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

汉末小吏

首页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秦时明月之雄霸天下织明金牌帝婿征伐天下灭元1399决战朝鲜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先婚厚爱藏国我也是皇叔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 汉末小吏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全文阅读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txt下载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65章 三类班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他知道,在这个乱世,建一个名动天下的大书院不现实,但办一个培养实用人才的培训班,还是大有可为的。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江浩低声自语,嘴角泛起自信的微笑。

他敢肯定,这个小书院培养人才的效果,绝不会比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书院差。

说到底,教书育人,无非四样。

一方能遮风挡雨的屋舍,几位德才兼备的师者,足以开蒙启智的典籍,再加上一个懂得统筹调度的主事之人。

不过一个时辰,李华便领着八百名孩童抵达了书院。

这位年过三十的读书人,是江浩在洛阳时招揽的,名字后世人耳熟能详。

虽出身寒门,却满腹经纶,于经史子集无所不通。

更难得的是有一颗真诚的教育之心,无意仕途,只想让更多平民能读书识字。

由此可见,如郑玄那般品行高洁、将教化视为己任的师者,世间并非孤例。

只是各人境遇不同,有些人自身尚在贫困中挣扎,连糊口都成问题,又何谈去实现那“有教无类”的理想?

即便是郑康成公,也是如此?

史载他游学十余载方归故里,却因家贫,不得不在东莱做个“客耕”的农夫。

即便如此,追随他求学的弟子,竟也达到了数百上千人之众。

他正是在这般清贫与坚韧中,为天下教育硬生生开辟出一条道路,这或许正是他令后世景仰的根源。

当然,郑公的讲学多为巡游四方的大课,颇似后世的巡回讲学。

但凡听过他一堂课的人,便可自称是康成公门下。

因此他的弟子遍布天下,就连刘备,也曾名列其中。

为提前结下善缘,江浩还以刘备的名义,给郑玄送去一首诗:

“荒山书院有人耕,不记山名与县名。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郑康成。”

这诗原是明代大儒顾炎武的《不其山》,被江浩白嫖过来。

他心中自有盘算,最迟后年,刘备必能拿下青州南部。

届时,正好可借重郑玄在士林中的清望与影响力,双方携手,共同兴建一座真正能容纳四方学子的高等学府。

江郡丞。

李华恭敬地行礼,他身后跟着十多位老师,都是这些日子招募来的读书人。

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即将成为他们新家的地方。

他们其中有五百余是洛阳无家可归,无亲无故的难民孩童,剩下三百人都是军士和部分乐安官员的孩子,年龄在八岁到十五岁之间。

太小的,容易夭折且不好管教,江浩都让一些无后的老卒认领回家,太大的,没必要,可塑性不强,十五岁以上都到了娶媳妇的年龄了,直接安排屯田。

至于面向乐安郡招生,江浩暂时还不想这么做,教育资源有限,培养每个人才都需要成本,刘备或者说这些小孩的家庭,负担不起。

书院可以免费,但供养是个很大的问题。

况且,孩子也算半个劳动力,大部分农民家庭都不会让自家少个劳动力而去读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很可悲,说的是孩子出生后,到了五六岁就得帮大人干活,比如放牛羊、喂鸡割猪种菜捡柴火之类的,这种现象到建国七八十年代还存在。

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可以下田耕地犁地了。

缺乏耕牛?人就是耕牛,就是下地干活的牲口。

这既是旧有观念的落后,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典例。

问题不大,等纸张和印刷问题解决好了,普发书籍,安排人员建立比如“冬季扫盲班”、“送字下乡”、“说书人”等,再加上科举制,能够迅速提高一代人的识字率。

他记得近代中国祁先生使用注音识字创造了《速成识字法》,在1.26万名干部、战士中试行,15天就能识字1500,文化水平达到小学五年的水准,三个月便彻底扫除了军队文盲。

不过这个东西,十年内怕是没戏,只能慢慢谋划。

一个机灵的小男孩从人群中钻出来,朝江浩用力挥手。

江浩认出这是任睱,也笑着朝他招手。

大家都还习惯吗?

江浩走到孩子们中间,亲切地摸摸这个的头,拍拍那个的肩。

有些孩子腼腆地低着头,有些则大胆地回以笑容。

他们中很多人还记得,是这个和蔼的江郡丞在洛阳救了他们,给了他们饭吃,还要教他们读书识字。

李华将几卷竹简递给江浩:

江郡丞,这是分班名册和课程安排,请您过目。

江浩展开竹简,仔细阅读起来。

按照他之前的设想,孩子们被分成三类班级:

深造班,八到十岁,学制五年,打牢基础后再因材施教;

精英班,十一到十三岁,学制三年,主要培养基层文职人员;

速成班,十四到十五岁,学制一年,结业后到军中实习,优秀者直接担任基层小吏。

课程设置兼顾识字、算术和农事等实用技能,看得出李华是花了心思的。

安排得很妥当。

江浩点头称赞,但随即话锋一转。

只是课程还是太宽松了。从明日起,每日卯时就要起床晨读一个时辰。每周只休一日。速成班的学生,每半月才可休息一天。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稚嫩的面孔:

每月都要组织考试,我会亲自监考。成绩不合格的,调到技术处学习木工等手艺。

接着,他特别补充道:把任睱调到速成班,任命他为班长。

李华略显惊讶:任睱才十三岁,是不是太......

“无妨,任睱能跟上进度的。”

望着远处的湖水,江浩意味深长的说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孩子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对他们严格,才是真正为他们好。”

他何尝不心疼这些孩子?

但乱世之中,唯有真才实学才能立身处世。

这些贫苦出身的孩子,能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已是万幸。

学得好,将来可以出将入相;学得不好,至少也能识文断字,留在书院当个老师。

无论如何,都比在乱军中颠沛流离要强得多。

“诺。”

李华回应道,听着江浩对课程安排的要求,他心中暗自心惊。

他回想起自己当年在颍川求学时的艰辛,每日挑灯夜读,自以为已是刻苦至极,却不想江浩为这些孩童定下的学习强度,竟是他当年的两倍有余。

他不禁抬手擦了擦额角并不存在的汗水,心中既惭愧又钦佩。

这并不能怪李华不认真读书,只能说汉代的学宫不少,但没有形成制度性。

课程不正规,不像后世的学校一样,每天都有固定的课程必须要上,有的经师只在一年的某些时节召集学生讲经。

老师不专业,牛的老师遇不到,流动性高,差的老师也不固定,学习基本靠自学。

考试空心化,没有所谓的结业考试,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样的题卷更是没有的,因为考试本身无意义,没有例如科举这样明确的指向性。

在这种情况下,能学成的寒门子弟,多少都有两把刷子。

李老师,带孩子们去认认自己的宿舍和教室吧。

江浩收回思绪,对李华说道,被褥都已经备好,每人一套。告诉孩子们,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他们的家。

李华躬身领命,转身去安排孩子们入住。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位面之十大空间战国万人敌好兄弟变身豪门少女,我把她收了阴影之外NBA看谁都是慢动作,打爆联盟庶女攻略仙寥一觉醒来自带地摊系统万能兵王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小人物的英杰传离婚后,我被坑上恋综,前妻急了刀碎星河凌峰重生六界任遨游重生西游之万界妖尊我与师妹捉鬼的日子穿越世界的技术宅这个家也太离谱了吧剑巫纪大汉光武
经典收藏大周暴君,从召唤猛将开始!武牧江湖剑道与阴谋明末皇太子战机英雄无双庶子大周第一狠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汉末三国路妃你不可之病太子偏宠煞妃最强训犬员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开局一块封地,逆袭全靠苟凌天仙帝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佛缘盛世耀明章兵锋无双元亨利贞吉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嫡女当自强
最近更新九鼎圣王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朱棣的麒麟逆子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帝业从捡垃圾开始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反击皇宫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梦主:从拾荒开始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再造山河三十年软饭太子逆袭记:双妃护航咸鱼帝靖康逆转:易枫传北洋钢铁军魂美利坚望族大明:朕有双系统,全球霸主!重生1949海外争霸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 汉末小吏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txt下载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最新章节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