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农园五十亩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网络上的热度也渐渐沉淀为一种稳定的关注和良好的口碑。就在我们按部就班地推进生产计划时,两件接踵而至的事情,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两颗石子,激荡起层层涟漪,推动着我们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进发。
第一件事,是省农科院的专家考察团如期而至。
三辆挂着省城牌照的越野车驶入沈家坳,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以副院长、土壤与植物营养学专家陈教授为首的五六人团队,下车后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就在顾青舟和我的陪同下,扎进了那片刚刚完成播种、滴灌系统正在试运行的五十亩基地。
专家就是专家,他们的关注点极为精准和深入。
陈教授蹲在田埂上,不像外公那样凭手感,而是用随身携带的便携式仪器测量着土壤的多项指标,又仔细观察了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长势。“土质疏松,团粒结构良好,墒情均匀,”他对着身旁的记录员说道,然后抬头看向顾青舟,“小顾,你们提供的初期土壤数据和现在的情况对比,改良速度很快,用了什么特殊的方法?”
顾青舟推了推眼镜,谨慎地回答:“陈教授,我们主要采用了深度翻耕、施用大量腐熟有机肥,并结合了微生物菌剂改良。具体的方案和数据,都在之前的报告里。”他没有提及我那“特制”底肥的核心秘密,这是我们必须守护的底线。
另一位专攻植物生理学的女教授则对“翡翠玉”黄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仔细询问了品种来源、栽培过程中的水肥管理细节,并取样了部分幼苗叶片。
“口感风味如此独特的品种,其内在的代谢物组成一定有其特殊性。”她对我说道,“沈总,如果后续合作深入,我们希望能对‘翡翠玉’进行更全面的代谢组学分析,探寻其风味与营养品质形成的内在机制。”
“这正是我们期待的。”我诚恳地回应,“我们相信科技的力量,也希望能与农科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我们的产品不仅好吃,更能知其所以然。”
考察持续了大半天,专家们看得仔细,问得专业。中午,外婆和小姨拿出了看家本领,用基地里最新鲜的蔬菜和“外婆秘藏”的酱菜,做了一桌地道的农家菜招待他们。
当那盘清脆爽口、风味绝佳的酱黄瓜被端上桌时,一位一直话不多的老专家——专注于传统食品加工的刘研究员,眼睛顿时亮了。他细细品尝之后,忍不住赞叹:“好!这酱菜做得地道!咸甜适中,酱香醇厚,关键是这黄瓜本身的底子太好了,脆嫩无渣,回味甘甜。这种品质的原料,才能做出顶级的酱菜!”
外婆听到专家的肯定,笑得合不拢嘴。
考察结束前,陈教授代表农科院做了初步反馈:“星火农园在初创阶段就能建立起如此规范的生产体系和数据监测机制,难能可贵。你们产品的品质,无论是蔬菜还是酱菜,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原则上同意将这里作为院外的合作观察点和研究生实践基地,后续会派专人对接,共同申报一些针对性的研究课题。希望你们能继续保持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为优质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范本。”
送走专家团,我们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随即被巨大的喜悦包围。得到省级权威科研机构的认可,并建立起初步的合作关系,这无疑是为星火农园的发展装上了科技的引擎,其意义远超任何一次网络热搜。
然而,惊喜还远未结束。
就在专家团离开的第二天,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了我家院门口。车上下来一位身着得体西装、气质精干的中年男子,他自我介绍是县城最高端酒店之一——“竹栖”酒店的采购总监,姓周。
“沈总,冒昧来访。”周总监递上名片,开门见山,“我们酒店一直致力于为客人提供最顶级的食材体验。近期,我们主厨偶然品尝到了贵园的‘外婆秘藏’酱黄瓜,惊为天人。他认为,这种兼具传统风味与顶级口感的酱菜,完全有潜力成为我们酒店客房迷你吧的特色赠品,甚至是中餐厅的招牌开胃小菜。所以,我这次来,是希望与贵园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而且是独家供货。”
县城高端酒店“竹栖”直奔外婆的酱菜而来! 这个消息让外婆本人都愣住了。
小姨反应最快,立刻热情地招呼周总监参观正在扩建中的“酱菜工坊”,并介绍了外婆的手艺和我们对原料的苛刻要求。
周总监看得频频点头:“我们要的就是这种‘匠心’和‘地道’。价格方面好商量,但品质必须稳定,供应必须及时。首批订单,我们希望每周能提供一百罐。”
每周一百罐!这对于目前尚处于小批量手工生产阶段的“外婆秘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绝佳的机遇。这意味着酱菜系列将真正走向商业化、规模化,成为星火农园另一个稳定的利润增长点。
接连的好消息,让整个团队士气大振,但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现有的生产能力,无论是土地产出还是酱菜制作,都已经接近极限。扩大再生产,尤其是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土地资源,已经刻不容缓。
傍晚,我再次和顾青舟登上了那片可以俯瞰基地和后方山林的山坡。夕阳下,五十亩基地生机勃勃,而那片静谧的山林,在晚霞的映照下,仿佛蕴藏着无尽的宝藏。
“青舟,包山的事,不能再等了。”我的目光坚定地投向那片山林,“‘竹栖’酒店的订单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我们与农科院合作的深入,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市场对我们产品数量和品类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们必须拥有一个更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
顾青舟深以为然:“是的。这片山林是关键。我们可以规划:
1. 林下养殖区: 散养土鸡、鹅,它们的粪便可以滋养山林,而禽类本身也是高价值产品。
2. 特色种植区: 引种本地特色的果树、山野菜,或者与农科院合作,试种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草药。山林的小气候和土壤特性,可能更适合这些作物的生长。
3. 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 山林本身就是基地的天然生态屏障,能有效改善微气候,涵养水源,这对于我们追求极致品质的农业至关重要。”
他的构想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拥有了山林,星火农园就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平面种植场,而是一个立体的、内部循环的、抗风险能力更强的生态农业系统。
当晚,我们召开了紧急核心团队会议。我通报了农科院考察的积极成果和“竹栖”酒店的大额订单,并正式提出了加快推进包山计划和制定未来发展规划的议题。
会议的气氛热烈而务实。我们初步勾勒出星火农园未来一到两年的发展蓝图:
1. 稳定生产与品质管控: 确保五十亩基地首批“翡翠玉”黄瓜等作物的顺利产出,建立更严格的全流程品控体系,这是一切的根基。
2. 开拓与深化高端渠道: 全力保障“竹栖”酒店的酱菜供应,并以此为契机,拓展更多高端酒店、餐厅和精品超市渠道,提升品牌形象和溢价能力。
3. 深化科研合作: 积极配合农科院开展相关研究,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利用合作背景,提升品牌科技含量和公信力。
4. 承包山地,构建生态循环: 立即启动与村里的正式谈判,争取在年内承包下那片规划中的山林,启动林下经济和特色种植项目。
5. 吸引人才回流: 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下一步,要有计划地吸引本村在外学习农业、营销、管理的年轻人返乡加入,为农园的可持续发展储备力量。
“我们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小姨听完规划,激动又有些忐忑。
“是啊,”我环视着团队成员们——沉稳的外公、慈祥而手艺精湛的外婆、干劲十足的小姨、严谨可靠的顾青舟、充满创意的线上运营小圆,“但这盘棋,我们有最好的棋手,也有最坚实的棋盘。”
会议决定,由我主要负责与村里洽谈包山事宜,并统筹未来规划;顾青舟协助进行山地开发的详细技术规划;小姨全力保障“竹栖”订单的落实和酱菜工坊的扩产;小圆则负责将农科院合作和酒店订单等利好消息,转化为品牌宣传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星火菜友团”的影响力。
夜深人静,我独自梳理着纷繁的思绪。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星火农园,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外部的认可与需求如同强劲的东风,而内部清晰的规划与团结的团队,则是我们破浪前行的船帆。
喜欢退网后,我靠种田火遍全网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退网后,我靠种田火遍全网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