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照进办公室,三人围在白板前,上面还留着林夏,画的“市场暧昧期示意图”,几个歪歪扭扭的爱心和问号,让原本严肃的技术讨论,变得有些滑稽。
钟卫东擦掉一角,画出一条传统理论中的情绪曲线,又在旁边画了,一条剧烈波动的线。
“你们看,”他用笔尖点着,那条平稳的曲线,“传统情绪模型,就像个慢性子,等它反应过来,市场早就变天了。”又指向那条剧烈波动的线,“而真实的市场情绪。”
“就像我追星时的心情!”林夏抢答,眼睛发亮,“爱豆发自拍就狂喜,有绯闻就崩溃,刷到黑粉就暴怒。东哥你是这个意思吗?”
钟卫东举着的马克笔僵在半空,哭笑不得:“差、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不过咱们能换个比喻吗?”
田晴抿嘴忍住笑意,接过话头:“林夏说得虽然直白,但确实如此。现在的市场情绪被社交媒体,和新闻舆情无限放大。一个热搜,可能让一只股票半小时内涨停;一则谣言,也可能引发恐慌性抛售。”
她调出最近一次操作失败的案例:“比如上周三,‘海洋科技’本来走势平稳,突然有自媒体,发文质疑其财务数据,虽然内容毫无根据,但还是在股吧和微博疯传。我们的模型,当时没有捕捉到这个突发舆情,等股价已经开始暴跌,传统的量价指标,才发出信号,为时已晚。”
林夏立刻调出那天的数据:“没错!我回溯了那天的网络舆情,相关讨论在开盘一小时内,暴涨了500倍!而且你们看这个,”她指着情绪分析软件里,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恐慌指数在消息传出后,十分钟内就飙升至阈值,比我们的模型提前了,整整四十五分钟发出预警!”
钟卫东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所以我们需要给情绪加上‘权重’。就像林夏追星……”他顿了顿,在林夏威胁的目光中,赶紧改口,“就像年轻人看热搜一样,要给突发新闻、大V发言、热搜话题这些因素,赋予更高的权重,让模型能更快响应。”
田晴点头表示赞同,在白板上写下“舆情放大器效应”:“不仅要快,还要准。我们需要区分什么是噪音,什么是真正的信号。比如……”
她话还没说完,林夏突然指着电脑屏幕惊呼:“快看!‘美味食品’上热搜了!”
三人同时看向屏幕,只见“美味食品工厂惊现老鼠”的话题,赫然挂在热搜榜第十七位,后面还跟着个“热”字标签。
钟卫东下意识就要去查股价,田晴却冷静地拦住他:“等等。”
她快速调出舆情分析工具:“话题阅读量一般,主要传播路径是,几个美食博主,源头是个粉丝,不到一万的小账号。讨论集中在‘好恶心’‘不敢吃了’,暂时没有蔓延到投资领域。”
果然,五分钟后,“美味食品”的股价只是微微波动了0.3%,就恢复了平静。
林夏拍着胸口长舒一口气:“吓死我了,还以为又要见证一次暴跌。”
钟卫东看着田晴,眼中带着佩服:“你是怎么判断出,这次不会发酵的?”
田晴微微一笑:“情绪需要放在时空维度里衡量。这个话题缺乏财经媒体跟进,传播范围有限,而且……”她指着情绪分析曲线,“负面情绪强度始终没有突破阈值。就像林夏说的,这次只是普通吐槽,还没到‘脱粉回踩’的程度。”
林夏得意地扬起下巴:“看吧!我的比喻多有用!”
钟卫东笑着摇头,在白板上写下新的研究方向:“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教会模型,识别什么是真正的‘热搜危机’,什么是虚惊一场。”
他画下一个数据收集框架:“我们需要实时监控,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股吧热帖、财经大V动态……”
“还要监测表情包!”林夏兴奋地补充,“真正的大跌前,股吧里都会流行‘天台见’‘关灯吃面’的表情包!这个我熟!”
田晴被逗笑了,在框架里加上“表情包热度监测”项:“好,这个重要的政治任务就交给你了。”
办公室里充满了轻松的氛围。钟卫东看着,正在热烈讨论表情包,识别算法的田晴和林夏,突然觉得,或许严肃的金融模型,确实需要一些这样活泼的“情绪权重”。
阳光透过窗户,在白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公式间,悄悄多了一只林夏画的、正在刷手机的小猫。新的研究,就在这样欢声笑语的氛围中开始了。
喜欢沪上浪花飞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沪上浪花飞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