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晨曦刚漫过城西的屋顶,“念桃卤味”分店就已被一片喜庆的红色包裹。门框上贴着陆沉渊写的红对联,“卤香飘街巷,诚信聚客来”,横批“开业大吉”;门口挂着两盏红灯笼,风一吹就轻轻摇晃,映得门板上“念桃卤味”的招牌愈发鲜亮。苏念桃穿着一身干净的蓝布褂子,正和陆沉渊一起,把最后一盆刚卤好的鸡摆上窗台的玻璃柜——琥珀色的鸡皮泛着油光,卤汁还在微微冒泡,浓郁的香气顺着风飘出去,很快就勾来了早起的居民。
“苏姐,灯笼再挂高点儿不?”二柱踮着脚,手里还攥着一截红绳。他今天特意穿了件新洗的蓝工装,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又兴奋的神色。
“不用啦,这样正好,过路的都能看见。”苏念桃笑着摆手,转头看向一旁的苏卫东,“卫东,食材都备足了吗?腌菜分装好了没?”
“都妥当了!”苏卫东拍了拍身边的木箱,里面整齐码着一小包一小包的酱黄瓜和萝卜干,“按你说的,每包一两,用油纸包着,上面还贴了‘念桃赠’的小红纸。卤汤也熬了两大缸,鸡、鸭、豆干都卤了两批,保证够卖!”
今天是分店正式开业的日子,苏念桃早就定好了优惠活动:前三天,凡在店里买卤味,满五毛就送一小包腌菜,满一块送两包,多买多赠。这是她琢磨了许久的引流法子——腌菜是自家的招牌,成本不高,却能吸引顾客,尤其是居民区的家庭主妇,大多爱这种爽口的配菜,一来二去就能变成回头客。
刚过七点,门口就聚了不少人。住在隔壁胡同的张婶挎着菜篮子,凑到玻璃柜前打量:“姑娘,这就是念桃卤味的分店?跟城东总店是一家不?”
“是一家呢张婶!”苏念桃笑着迎上去,掀开玻璃柜的盖子,一股更浓郁的卤香涌了出来,“食材、卤汤都是跟总店一个法子做的,味道保证一模一样。今天开业有活动,买卤味就送腌菜,您尝尝?”
她拿起一小片卤豆干,用干净的油纸托着递过去:“您先尝尝,不好吃不要钱。”
张婶接过尝了尝,眼睛一亮:“哎哟,真是这个味儿!跟我上次在总店买的一样,香得很!给我称半斤卤豆干,再斩一只卤鸡,我家老头子今天生日,正想加个菜。”
“好嘞!”苏念桃手脚麻利地称豆干、斩鸡,又从木箱里拿出四包腌菜,“张婶,您买了鸡和豆干,一共一块八,送您四包腌菜,够您家吃好几天了。”
张婶接过油纸包,笑得合不拢嘴:“这可太划算啦!以后不用跑城东了,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真好!”
有了第一个顾客开头,后面的人就跟着排起了队。队伍越排越长,从店门口一直延伸到街角,路过的人闻到香味,也忍不住停下脚步,问清楚是开业优惠,纷纷加入排队的行列。
“听说这家卤味可有名了,城东的人都来买!”
“开业送腌菜呢,多买多送,划算!”
“我昨天就看见装修了,终于开业了,赶紧买点儿尝尝!”
苏卫东站在队伍旁边维持秩序,手里拿着小本子,时不时记下顾客的需求:“大家别挤,一个个来,都能买到!想要卤鸡的可以先跟我说,我提前给您留着!”他比试营业时从容多了,面对顾客的提问,都能一一答得清楚,脸上带着得体的笑容。
陆沉渊则在店里帮忙,一会儿给苏念桃递油纸,一会儿帮二柱搬卤好的食材,偶尔还会给排队的老人搬个小板凳,嘱咐他们别累着。小芳手脚麻利地打包、装腌菜,嘴里还不忘跟顾客寒暄:“阿姨,您要的卤鸭翅,刚出锅的,热乎着呢,小心烫!”
正忙得热火朝天时,远处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念桃!念桃!我们来啦!”
苏念桃抬头一看,只见张大妈、李大爷带着几个城东的老主顾,正朝着店里走来,手里还拎着些水果,显然是特意来捧场的。
“张大妈,李大爷,你们怎么来了?这么远跑过来,太辛苦啦!”苏念桃连忙迎出去,心里又暖又感动。
“辛苦啥!你开分店,我们肯定要来捧场啊!”张大妈笑着把水果递给陆沉渊,“我们一大早就从城东坐车过来,就想尝尝你分店的卤味,是不是跟总店一个味儿!”
李大爷也跟着说:“我跟你张大妈说,念桃做事踏实,分店的味道肯定差不了!给我称半只卤鸡,再买一斤卤猪蹄,我要给我家小孙子带回去。”
“谢谢大家!”苏念桃眼眶有点发热,连忙给他们称卤味,又多送了几包腌菜,“你们能来,我太高兴了!以后常来坐坐,就算不买卤味,也来喝杯茶!”
老主顾们的到来,让队伍里的新顾客更放心了。有人问张大妈:“大妈,这家卤味真那么好吃?”
“那可不!”张大妈拍着胸脯说,“我吃了大半年了,从来没失望过!食材新鲜,味道正宗,老板还实在,不好吃能退换,这样的店哪儿找去?”
新顾客们听了,纷纷加快了脚步,订单也越来越多。有的买了卤鸡卤鸭,说是要回家改善伙食;有的买了卤豆干和腌菜,准备配粥下饭;还有的特意买了礼盒,说是要送给朋友。
苏念桃一直站在柜台后,亲手给顾客打包、介绍产品。遇到年纪大的顾客,她会耐心地问清楚口味,要不要切小块;遇到第一次来的顾客,她会推荐店里的招牌,告诉他们怎么吃更可口。她的笑容温和,语气亲切,让人心里暖暖的,不少顾客都说:“老板这么实在,以后就认准你家了!”
忙到中午,太阳升到了头顶,排队的人丝毫没有减少。卤汤已经用了大半,苏卫东赶紧按照苏念桃教的法子,往卤锅里加老母鸡、猪大骨和香料,小火慢熬。二柱负责切卤味,胳膊都酸了,却还是咬牙坚持着,脸上始终带着笑。
陆沉渊看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特意去旁边的面馆买了几碗牛肉面,让大家轮流歇口气,垫垫肚子。苏念桃趁着吃面的空隙,快速盘点了一下上午的收入,看着手里厚厚的一沓钱,忍不住笑了:“一上午就卖了六十五块,比预想的还好!”
“下午肯定还能卖不少!”苏卫东喝了口面汤,干劲十足,“刚才有个饭馆的老板来问,能不能给他们长期供货,我让他下午再来找你谈。”
“好,等忙完了再说。”苏念桃点点头,三口两口吃完面,又回到了柜台后。
下午的生意依旧火爆,甚至比上午还要热闹。附近工厂下班的工人、放学的学生,都纷纷涌到店里,有的买了卤味当午饭,有的买了带回家当晚饭。苏念桃和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玻璃柜里的卤味刚补上去,就被抢购一空,卤汤也熬了一次又一次。
有个年轻的工人,一下子买了两斤卤鸡、一斤卤豆干,笑着说:“我们车间的人都听说你家开业,让我帮忙带点,都说你家卤味好吃,还送腌菜,太划算啦!”
苏念桃给他打包好,又多送了几包腌菜:“谢谢你们照顾生意,以后常来,多买多优惠!”
夕阳西下时,排队的人才渐渐散去。苏念桃关上店门,靠在门框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浑身的骨头都像散了架一样,却又充满了成就感。陆沉渊给她递过来一条毛巾:“擦擦汗,辛苦你了。”
苏卫东和小芳、二柱也累得坐在地上,却都笑得合不拢嘴。“姐,我们今天卖了多少啊?”苏卫东迫不及待地问。
苏念桃拿出记账本,开始一笔一笔地核对。陆沉渊在一旁帮忙,把毛票、角票、块票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天色渐渐暗下来,店里的灯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照着大家专注的脸庞。
“算出来了!”苏念桃抬起头,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今天一天,营业额突破一百块了!整整一百零三块五毛!”
“一百块?!”苏卫东一下子从地上跳起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我们一天卖了一百块?”
“真的!”苏念桃把记账本递给她,“你看,上午六十五块,下午三十八块五,加起来就是一百零三块五。”
小芳和二柱也激动地鼓起掌来:“太厉害了!我们一天卖了一百块!”
陆沉渊也笑着点头:“开业第一天就有这样的成绩,比总店当初强多了。这说明你的优惠活动很成功,也证明大家认可‘念桃卤味’的牌子。”
苏念桃看着手里的钱,心里满是感慨。想当初,她在集市摆摊,一天最多也就赚十几块,如今分店开业第一天就突破一百块,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这背后,有她的辛苦付出,有陆沉渊的默默支持,有弟弟的成长进步,还有顾客们的信任和厚爱。
“今天大家都辛苦了。”苏念桃把钱收好,笑着说,“晚上我请大家吃卤鸡、喝汽水,好好庆祝一下!”
“好!”大家齐声答应,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关店后,苏念桃让小芳和二柱先回家休息,自己则和陆沉渊、苏卫东一起,把店里收拾干净,盘点好剩余的食材。月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店里静悄悄的,只剩下三人的脚步声和偶尔的交谈声。
“姐,明天的食材我明早去采购,保证新鲜。”苏卫东说。
“嗯,注意挑鸡,别再被人忽悠了。”苏念桃叮嘱道。
“放心吧,我现在挑鸡可厉害了!”苏卫东拍着胸脯说。
陆沉渊看着姐弟俩的互动,眼里满是温柔。他知道,今天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凭着苏念桃的经营智慧和一家人的同心协力,这家分店一定会越来越好,“念桃卤味”的名声,也会传遍县城的大街小巷。
苏念桃站在店门口,看着夜色中的街道,心里充满了希望。红灯笼在风里轻轻摇晃,像一颗跳动的心脏,照亮了她前行的路。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保持这份诚信和用心,就一定能把“念桃卤味”做得更大、更好。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