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丹处理房深处,那与世隔绝的角落,成了赵小二实践梦想的隐秘殿堂。白日里,他依旧是那个沉默寡言、埋头干活的杂役赵小二,将一车车废弃药渣倒入相应的石坑,动作麻利,神情木然。唯有在无人注视的间隙,或是夜深人静,他才会悄然来到此地,点亮一盏自制的、光线昏黄的油灯。
他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那被粗布包裹的《基础炼丹手诀·残》,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易碎的琉璃。残卷摊开在膝上,昏黄的光线下,那些被虫蛀和水渍模糊的字迹与图形,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他没有丹炉,没有灵草,更没有地火。但他有这半卷残书,有一枚神秘的玉珏,还有一颗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心。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记载“控火诀初解”的残页上。上面描绘着几个简单却玄奥的手势,旁边配有寥寥数语的说明,虽因虫蛀而断续,但核心要义尚存——“意守丹田,气贯指梢,念动则火生,念息则火隐……非蛮力可驱,乃心意相合……”
赵小二屏息凝神,将残卷上的图形与说明牢牢刻印在脑海。然后,他放下书卷,伸出右手,五指微屈,按照图形所示,缓缓变化着手势。同时,他调动体内《长春功》修炼出的温和灵力,尝试着将其凝聚于指尖。
起初,毫无反应。灵力在指尖凝聚,却如同一团温吞的水,无法引动任何变化。他没有气馁,反复对照残卷,调整着手指弯曲的角度,意念的专注点,以及灵力输出的强弱与节奏。
一次,两次,十次……百次……
他完全沉浸在这种枯燥的重复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身处何地。指尖因为灵力的不断凝聚与尝试引导而微微发烫,心神也因为高度集中而感到疲惫,但他乐此不疲。
不知过了多久,当他再一次按照某个微妙的角度变化手势,并将意念高度集中于指尖那一点时,他忽然感觉到,凝聚在指尖的灵力不再是一团死水,而是产生了一种极其微弱、却真实不虚的“活性”!它仿佛被赋予了某种趋向,变得活跃而躁动,虽然远未到能生出火焰的程度,但这种感觉,与之前单纯凝聚灵力截然不同!
“成了!”赵小二心中一震,强行压下狂喜,维持着手诀和意念的稳定,细细体味着这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这并非力量的增强,而是对力量本质认知的突破。他意识到,灵力并非一成不变的死物,通过特定的方式(手诀、意念)引导,它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属性”。控火诀,便是将灵力的“活跃”与“燥热”属性激发出来。
他散去手诀,指尖那微弱的活性感也随之消失。他没有立刻尝试下一个,而是闭目回味,将刚才成功那一瞬间的肢体感觉、意念状态、灵力流转的细微变化,都深深烙印在记忆里。
接着,他又将目光投向“凝液手诀”的残图。这个手诀更为复杂,要求五指以某种韵律微微颤动,模拟药液在丹炉中受热均匀、缓慢浓缩的过程,强调的是“均匀”、“渗透”与“约束”。
他再次伸出手,五指按照图形所示,开始极其细微、快速地颤动。同时,灵力不再追求集中于一点,而是化作无数比发丝更纤细的涓流,试图模拟那种均匀渗透、包裹约束的力量。
这比控火诀更难。五指颤动的频率和幅度极难控制,稍有不协调,灵力流便会紊乱、中断。更要命的是,这种手诀对心神消耗更大,需要同时精确控制五指和无数道细微的灵力流。
失败,失败,依旧是失败。
手指因为高频率、小幅度的颤动而变得酸麻,心神也感到阵阵眩晕。但他咬着牙,凭借着一股韧劲,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在无数次的失败中,他并非全无收获。他渐渐发现,当自己不再刻意追求图形的绝对一致,而是去体会手诀背后那种“均匀”、“绵密”的意境时,手指的颤动反而自然了一些,灵力的引导也似乎顺畅了一丝。
他放空了急于求成的心思,将注意力完全沉浸在那种“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中。五指自然而然地微微调整,灵力的输出也变得时断时续,却更贴合那种浸润的韵律。
忽然间,他福至心灵,脑海中仿佛有一道电光划过。
“原来灵力并非一味猛冲,需如溪流,绵绵不绝,变化由心……”他低声喃喃,眼中闪烁着明悟的光芒。
他明白了。无论是控火诀的“激发”,还是凝液手诀的“浸润”,其本质都不是蛮力的驱使,而是对灵力不同特性的引导与运用。灵力如同水流,可湍急,可舒缓,可凝聚如箭,亦可散漫如雾。关键在于“意”与“气”的合,在于对灵力那千变万化可能性的理解和掌控。
这不仅仅是炼丹手诀,更是对修行本质的一种深刻认知!
从这一天起,赵小二的修炼内容又多了一项。他不再仅仅满足于搬运周天提升修为,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用玉珏汲取药力。每日,他都会抽出时间,对着残卷,反复练习那几个基础手诀,哪怕没有任何实际丹药可炼,他也孜孜不倦。
喜欢凡人修仙之丹剑双绝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凡人修仙之丹剑双绝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