也没有不能问的问题。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全部。我们的社员会在各个点位为大家讲解,我和顾青舟先生也会随时回答大家的疑问。请大家随意参观,用你们的眼睛和心来判断。”
她坦荡的开场白,让不少人微微颔首。
参观正式开始。李静和她的老姐妹团率先冲向露天菜地。一位姓赵的阿姨甚至蹲下身,不顾泥土弄脏了裤脚,用手扒开一株生菜根部的土壤,仔细闻了闻,又拿出放大镜观察叶片脉络和是否有虫卵。
“土是松的,香的,没化学味儿。”赵阿姨得出结论,语气带着行家的肯定,“叶子背面干净,只有些益虫活动的痕迹。这地,养得好!”
另一位社员适时地端来刚采摘、用井水洗净的樱桃萝卜和小番茄,请大家品尝。老人们毫不客气地拿起就吃。
“嗯!这萝卜,脆甜!有我们小时候那个味儿!”
“番茄也是,沙瓤,酸甜口正,满口都是番茄香!”
李静满意地点头,对沈星澜说:“看见没?好东西,自己会说话。骗不了人的。”
另一边,顾青舟带领的媒体组则显得“刁钻”许多。他们的问题直指核心。
“顾先生,网络上流传的夜间喷洒照片,你们作何解释?能否带我们看看你们的灌溉和植保设施?”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记者直接发问。
“当然可以,请跟我来。”顾青舟面色不变,引着他们走向灌溉泵房和植保物资存放间。他打开门,里面整齐摆放着滴灌、喷灌的设备,以及标注清楚的草木灰、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制剂原料。“我们所有的灌溉都在白天进行,有监控记录可查。植保以预防为主,使用的都是这些登记在册、允许在有机农业中使用的生物或矿物源制剂。至于照片,”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冷意,“我们已经在声明中悬赏征集原始证据,相信真相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有消费者反映你们的蔬菜价格偏高,对此你怎么看?”
“有机种植投入成本高,产量相对较低,人工成本也更大。我们的定价是基于成本和品质,并努力通过优化管理和扩大规模,让利给消费者。大家今天可以亲眼看看,我们每一份蔬菜背后,凝结了多少汗水和对土地的敬畏。”顾青舟的回答有理有据。
在育苗大棚,一个看起来像是普通游客的年轻男人,趁讲解员不注意,快速用一个小瓶子在穴盘边缘刮取了一点基质样品,塞进口袋。他自以为隐蔽,却不知这一切都被不远处、正在回答另一位访客问题的沈星澜,用眼角的余光看得清清楚楚。她没有声张,只是心中冷笑,继续耐心解答着关于育苗温度控制的问题。
当参观队伍走到那片曾被王老五取土、也被沈星澜重点“浸润”过的茄子地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长势惊人的紫黑色茄子吸引了。连见多识广的记者们也发出了惊叹。
“这片地的茄子,长势似乎格外好?”有人提出了疑问。
这次,不等沈星澜回答,旁边一位被安排在此讲解的张叔,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朴实地说道:“这块地啊,靠着路边,地势低,以前就是个湿洼地,老辈子人说地气足。我们也没特别弄它,就是一样的肥,一样的水,它自己就长得疯。可能就像星澜说的,咱们白云村这块地方,老天爷赏饭吃吧!”
他说得自然而然,带着农民对土地的敬畏和一点点对“运气”的认命,反而比任何精心的解释都更有说服力。那几个疑似林薇派来的人,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默默记录着什么。
上午的参观在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气氛中度过。有人被彻底征服,有人将信将疑,也有人依旧带着审视和寻找破绽的目的。
中午,农园提供了简单的工作餐——用自家产的蔬菜做的凉拌菜、蔬菜汤和米饭。访客们和社员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食物的本真味道,再一次无声地诉说着品质。
下午,活动安排的是体验环节,邀请访客们亲手参与间苗、除草等简单的农事劳动。许多带着孩子的家庭积极参与,孩子们在田埂间奔跑,大人们弯腰劳作,汗水滴落泥土,欢声笑语冲淡了不少之前的紧张和对立。
沈星澜也挽起袖子,和一位担心蔬菜长势的阿姨一起给一片叶菜追施稀释的沼液。她熟练的动作和耐心的讲解,被不少访客看在眼里。
夕阳西下,开放日接近尾声。访客们陆续离开,带着不同的感受和收获。李静和她的老姐妹们满意而归,表示要做“星火”的终身顾客。大部分媒体记者也收集到了足够的一手素材,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而那些目的不明的人,则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暮色中。
农园渐渐安静下来。沈星澜和顾青舟站在入口处,望着空荡荡的场地,都松了口气。
“第一阶段,算是过去了。”顾青舟说道。
“嗯,”沈星澜点点头,脸上带着疲惫,眼神却明亮,“我们做到了我们能做的一切。接下来,就看外界如何评判了。”
喜欢退网后,我靠种田火遍全网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退网后,我靠种田火遍全网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