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房内的烛火,燃至半夜方熄。
朱高晟那番坦诚而极具诱惑力的话语,在张辅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出身将门,自幼耳濡目染的是沙场征伐、建功立业,而非在京城当个无所事事的警卫头子。父亲巨大的功勋既是荣耀,也是无形的压力,他渴望证明自己,超越父辈,而不是活在父亲的阴影下,甚至因为父亲的功勋而被猜忌、被边缘化。
朱高晟的出现,以及其展现出的抱负、诚意和提供的可能性,就像在黑暗中出现的一道光。这位王爷不仅认可他的能力,更愿意给他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去施展!练兵,统兵,甚至未来可能参与真正的战事!这对于一个渴望战功的将领来说,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更重要的是,朱高晟提及其父张玉时那发自内心的敬意,让他感到了一种知己般的温暖。
一夜无眠。次日清晨,张辅独自一人来到王府求见。 书房内,他屏退左右,对着朱高晟,单膝跪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中大礼,声音沉毅而坚定:“末将张辅,愿效忠殿下!此后麾下刀锋所向,唯殿下马首是瞻!若有违逆,天人共戮!”
他没有提陛下,没有提朝廷,只提“殿下”。这意味着他的效忠,对象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朱高晟心中大喜,上前亲手扶起他:“能得张将军之助,如得十万雄兵!将军请起!此后你我君臣相得,共谋大业!”
他立刻兑现承诺,授予张辅“总训导官”之职,有权参与并指导天津卫所有军队的训练,包括那八百党卫军和正在组建的海军陆战队!并将那五百京营精锐的指挥权,正式移交给他。
张辅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心中激荡,立刻投入工作。他结合京营的严谨体系和朱高晟带来的现代训练理念,对各项训练科目进行了优化和强化,尤其注重实战对抗和协同作战。
军队的面貌,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变化。原有的党卫军本就纪律严明,如今在战术配合和战场应变上更加老辣;新兵们的成长速度大大加快;就连那五百京营兵,也因为主将的归心和新任务的挑战,而迅速融入了天津卫的体系,疏离感逐渐消失。
朱高晟并未因此而满足于军务。他知道,真正的根基在于民众。在处理公务之余,他依旧保持着“时不时溜出王府”的习惯。
他会在田埂边和老农闲聊,询问收成和困难,听取他们对新农具的意见; 他会在工坊外和休息的工匠一起蹲着吃饭,听他们抱怨活计太难或者夸奖新工具好用; 他依旧会去海河边钓鱼,偶尔和遇到的渔民讨论哪片海域鱼多,哪种渔网更好用; 他甚至会去“求知堂”旁听,看看孩子们学了什么,有时还会亲自上去讲一段“海外奇谈”(实则是基础地理或科学常识)。
他的这些行为,在孙百户等人看来有些“不务正业”,但在普通百姓和工匠眼中,这位王爷却显得无比亲切和真实。他不摆架子,关心他们的生活,听得进他们的意见。这种无形的亲和力,极大地增强了天津卫的凝聚力和百姓的归属感。
“王爷真是个好王爷啊!”、“跟着王爷干,有奔头!”——这样的言论开始在民间流传。
朱高晟用他的方式,一边收获着一名历史名将的忠诚,一边默默地夯实着统治最基础的民心。军心与民心,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喜欢朱棣的麒麟逆子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朱棣的麒麟逆子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