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青石镇,林凡并未急于赶路,而是刻意放缓了脚步,如同一个真正的炼气一层杂役,沿着官道不紧不慢地前行。他并非留恋凡尘,而是借此机会,细细品味、消化此次短暂外出所带来的种种心绪与见闻。
与老猎户的交接,是丁却凡俗财物之因果,心中少了一份牵挂。
偶遇王掌柜及其手中那神秘的古老卷轴,则是面对机缘诱惑时的一次心性考验。他选择了谨慎与放弃,并非畏惧,而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智抉择。这份克制,让他心中对“稳”字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沿途所见,凡人汲汲营营,为生计奔波,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如同画卷般在他眼前展开。他不再是画中人,而是画外观画者。这种超然的视角,让他对“仙凡之隔”有了更直观的认知,道心在对比中愈发剔透,少了几分烟火气,多了几分出尘的淡漠。
数日后,当他远远望见青岚宗那云雾缭绕的巍峨山门时,心中已是一片澄澈宁静,再无半分从凡俗带回的尘埃。
回到废丹房,推开那扇熟悉的沉重石门,混合着药渣与腐朽气息的空气涌入鼻腔,此刻却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归属感”。这里,才是他如今的道场,是他能够安心积蓄力量的巢穴。
刘老头依旧蹲在药渣堆旁,对林凡的归来毫无反应,仿佛他从未离开。
林凡也不在意,如同往常一样,放下行囊,便拿起扫帚,开始进行中断了数日的清扫工作。动作依旧一丝不苟,神情依旧专注平静。
然而,在他沉静的外表下,此次外出的经历,正如同涓涓细流,无声地滋养着他的道基。
他回想起王掌柜手中那卷轴上的残缺地图与奇异符文,虽未深究,但那惊鸿一瞥的影像已刻入脑海。此刻,当他再次研究那些记录着丹药失败轨迹的“丹纹”时,竟隐隐觉得,某些复杂丹纹的走向,与那地图上的线条,在“混乱”与“规律”交织的意境上,有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相似之处。
“天地万物,其理相通?”一个模糊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丹道、阵法、乃至山川地脉、机缘图谱,是否都遵循着某种更深层次的、共通的规则?
这个想法让他精神一振。他没有执着于立刻找出答案,而是将这个疑问埋藏心底,作为日后探索的方向之一。这种将不同领域的见闻相互印证、引发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在拓宽他的认知边界,锤炼他的悟性。
夜晚,隔间内。他没有立刻投入修炼,而是静坐良久,将此次外出的点点滴滴,在脑海中反复回味、梳理。从决定离宗,到处理俗物,到偶遇故人,再到抵御诱惑、平静归来……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心念转动,都是对他心性的打磨。
他越发清晰地认识到,修仙之路,不仅仅是灵力的积累与境界的突破,更是心性的锤炼与升华。一颗沉稳、理智、不为外物所动、明晰自身道路的道心,其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了修为本身。
此次外出,看似平淡,实则于无声处,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心性历练。
当他终于阖上双眼,开始运转《元尘诀》时,发现丹田内的灵力流转,比以往更加顺畅圆融,对“丹本源气”的吸收效率,似乎也提升了一丝。突破炼气三层后略显虚浮的境界,在此番心性沉淀后,彻底稳固下来,根基被打磨得更加坚实。
心性得磨练,如同利剑开刃,去除了浮躁,留下了锋芒内敛的坚韧。
道基更稳固,如同古树扎根,风雨不摇,只为更高处的生长。
接下来的日子,林凡的生活恢复了以往的节奏,但内在却有了微妙的不同。他研究丹纹时,目光更加深邃,尝试从那些失败的印记中,窥探更深层次的“理”;他练习“尘息术”时,更加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力求达到“天人合一”般的完美隐藏;他操控灵力时,心念更加纯粹,如臂使指。
他甚至感觉,自己对那残缺阵图和黑色铁片的感应,也似乎敏锐了一丝。虽然依旧无法破解,但那种若有若无的联系感,却更加清晰了。
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那场看似微不足道的凡尘之行,源于心性的悄然提升。
林凡扫净了最后一片角落的尘埃,直起身,望向大殿深处那堆积如山的废丹与药渣,眼神平静而坚定。
他的道基,已在一次次看似平凡的积累与磨练中,构筑得越来越牢固。前路或许依旧布满荆棘,但他深信,只要秉持此心,稳步行去,终能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长生仙路。
喜欢稳如老狗的修仙之路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稳如老狗的修仙之路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