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抉择
他没有即刻回家,而是又去了那个待岗的群体 —— 运销公司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还没定案,他想多听听大家的想法,毕竟这摊子事得靠一群人一起扛。
夜色沉下来时,往日机器轰鸣的矿区彻底静了,连风掠过宿舍楼的声音都听得真切。覃允鹤宿舍的灯还亮着,桌上摊着运销工作计划书,笔尖悬在纸上方半天没落下。领导拍板让他当运销公司经理时,他嘴上应着,心里却总打鼓:自己以前管过的最多是班组里的琐事,这么大的公司,真能扛下来?
犹豫了好一会儿,他还是握着笔在 “经理” 那一栏写下 “覃允鹤” 三个字。放下笔再看,他忍不住笑了 —— 这字写得歪歪扭扭,倒像个偷偷给自己盖章的孩子,总觉得有 “自我封官” 的嫌疑。可之前找老工友们聊,不管是待岗时一起蹲在食堂门口抽烟的老周,还是以前矿上的技术骨干老李,都拍着他的肩膀说:“允鹤,你心细又肯扛事,这经理位置除了你,没人更合适。”
话是这么说,可真要挑头,覃允鹤心里还是没底。他对着计划书愣神:当了经理,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遇事往后缩,得把责任扛起来,领着大家把日子过好。这条路一旦踏上去,就没回头的余地 —— 他见过太多人栽了一次跟头就爬不起来,除非有贵人拉一把。可他来北服公司这阵子,总觉得像扎在陌生地里:以前矿上相熟的老伙计都去了新矿区,这儿连能凑在一起喝杯热茶、说句掏心窝话的人都没几个,哪来的贵人?
思前想后,他还是把计划书折起来塞进抽屉。算了,明天再找待岗的兄弟们唠唠,说不定有人比自己更适合挑这个头,多个人商量,总比自己瞎琢磨强。
心里装着事,连黑夜都变得漫长。覃允鹤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闭着眼,脑子里却像放电影似的,一幕幕全是以前在矿上的事。最清晰的,是第一次跟着老班长装火车的那天。
那天他特意换了身干净工装,脖子上搭着条新的白毛巾,走路都轻手轻脚的,生怕煤灰把毛巾弄脏。原本攥着锨准备去平车,老班长却拦了他,递过来一把抽拉式的两米木尺:“别拿锨了,跟着我学测量。按这个高度画记号,工人们好照着装车,差一点都不行。”
覃允鹤接过木尺,心里还挺得意 —— 不就是量高度、算尺寸吗?他上学时算术从没掉过前三名,这点事还能难倒自己?老班长把活儿分了:两人各管一股铁路线,每人二十节车厢,看谁先干完。覃允鹤撸起袖子就干,量完一节车厢,蹲在地上飞快算尺寸,再用粉笔在车皮上画短线,心里还暗下决心:一定要比老班长快,让这老头看看年轻人的本事。
可刚量到第六节,身后就传来老班长的声音:“允鹤,要不要搭把手?” 他回头一看,老班长手里的木尺已经收起来了,自己负责的二十节车厢早画完了。覃允鹤愣在原地,手里的粉笔都差点掉地上 —— 自己算得满头汗,怎么老班长这么快?等到最后统计,他才测了十节,老班长却连他剩下的都一并干完了,足足三十节。
那时候他满肚子疑惑,琢磨着老班长是不是有什么 “算术秘诀”。直到后来一起吃饭,老班长喝了口酒才慢悠悠说破:“傻小子,我哪会算啊?车厢型号就那几种,我早把对应的高度记在小本子上了,到了地方一查就行,比你现算快多了。”
想起这事,覃允鹤忍不住笑出声。他又记起当时的糗事:刚接到 “装火车” 的通知时,他还以为是去干扛煤的重活,躲在宿舍里偷偷哭了一场 —— 家里老母亲还等着他挣工资治病,要是累垮了可怎么办?后来知道是当测量员,他又臊得满脸通红:早知道是干技术活,自己哪会瞎哭?这活儿不仅轻松,还能用上上学时学的算术,多好。
笑着笑着,困意慢慢涌上来。覃允鹤翻了个身,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照进来,在地上映出一道细窄的光。等他再睁开眼时,天已经蒙蒙亮了,远处传来食堂开门的吱呀声 —— 新的一天来了,运销公司的事,也该有个准信了。
喜欢北大井人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北大井人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