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薄雾还没散尽,就像一层轻纱笼罩着整个村庄。苏家的烟囱率先冒出了袅袅炊烟,混着清晨的湿冷空气,飘出淡淡的柴禾香。院门口的老槐树下,陆沉渊已经到了,手里拎着昨天备好的扁担,安静地站在那里,身影在薄雾中显得格外沉稳。
苏念桃正帮着娘把最后一床被褥捆在扁担上,包袱打得方方正正,外面裹着一层防水的油布,怕路上遇到下雨淋湿。苏母一边帮她理了理衣襟,一边又叮嘱:“到了县城车站,记得买最早的票,别跟陌生人搭话,陆知青陪着你,娘也放心些。”
“娘,我都记着了,你都说好几遍了。”苏念桃笑着回应,眼眶却还是忍不住泛红。她知道,娘是舍不得她,这些叮嘱里,全是化不开的牵挂。
苏念军站在一旁,手里紧紧攥着那个自己做的布偶,小声说:“姐,你到了省城,一定要给我写信,我会好好读书,等你回来教我写字。”
“好,姐一定教你。”苏念桃摸了摸弟弟的头,把布偶塞进自己的书包里,“这个你也拿着,想姐的时候就看看。”
“不要,我要让姐带着,就像我陪着你一样。”苏念军固执地把布偶推了回去。
正说着,院门外就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伴随着王大婶洪亮的嗓门:“念桃,丫头,我们来送送你!”
苏念桃抬头一看,王大婶挎着个竹篮,快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串乡亲——春杏抱着个布包,刘大爷拄着拐杖,老会计揣着个小布卷,还有几个平日里跟苏家走得近的婶子大娘,一个个都满脸笑容,却难掩眼底的不舍。
“大婶,你们怎么都来了?这么早,还麻烦你们跑一趟。”苏母连忙迎上去,拉着王大婶的手,心里又暖又感动。
“这说的啥话!念桃可是咱们村第一个能去省城读书的丫头,是咱们全村的骄傲!”王大婶笑着把竹篮往苏念桃手里塞,“这里面是我昨天刚炒的花生,香着呢,你路上吃,到了学校也能跟同学分着尝鲜。还有这几把红枣,是你大叔上山摘的,晒干了,补气血,你在外面别亏着自己。”
竹篮沉甸甸的,里面的花生还带着温热的余温,红枣红彤彤的,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暖。苏念桃捧着竹篮,哽咽着说:“大婶,谢谢你,让你这么费心。”
“费心啥!只要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王大婶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着她,“到了省城,要好好照顾自己,吃饭别舍不得,天冷了就加衣服,别冻着。常给家里写信,也给我们这些老邻居报个平安,让我们知道你过得好不好。”
“我会的,一定常写。”苏念桃重重地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春杏也走上前来,把怀里的布包递过去:“念桃,这是我昨天晚上烙的粗粮饼,放了点糖,不容易坏,你路上当干粮吃。我家小宝还特意让我给你塞了两块奶糖,说让你尝尝甜。”
布包里的粗粮饼还带着麦香,两块用玻璃纸包着的奶糖,在那个年代可是稀罕物。苏念桃摸着那温热的饼子,心里一阵发酸:“春杏嫂子,太谢谢你了,还让小宝惦记着我。”
“跟我客气啥!”春杏笑着说,“你到了学校,要是有人欺负你,就给家里写信,我们都给你做主!虽然远,但咱们的理不亏!”
老会计也走上前来,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卷,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沓裁得整整齐齐的糙纸,还有一支半旧的毛笔:“念桃啊,我知道你要读书,用纸的地方多,这些纸是我攒下来的,你拿着用。到了省城,好好学知识,将来做个有文化的人,为咱们村争光。”
“谢谢刘大爷。”苏念桃接过纸和笔,心里暖暖的。老会计平时最看重读书,村里的孩子上学,他总是格外关照,如今对她,更是寄予了厚望。
几个婶子大娘也纷纷上前,有的塞给她一小罐腌菜,有的给她递上一双自己做的布鞋,还有的给她塞了几块皱巴巴的毛票,说是让她路上应急。
“念桃,这是我腌的黄瓜,脆着呢,你带着,下饭。”
“这双鞋你拿着,替换着穿,别总穿一双,脚会累。”
“这点钱你拿着,虽然不多,万一路上需要呢。”
苏念桃的书包很快就被塞得满满当当,怀里抱着乡亲们送的东西,手里还拎着王大婶给的竹篮,沉甸甸的,却一点都不觉得重——这哪里是物品,分明是乡亲们沉甸甸的心意,是整个村庄对她的期盼和牵挂。
陆沉渊见状,默默走上前来,接过她手里的竹篮和书包,又把乡亲们送的东西一一整理好,捆在扁担上。他的动作很轻,很细心,生怕把那些易碎的饼子和腌菜弄坏了。
“陆知青,麻烦你多照看念桃一路了。”王大婶拉着陆沉渊的手,郑重地说,“这丫头第一次出门,年纪小,不懂事,到了县城,到了省城,你多提醒着她点,别让她受委屈。”
“大婶放心,我会的。”陆沉渊重重地点头,语气坚定,“我会安全把她送到学校。”
“那就好,那就好。”王大婶满意地点点头,又转头对苏念桃说,“到了学校,要好好跟陆知青写信,他一个人在村里,也不容易,别让他惦记。”
苏念桃的脸颊微微泛红,轻轻点了点头。
太阳渐渐升高,薄雾散去,金色的阳光洒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了乡亲们的笑容,也照亮了苏家院门口的那条小路。出发的时间差不多了,陆沉渊挑起扁担,试了试重量,调整好肩带,对苏念桃说:“走吧。”
苏念桃看着娘,看着弟弟,看着围在身边的乡亲们,心里充满了不舍。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大家鞠了一躬:“谢谢各位大叔大婶,谢谢大家的照顾,我到了省城,一定好好读书,常给大家写信,放假就回来探望你们。”
“快走吧,别耽误了时辰。”苏母推了推她,眼眶红红的,却强忍着没掉眼泪,“路上小心,到了学校,第一时间给家里报平安。”
“娘,你保重身体,别太劳累了。小军,要听娘的话,好好读书。”苏念桃拉着娘的手,又摸了摸弟弟的头,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这几句叮嘱。
陆沉渊挑着担子走在前面,苏念桃跟在后面,朝着村口走去。乡亲们也都跟了上来,一路送着他们,嘴里的叮嘱声不断:
“念桃,到了省城别想家,好好学本事!”
“记得给我们寄张省城的照片回来看看!”
“路上多喝水,别上火!”
村口的大槐树下,已经聚集了更多的乡亲,都是闻讯赶来送行的。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媳妇,还有光着脚丫跑来的半大孩子,大家都站在路边,笑着挥手,眼神里满是不舍和期盼。
苏念桃一边走,一边跟大家挥手告别,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从一个懵懂的丫头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这里有她的亲人,有她的童年,有她最珍贵的回忆。曾经,她以为自己会像村里的其他姑娘一样,嫁人生子,一辈子困在这片土地上。可如今,她要带着大家的期望,去遥远的省城,去追寻更广阔的天地。
陆沉渊察觉到她的情绪,放慢了脚步,轻声说:“别难过,放假就能回来了。”
苏念桃点了点头,擦干眼泪,抬头看向他。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他的侧脸线条柔和,眼神里带着温柔的关切,像一道暖阳,驱散了她心里的不舍和不安。
走到村口的大槐树下,苏母和苏念军停下了脚步。“念桃,就送到这里吧,你快走吧。”苏母的声音有些哽咽。
“娘,小军,再见。”苏念桃挥了挥手,转身跟着陆沉渊继续往前走。
“姐,再见!我会想你的!”苏念军朝着她的背影大喊,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苏念桃没有回头,她怕一回头,就再也舍不得离开了。她只是加快了脚步,朝着通往镇上的路走去。
乡亲们还站在槐树下,朝着他们的背影挥手,嘴里不停地喊着:“念桃,一路顺风!”“记得写信!”“早点回来!”
那些声音,像温暖的春风,追随着她,飘了很远很远。苏念桃听着身后的呼喊,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牵挂,心里充满了力量。她知道,无论她走多远,无论她在外面遇到什么困难,这个小村庄,这些可亲可敬的乡亲们,永远都是她最坚实的后盾,永远都会等着她回来。
陆沉渊挑着担子,步伐沉稳,尽量让担子平稳,不让里面的东西受到磕碰。他偶尔会回头看看苏念桃,见她眼眶红红的,却依旧挺直着脊背,心里既有心疼,又有骄傲——这个姑娘,经历了那么多,却依旧坚强、勇敢,值得被好好对待。
“累吗?要不要歇会儿?”陆沉渊问道。
“不累。”苏念桃摇了摇头,看着前方的路,“咱们快点走吧,别耽误了车票。”
两人并肩走着,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都是早起去镇上赶集或者干活的村民,看到他们,都笑着打招呼:“念桃,去省城读书啊?真厉害!”“陆知青,辛苦你送她了!”
苏念桃一一笑着回应,心里暖暖的。原来,她要去省城读书的事,已经传遍了附近的村落,大家都为她高兴。
走到半路,春杏突然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布包:“念桃,等一下!我忘了给你这个!”
“春杏嫂子,怎么了?”苏念桃停下脚步。
春杏把布包递给她:“这是我给你做的鞋垫,三双,都是纯棉的,吸汗,你带着,路上换着穿,脚能舒服点。”
“嫂子,你太细心了,谢谢你。”苏念桃接过鞋垫,心里一阵感动。
“跟我客气啥!快走吧,别晚了。”春杏笑着挥手,“记得写信!”
“嗯,一定!”苏念桃挥了挥手,看着春杏的背影消失在路的尽头,才继续往前走。
太阳越升越高,暖洋洋地照在身上,驱散了清晨的凉意。路边的田野里,庄稼已经收割完毕,只剩下光秃秃的土地,远处的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轮廓清晰。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农作物的清香,那是家乡独有的味道,让苏念桃格外眷恋。
她转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村庄,已经渐渐远去,只剩下模糊的轮廓,村口的大槐树像一个小小的黑点,矗立在那里。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就要暂时离开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去迎接全新的生活。
陆沉渊似乎察觉到了她的心思,轻声说:“家乡永远在这里,等你回来。”
苏念桃转过头,看着他,笑了。是啊,家乡永远在这里,亲人永远在这里,乡亲们的牵挂永远在这里。无论她走多远,这里都是她的根,是她永远的港湾。
“嗯,我知道。”苏念桃点了点头,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我会努力的,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两人继续往前走,担子在陆沉渊的肩上轻轻晃动,里面装着的,不仅是她的行囊,还有乡亲们的心意,娘的牵挂,弟弟的期盼,以及她和陆沉渊的约定。
通往镇上的路,似乎变得不再漫长。苏念桃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她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未知的挑战,她都不会害怕,因为她带着整个村庄的爱和期盼,带着最坚实的后盾,奔赴属于她的未来。
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紧紧相依,一路朝着远方走去。而村口的大槐树下,乡亲们还站了很久很久,直到再也看不见他们的身影,才渐渐散去,嘴里依旧念叨着:“念桃这丫头,一定能有出息。”
这份质朴而深厚的乡情,像一条无形的线,一头连着苏念桃,一头连着这个温暖的村庄,无论她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爱,给她勇气,给她力量。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