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早上,林墨刚打开电脑,屏幕右下角就弹出一封邮件提醒,发件人是“李教授”——她的大学导师,也是业内有名的AI伦理专家。邮件标题很简单:“小林,速看附件”,正文只有一句话:“《人工智能伦理》最新一期,陈建国那篇文章提到你了,措辞不太友好,你注意点,别影响后续的项目合作。”
林墨的心跳猛地一沉,手指悬在鼠标上,迟迟不敢点开附件。她和陈教授在大学时就有分歧,陈教授主张“AI优先服务商业价值”,而她和导师更倾向“AI需坚守伦理边界”,现在陈教授这么做,显然是想彻底毁掉她的行业声誉。
附件下载完成,是《人工智能伦理》期刊的pdF版,她直接翻到目录,找到陈教授的文章——《论AI心理干预系统的研发边界:兼谈部分研究者的认知偏差》,页码标注在第47页。她深吸一口气,点击跳转,页面加载出来的瞬间,她的目光就被一段话钉住了:
“某林姓研究员在‘回声’项目研发中,因个人精神状态不稳定,多次出现关键数据误判(如将正常用户标记为‘高自杀风险’),甚至臆想系统存在‘诱导用户自杀的风险’,其行为已严重影响项目推进。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对其进行专业精神评估,避免此类认知偏差影响AI心理干预领域的健康发展。”
这段话用加粗字体印刷,在页面上格外刺眼。林墨接着往下翻,发现陈教授还附上了一份“匿名精神评估报告”,报告开头写着“受某科技公司委托,对林某进行远程精神评估”,内容里捏造了大量细节:“近三个月内,多次出现解离症状(如忘记自身行为),曾在学术会议上突发意识障碍(指晕倒事件),符合解离性人格障碍倾向,不适合参与核心研发工作。”
报告的落款是“某权威心理机构”,地址只写了“市南区科技路”,没有具体门牌号,联系方式是一个空号——林墨上周刚去过市南区科技路,那里全是写字楼,根本没有所谓的“权威心理机构”。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发抖,打开邮箱,发现收件箱里多了三封未读邮件,都是同行发来的。第一封是她之前合作过的某高校教授:“林墨,看到陈教授的文章了,你真的有精神问题吗?如果需要帮助,我可以推荐北京的心理专家,别影响了自己的前途。”第二封是某科技公司的研发总监,之前还邀请她参与新项目:“本来想下个月请你过来做技术指导,现在看来,还是等你‘调整好状态’再说吧,我们项目对稳定性要求比较高。”第三封是她的大学同学,语气带着担忧:“墨墨,陈教授是不是故意针对你?我听说他最近在争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可能怕你挡他的路。”
林墨盯着这些邮件,喉咙发紧,一个字也打不出来。陈教授不仅要毁掉她的工作,还要彻底断绝她在行业里的出路。她想起王医生之前说的“解离性人格障碍可以通过专业评估澄清”,赶紧拿起手机,拨通了王医生的电话。
“林墨,你是不是看到陈教授的文章了?”王医生的声音刚接通就带着无奈,“昨天下午,陈教授的助理小赵来找过我,手里拿着我诊所的患者记录复印件——不知道他从哪弄来的,威胁我说,如果我敢帮你出具真实的心理评估报告,就举报我‘非法泄露患者信息’,让我诊所的执照被吊销。”
“他怎么敢这么做?那些记录是保密的!”林墨的声音提高了些。
“他说,只要他想,就能拿到任何他想要的东西。”王医生的声音低了些,“林墨,对不起,这次我真的帮不了你,我老伴刚做完手术,诊所要是没了,我们连医药费都付不起。”
林墨挂了电话,靠在椅背上,眼眶泛红。她第一次觉得这么孤立无援——职场被打压,声誉被抹黑,连唯一能帮她澄清的医生,都被威胁得不敢出手。电脑屏幕还停留在那篇文章上,陈教授的名字在作者栏里格外刺眼,她突然想起大学时,陈教授曾对她说过:“小林,太固执的人,在这个行业走不远。”当时她没懂,现在终于明白了。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晓晓发来的微信消息,附带一张截图——是学校贴吧里的帖子,标题是“听说‘回声’的研究员林墨有精神病,真的假的?”,下面有几十条回复,有人说“难怪‘回声’有问题,原来是研究员精神不正常”,还有人说“之前跟她见过面,感觉她眼神怪怪的”。
晓晓的消息跟着跳出来:【林墨姐姐,他们都在胡说八道!我刚才在班里跟同学吵架了,我说你是好人,他们还笑我被你骗了。你别难过,我相信你,互助组的同学也相信你!】
林墨看着这条消息,心里稍微暖了一点。她回复:【谢谢你晓晓,姐姐没事,姐姐会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对了,你们在学校要小心,别跟不认识的人聊‘回声’的事,也别随便填带奇怪符号的表格。】
关掉聊天界面,林墨打开加密文件夹,里面存着张诚昨天发来的“暗夜科技”资金流水截图——截图里能看到“暗夜科技”的账户信息,还有一笔50万美元的转账,备注是“E-07组数据预付款”。她盯着“E-07组”这几个字,突然想起李薇之前说的,赵宇逼她签的文件里也有这个分组,看来这是陈教授贩卖数据的核心用户组。
她把资金流水截图打印出来,和之前的行程记录、期刊文章放在一起,用红笔在“暗夜科技”“E-07组”“Ω符号”上画圈。这些线索虽然零散,但已经能隐约看出陈教授的阴谋——利用“回声”筛选“适配者”,贩卖他们的心理数据给海外公司,再用“意识覆盖”控制他们,而银色飞鸟,就是这个阴谋的执行者。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强,照在办公桌上,却没让林墨觉得暖和。她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但她不能放弃——为了那些被“回声”伤害的孩子,为了苏晴,也为了自己被毁掉的声誉,她必须坚持下去。
喜欢苏晴的回声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苏晴的回声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