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晨光刚漫过小院的青砖墙头,苏念桃就踩着露水进了厨房。土灶里的火苗舔着铁锅,咕嘟咕嘟的粥香混着蒸红薯的甜气,慢悠悠地飘满了整个院子。陆沉渊坐在廊下的藤椅上,手里擦着一把旧竹椅,眼神却时不时往巷口瞟——今天是子女们回家团聚的日子,这个习惯,他们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别老盯着了,孩子们要十点才到呢。”苏念桃端着一碗刚蒸好的红薯出来,放在石桌上,“先吃块红薯垫垫,粥还得再熬会儿才糯。”
陆沉渊放下抹布,拿起一块红薯,外皮焦脆,内里绵软香甜。“不是急,是想着向阳说要带新的体检仪器来,看看你那老花眼有没有加重。”他咬了一口红薯,含糊不清地说,“还有向红家的彤彤,上周说期中考试,肯定要给咱们报喜呢。”
苏念桃笑了,坐在他身边剥着红薯皮:“咱们的孙辈都争气,不用瞎操心。倒是你,上次向阳说你血压有点高,今天可得让他好好查查。”
正说着,巷口就传来了汽车喇叭的轻响。陆沉渊眼睛一亮,立刻站起身:“来了!”
苏念桃也跟着起身,快步走到院门口。率先映入眼帘的是陆向阳的吉普车,车刚停稳,车门就打开了。陆向阳穿着白大褂,手里提着一个银色的医疗箱,身后跟着妻子周慧,手里拎着两大袋营养品,还有一对双胞胎儿子陆浩然、陆浩宇,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
“爸!妈!我们来啦!”陆向阳笑着喊道,快步上前握住陆沉渊的手,又转向苏念桃,“妈,看您气色越来越好,最近睡得香吗?”
“香着呢,倒头就睡。”苏念桃拉着周慧的手,接过她手里的营养品,“又买这么多东西,家里什么都不缺,下次别浪费钱了。”
“都是给您和爸补身体的,怎么是浪费。”周慧笑着说,“这里有蛋白粉、钙片,还有向阳特意给您买的明目的枸杞,每天泡水喝,对眼睛好。”
双胞胎儿子扑到苏念桃身边,一人抱住一条腿:“奶奶!太爷爷!我们考了双百!”说着就从书包里掏出成绩单,高高举过头顶。
苏念桃连忙蹲下身,接过成绩单,看着上面鲜红的“100”分,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咱们浩然、浩宇真厉害!不愧是奶奶的好孙孙,以后肯定有出息!”
陆沉渊也凑过来,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奖励你们下午去巷口买糖吃,想吃什么味的,太爷爷给你们掏钱。”
孩子们欢呼一声,围着院子跑了起来。陆向阳提着医疗箱走进屋:“爸,妈,先体检吧,趁着现在人少,我给你们量血压、测视力,再听听心肺。”
这边正忙活着,巷口又传来了自行车铃铛声。陆向红骑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后座上坐着丈夫陈明,车把上挂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她亲手做的豆沙包,还有女儿陈彤彤的画纸。
“爸!妈!我们来啦!”陆向红停下车,麻利地跳下来,接过陈明递过来的布包,快步走到苏念桃面前,“妈,这是我早上刚蒸的豆沙包,您爱吃的甜口,没放太多糖。彤彤,快给奶奶和太爷爷看你的画。”
陈彤彤穿着粉色的连衣裙,手里捧着一幅画,腼腆地走到苏念桃面前:“奶奶,太爷爷,这是我画的全家福,有你、太爷爷,还有爸爸妈妈,还有叔叔一家。”
画纸上,五颜六色的小人手牵着手,背景是小院的菜畦和老槐树,虽然笔触稚嫩,却充满了童趣。苏念桃接过画,宝贝似的捧在手里:“咱们彤彤画得真好看,比你妈妈小时候强多了。快,进屋坐,奶奶给你拿水果。”
陆向红跟着苏念桃进了厨房,看着锅里翻滚的粥,笑着说:“妈,我来帮您烧火吧,您歇会儿。”她拿起灶边的柴火,熟练地添进灶膛,“上周学校搞公开课,我带的班级得了第一名,校长还表扬我了,说我教的方法好。”
“那是,我女儿是当老师的料。”苏念桃脸上满是骄傲,“当年你说要去乡村教书,我就支持你,教书育人是积德的事,看着孩子们成才,比什么都强。”
陆向红一边烧火,一边和苏念桃聊着家常:“妈,最近学校有个企业家想赞助我们建图书馆,说是邻村的刘建国,您认识吗?他还特意问起您,说想跟您见个面,聊聊公益合作的事。”
苏念桃添柴的手顿了顿,眉头微微一皱:“又是他。前几天我在师范大学颁奖,他也找过我,想借着奖学金的名义炒作自己,被我拒绝了。没想到他又找到你们学校去了。”
“我就觉得他有点不对劲。”陆向红说,“他说愿意捐十万块建图书馆,但要求图书馆以他的名字命名,还得让媒体来报道。校长挺犹豫的,让我问问您的意见。”
“别答应他。”苏念桃语气坚定,“这个人眼里只有利益,根本不是真心做公益。你们学校要建图书馆,咱们‘红星女性互助金’可以出一部分钱,不用找他,免得被他利用了名声。”
陆向红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妈,回头我跟校长说。其实我也觉得不对劲,他还打听您当年办蔬菜加工厂的事,问得特别细,像是在查什么。”
正说着,客厅里传来陆向阳的声音:“妈,该您测视力了!”
苏念桃应了一声,和陆向红一起走出厨房。客厅里,陆沉渊正坐在椅子上,陆向阳拿着血压计给他量血压,周慧在一旁帮忙记录。
“爸,血压控制得不错,比上次还稳定,以后继续保持,少盐少油腻,多散步。”陆向阳收起血压计,又拿出视力表,“妈,您站这儿,看看这个E字朝哪个方向。”
苏念桃走到指定位置,眯着眼睛看着视力表:“左边?不对,是右边?”她看了几个,越往后越模糊。
“妈,您的视力又下降了点,以后少做针线活,看书看报也要注意时间,别累着眼睛。”陆向阳拿出一瓶眼药水递给她,“这是我特意给您开的,每天滴两次,能缓解眼疲劳。”
“知道了,听医生的。”苏念桃接过眼药水,小心翼翼地放进兜里。
上午十一点多,饭菜陆续端上了桌。八仙桌上摆满了菜肴:红烧肉色泽红亮,香气扑鼻;清炒青菜翠绿爽口,是小院里刚摘的;还有炖鸡汤、红烧鱼、炒鸡蛋,满满一桌子,都是家人爱吃的菜。
孩子们围坐在小桌旁,迫不及待地拿着筷子,盯着红烧肉流口水。陆向阳给陆沉渊倒了一杯白酒,又给苏念桃倒了一杯果汁:“爸,妈,今天咱们喝一杯,祝你们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干杯!”全家人举起杯子,碰在一起,清脆的碰撞声里满是欢声笑语。
陆沉渊喝了一口白酒,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感慨道:“现在日子好了,孩子们孝顺,孙辈懂事,我这辈子,知足了。”
“都是您和妈教得好。”陆向阳说,“小时候您总告诉我们,做人要孝顺父母,要有担当,现在我们也这么教孩子,这就是咱们家的家风,得一代代传下去。”
周慧给苏念桃夹了一筷子青菜:“妈,您多吃点青菜,清淡爽口,对身体好。向阳还跟我说,您当年带着乡亲们种菜,硬是把穷日子过富了,现在咱们家的菜,还是您种的最香。”
“那是,奶奶种的菜是天下最好吃的!”陈彤彤举起小筷子,夹了一口青菜,含糊不清地说。
全家人都笑了起来,院子里的气氛格外热闹。苏念桃看着眼前的子女孙辈,心里暖融融的。陆向阳踏实稳重,当了医生后救死扶伤,从不收病人的红包;陆向红温柔善良,扎根乡村教育,把一批又一批孩子送出大山;儿媳、女婿孝顺体贴,孙辈们聪明懂事,这就是她这辈子最大的成就。
吃完饭,周慧和陆向红收拾碗筷,陆向阳陪着陆沉渊在院子里散步,聊起了工作上的事。“爸,最近医院来了个病人,说是邻村的,跟刘建国认识。他跟我打听您和妈的情况,还问咱们家的菜地是不是有什么秘诀,菜长得特别好,想承包下来。”陆向阳说。
陆沉渊脚步顿了顿:“这个刘建国,真是阴魂不散。他肯定是看上咱们家的灵泉了,当年念桃就是靠灵泉水种出的好菜,才有了后来的一切。他想承包菜地,无非就是想打灵泉的主意。”
“我也是这么想的。”陆向阳说,“我已经跟那个病人说了,咱们家的菜地是祖传的,不卖也不承包,让他转告刘建国,别白费心思了。”
“做得对。”陆沉渊点了点头,“这灵泉不仅是咱们家的根,也是念桃当年辛苦打拼的见证,绝不能让外人拿走。以后你们也要多留心,刘建国那个人不怀好意,别让他钻了空子。”
这边,厨房里,周慧和陆向红一边洗碗,一边聊着天。“向红,你说刘建国会不会还有别的图谋?他又是找妈合作,又是想赞助学校,还打听菜地,总觉得没那么简单。”周慧担忧地说。
“肯定没安好心。”陆向红说,“妈说了,他就是想利用咱们家的名声谋利,说不定还想打灵泉的主意。咱们以后多看着点,别让他接近爸妈,也别让他得逞。”
下午的阳光暖洋洋的,苏念桃坐在廊下,看着孙辈们在院子里玩耍,陆沉渊坐在她身边,手里拿着报纸,时不时给她念一段新闻。陆向阳和陆向红坐在一旁,陪着他们聊天,从工作聊到生活,从孙辈的教育聊到未来的打算。
“妈,下次我们带您和爸去省城逛逛,看看新建成的公园,再去吃顿好的。”陆向红说。
“不用啦,家里挺好的,院子里有菜有花,还有你们陪着,比去什么地方都强。”苏念桃笑着说,“你们常回家看看,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孝顺。”
陆沉渊放下报纸,握住苏念桃的手:“是啊,孩子们孝顺,孙辈绕膝,这就是最好的日子。”
夕阳西下,子女们要回家了。陆向阳把体检报告递给苏念桃,反复叮嘱着注意事项;陆向红把彤彤的画贴在客厅的墙上,说下次带更漂亮的来;孙辈们依依不舍地抱着苏念桃和陆沉渊,约定下周再来。
看着子女们的车消失在巷口,苏念桃和陆沉渊站在院门口,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虽然刘建国的纠缠像一丝阴影,但看着身边团结孝顺的家人,苏念桃心里很踏实。她知道,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守住家风,守住本心,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而此刻,巷口的拐角处,刘建国正坐在一辆黑色的轿车里,看着小院的方向,眼神阴鸷。他没想到苏念桃这么油盐不进,既不肯合作,也不肯出让菜地,看来,得用点别的办法了。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