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农园的“翡翠玉”黄瓜,在经历了几轮销售高峰和口碑发酵后,其影响力早已超出了美食圈和农业领域。网络上关于它“特殊功效”的讨论,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在某种看不见的推波助澜下,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起初还只是菜友们自发分享的“清火”、“通便”、“助眠”等个体体验,渐渐地,开始出现一些看似“专业”的分析帖,言之凿凿地将“翡翠玉”与某些珍稀药材或未被证实的保健概念联系起来。更有些营销号,开始用夸张的标题吸引眼球——《惊!某退圈女星隐居山村,竟培育出“神仙黄瓜”!》、《吃了就能变年轻?起底星火农园背后的神秘力量》……
这些言论真假参半,却极具煽动性,将星火农园推向了风口浪尖。咨询电话和小程序后台的留言里,开始掺杂进不少询问“治疗效果”的奇怪问题,甚至有人提出要高价购买“种子”或“配方”。
这股风潮,显然不太正常。我和顾青舟、小圆密切关注着网络舆情,心中都拉起了警报。
“背后有人带节奏。”顾青舟冷静地分析,调出几个最早发布夸张言论的账号数据,“这些账号活跃度很高,但内容同质化严重,传播路径有组织性迹象。”
小圆一脸担忧:“星澜姐,这已经不是普通的网友讨论了,更像是有预谋的炒作,或者……抹黑的前奏。他们先把期待值拉到不切实际的高度,将来一旦有任何不如意,反噬会非常猛烈。”
我沉默地点点头。树欲静而风不止。我早已不是那个活在聚光灯下的女星沈星澜,但过往的身份和如今这点成绩,显然还是刺痛了某些人的眼睛,或者,挡住了某些人的路。
果然,几天后,一个陌生的号码打了进来。接通后,传来的是一个让我眉头瞬间拧紧的声音——我退圈前最后一部戏的导演,王导。那时他诸多刁难,与当红小生陈宇的排挤沆瀣一气,是我决定退圈的导火索之一。
“哟,沈大明星,哦不,现在该叫沈总了?”王导的声音带着惯有的油腻和阴阳怪气,“听说你在乡下搞得风生水起啊?那个什么黄瓜,都吹成仙丹了?可以啊,这炒作手段,比在圈里的时候高明多了!”
我强压着反感和警惕,语气平淡:“王导,有事说事。我这边很忙。”
“忙?忙着数钱吧?”他嗤笑一声,“跟你说个正事。有个大老板,对你那黄瓜很感兴趣,想投资,做大做强!条件随便你开。怎么样,给个面子,约个时间聊聊?”
我几乎能想象到他电话那头算计的嘴脸。所谓的“投资”,恐怕是看中了这波热度,想趁机介入,甚至夺取控制权。
“谢谢好意,不过星火农园目前没有融资计划。”我直接拒绝。
“别急着拒绝嘛!”王导语气冷了下来,“星澜,这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你躲起来种地,有些事,不是你想躲就能躲掉的。有时候,风光太盛,未必是好事。你再考虑考虑?”
挂了电话,我的心沉了下去。王导的出现,绝不会是偶然。他背后站着谁?是那个一直看我不顺眼的陈宇?还是其他嗅到利益气味、想来分一杯羹的资本?他们想要的,恐怕不仅仅是黄瓜,更是“星火农园”这个异军突起的品牌,以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被他们臆想出来的“秘密”。
暗流,已经开始涌动。
我将这件事告诉了顾青舟和小姨,让他们提高警惕,尤其注意基地和工坊的安全,对外来人员和陌生打听都要留个心眼。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外公得知后,只是磕了磕烟斗,沉稳地说,“咱们行得正,坐得直,种好咱们的地,怕他们作甚?”
家人的支持给了我力量。我不能被这些龌龊事扰乱心神,星火农园的根基在于土地,在于产品。
我将精力重新投入到青龙山的建设中。开荒结束后,最重要的就是栽种。在沈建斌的技术指导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订购的果树苗——蜜梨、杨梅、柿子树,被小心翼翼地栽种到事先挖好的定植穴中,覆盖上混合了自制有机肥的松软土壤。同时,在划定的林下种植区,一些适合本地气候、具有不错经济价值的药材幼苗,如黄精、玉竹等,也纷纷落地生根。
光有种植还不够,生态循环系统的关键一环——养殖,也必须跟上。我们引进了第一批两百只本地土鸡鸡雏和几十只鹅苗,专门划出林下的一片区域,用简易的围网圈起来,进行生态散养。鸡鹅可以啄食林间的虫子和杂草,它们的粪便又能为果树和药材提供天然的肥料,初步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立体循环。
看着那些毛茸茸的小家伙在林木间叽叽喳喳地奔跑觅食,看着新栽的树苗在微风中舒展着稚嫩的叶片,一种创造的喜悦冲淡了外界的纷扰。
然而,站在这初具雏形的生态链前,我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水!对,无论是基地灌溉、家禽饮用,还是未来可能扩展的项目,都离不开稳定优质的水源。沈家坳有一条小溪流过,但水量季节变化大。
一个念头在我心中萌生并且益强烈——搞一个小型的水产养殖。
不仅仅是为了养鱼虾增收,更是为了完善水循环。如果能建立一个池塘系统,收集雨水和山泉水,养殖一些水产品,那么塘泥可以成为极佳的肥料反哺土地,而流动的水体本身也能调节小气候,甚至未来可以作为亲子体验的一个项目。
“青舟,建斌,你们觉得在青龙山脚下,靠近溪流的地方,挖一个两三亩大小的池塘,搞水产养殖,可行性怎么样?”我把想法提了出来。
顾青舟立刻调出地形数据:“从地形和水源补给看,选址是可行的。可以设计成生态循环池塘,养殖一些对水质要求高、价值也高的品种,比如清水蟹、青虾,或者某些特色鱼类。”
沈建斌也表示赞同:“这是个好主意!不仅能增收,还能把水循环利用起来,塘泥肥力足,对咱们改良山地土壤大有好处!就是前期投入和养殖技术……”
“技术可以学,可以请专家。”我下定决心,“投入方面,只要规划合理,我们可以分批进行。这个生态闭环,必须完成!”
就在我们兴致勃勃地规划着水产养殖的蓝图时,小圆拿着手机,面色凝重地找到了我。
“星澜姐,你看这个。”她点开一个刚刚冲上热搜榜末尾的话题——#过气女星沈星澜黄瓜骗局#
话题里,充斥着各种“知情人士”的爆料,有说我利用明星效应虚假宣传,有说黄瓜所谓的“特殊功效”完全是添加了违规物质,甚至还有人翻出我退圈时的旧闻,含沙射影地暗示我“人品有问题”,种出来的东西自然也“不干净”……
虽然这些言论漏洞百出,但在水军的推动下,已然形成了一股污浊的浪潮。几个之前合作愉快的营销号,也态度暧昧地转发了相关内容。
风雨,终于来了。而且来势汹汹。
我站在青龙山上,脚下是欣欣向荣的生态农场,远方是暗流汹涌的网络世界。一边是亲手创造的生机,一边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诋毁。
我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水产养殖要搞,这生态闭环必须建成。而眼前的这场舆论战,我们也绝不能退缩。
“小圆,联系律师,准备取证。青舟,把我们所有的检测报告、生产流程记录整理好。小姨,安抚好工坊和基地的乡亲们,告诉大家,天塌不下来。”我沉声吩咐,眼神锐利,“他们想搞垮星火,没那么容易!”
是时候,让那些人看看,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力量,究竟有多坚韧了。
喜欢退网后,我靠种田火遍全网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退网后,我靠种田火遍全网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