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沈家小院。
我起了个大早,却发现外公已经不在房里。透过窗户,看见他正站在田埂上,背着手,微微俯身查看着土壤情况,那专注的神情宛如一位将军在巡视自己的领地。
外婆在厨房里忙碌着,灶台上蒸着馒头,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小米粥。见我进来,她笑着指了指灶膛:“火候刚好,这粥啊,就得慢熬才香。”
这是星火农园正式启动的第一天。
早饭时,全家人的神情都与往日不同。就连招娣都察觉到气氛的变化,小口小口地咬着馒头,眼睛在我们几个大人之间转来转去。
饭后,我拿出连夜赶制的工作手册,郑重地放在桌上。
“既然决定要做了,咱们就得有个做事业的样子。”我翻开手册第一页,“这是我初步拟定的分工方案,大家看看有没有问题。”
外公戴上老花镜,凑近细看。小姨也好奇地探过头来。
“外公,您负责总体田间管理和传统技术把关。”我解释道,“包括种植计划的执行、工人的调度、农事安排,还有最重要的——传统种植经验的传承。”
外公点点头,手指在“传统技术把关”几个字上轻轻敲了敲:“这个担子不轻。”
“正因为不轻,才必须由您来扛。”我诚恳地说,“没有您的经验,我们就是无头苍蝇。”
外公的嘴角微微上扬,显然对我的安排很是受用。
我转向外婆:“外婆,您统领‘酱菜工坊’。从原料挑选、配方改良,到生产流程、质量把控,全部由您说了算。”
外婆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光彩:“我这一把年纪了,还能当个‘统领’?”
“非您莫属。”我肯定地说,“您的酱菜手艺,是我们星火农园的独门秘籍。”
外婆挺直了腰板,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好,既然你们信得过我,我这把老骨头就再发挥发挥余热。”
“小姨,”我看向正在认真听讲的小姨,“您暂时还不需要辞职,但周末回来时,希望能帮忙负责市场拓展和客户维护。您性格开朗,善于沟通,这个工作很适合您。”
小姨想了想:“行,我周末一定回来帮忙。等你们这边稳定了,我就辞了厂里的工作,专心回来干。”
最后,我指向自己的名字:“我负责整体运营、市场营销,还有最重要的——试验田的管理。”
“试验田?”外公抬起头。
“是的。”我点头,“我想拿出一小块地,尝试新的种植方法,测试新品种。成功了再推广到整个农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一直安静坐在旁边的顾青舟突然开口:“那我呢?有没有我能帮上忙的?”
我笑着递给他一份单独的文件:“早就给你准备好了。技术顾问——负责现代农业技术的引进、数据监测和分析,还有,”我顿了顿,“在我思路不清的时候,提供理性的建议。”
顾青舟接过文件,翻看了几眼,眼中露出惊讶:“你连这个都想到了?”
那是我根据他的专业背景,专门为他量身定制的工作职责,包括土壤成分分析、病虫害预警系统搭建、节水灌溉方案设计等。
“星澜考虑得很周到。”外公罕见地称赞道,“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就这么定了吧。”
分工既定,全家人立刻行动起来。
外公带着我巡视整个农场,详细讲解每块地的特性:“这块地朝阳,排水好,种黄瓜最合适;那边背阴,湿度大,适合种些叶菜...”
我认真记着笔记,不时提出问题。外公的耐心出乎我的意料,每一个问题都得到细致解答。
“传统种植讲究的是顺天应时,”外公抓起一把土,在手中捻了捻,“但现在有了新技术,也该与时俱进。”
我心中一动:“外公,您不觉得我那些新想法太冒进吗?”
外公摇摇头:“我老了,但不糊涂。好的要传承,新的要学习,这个道理我懂。”
与此同时,外婆已经开始整理她的“酱菜工坊”。后院那间闲置的杂物房被清理出来,外婆指挥着我们把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搬进去,擦拭干净。
“这个坛子跟我三十年了,”外婆轻抚着一个陶坛,如同抚摸老友,“腌出来的菜格外香。”
我和小姨相视一笑,从未见过外婆如此神采飞扬。
顾青舟则开始搭建他的监测系统。他在田里安装了几个小小的传感器,连接到他带来的设备上。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精准掌握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他向我解释,“实现科学种植。”
下午,我们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例会”。
我站在一块白板前,上面画着星火农园的组织架构图。
“目前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全家人的齐心协力。”我在“核心优势”一栏写下:家族合力、传统与创新结合。
“但挑战也不小。”我转向另一栏,“资金有限、经验不足、市场未知...”
“资金的事不用担心。”外婆突然开口,“除了存折上的钱,我那里还有些私房钱,本来是留着给招娣上大学的...”
“外婆,不用。”我连忙打断,“启动资金已经够了。我们要学会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
外公点头表示赞同:“起步阶段,能省则省。”
“说到价值,”顾青舟插话,“我建议我们先集中精力打造一个爆款产品。以点带面,打开市场。”
“水果黄瓜!”我和小姨异口同声。
外公也露出赞同的表情:“‘翡翠玉’这个品种,市面上已经见不到了。若是能种好,肯定能一炮而红。”
“那就这么定了。”我在白板上画了一个星号,“第一阶段,全力攻克水果黄瓜。同时,外婆可以开始小批量试制酱菜,摸索工业化生产的工艺。”
会议结束后,大家各就各位,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
外公去整理农具,为明天的土地翻耕做准备;外婆开始清点她的酱菜原料;小姨帮着收拾院落;顾青舟则在调试他的设备。
我独自来到划为试验田的那块地,蹲下身来,捧起一把泥土。这泥土带着特有的芬芳,仿佛在诉说着无限可能。
“给你。”顾青舟不知何时来到我身边,递给我一个平板电脑,“这是刚刚采集到的土壤数据。酸碱度、营养成分都很理想,特别适合种植黄瓜。”
我接过平板,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心中涌起一阵感动。
“谢谢。”我轻声说,“有你在,我感觉踏实多了。”
他微微一笑:“我们是合作伙伴,不是吗?”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小院。小姨的女儿沈月瑶和沈星瑶,放假回来了,一进门,沈星瑶就兴奋地举着一幅画。
“奶奶,你看!我得了美术比赛一等奖!”
我们围过去看那幅画——画的是我们家的农家小院,院前的田地,还有远处的青山。色彩明快,笔触虽稚嫩,却充满灵气。
“我们星瑶真棒!”外婆高兴地搂住孙女。
我看着那幅画,突然灵光一闪:“星瑶,能不能帮姐姐一个忙?”
沈月瑶和沈星瑶同时问:“什么忙呀?”
“帮星火农园设计一个标志,好不好?”
星瑶的小脸顿时亮了起来:“真的吗?我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摸摸她的头,“就画你心目中的星火农园。”
晚饭时分,全家人围坐一桌,气氛热烈地讨论着今天的进展。外公说起他年轻时的种植经验,外婆分享她的酱菜秘诀,小姨提出市场推广的想法,我则记录下每一个有价值的建议。
顾青舟安静地听着,偶尔补充一两个技术要点。他的目光与我相遇时,总会停留片刻,带着温暖的笑意。
夜幕降临,我独自一人来到试验田边。月光下的田地静谧而神秘,仿佛在积蓄着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在想什么?”顾青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在想,这个小小的农园,会不会真的像星星之火一样,终成燎原之势。”
“会的。”他的声音很轻,却充满力量,“因为点燃它的,不是普通的火种,而是梦想和坚持。”
我转头看他,月光在他侧脸勾勒出柔和的轮廓。
“明天,就要正式开始了。”
“我陪你一起。”他说。
简单的四个字,却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个陌生的乡村,在这个充满未知的创业路上,我不再是孤身一人。
星火农园的每一个岗位都已就位,每一份力量都已凝聚。明天,当时钟指向新的起点,我们的梦想将在这片土地上,扎下第一缕根系。
喜欢退网后,我靠种田火遍全网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退网后,我靠种田火遍全网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