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的味道还没散尽,丁建华正蹲在石榴树下逗小黑。他把梁明远送来的奶糖纸叠成小元宝,刚塞给文轩,就被小家伙一把攥在手里往嘴里塞。丁秋楠赶紧掰开儿子的手,指尖沾了圈黏腻的糖渍:“刚吃完面条就吃糖,不怕坏牙?”
“姐,这是上海奶糖,甜着呢!” 丁建华说着往自己嘴里丢了一颗,含混不清地补充,“姐夫说以后教我认药材,说不定能当大夫呢。”
陈墨刚帮丁爸把八仙桌擦干净,闻言回头笑道:“认药材是基础,先把《本草纲目》前五十味背熟再说。” 他瞥见丁建华瞬间垮下来的脸,话锋一转,“不过话说回来,建华,你今年能考上中专或者高中不?”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丁建华嘴里的糖差点咽下去,挠着后脑勺蹲得更低了:“姐夫,咱能不能不要提这个?” 阳光透过石榴叶的缝隙落在他脸上,映得耳尖通红。
丁秋楠端着剩面条出来喂鸡,听见这话立刻接腔:“不提这个提哪个?建华,你考不上学准备怎么办?去居委会排队等着给你安排工作?” 鸡群涌过来啄食,她用筷子轻轻敲着盆沿。
“我……” 丁建华的声音细若蚊蚋,“我也不知道该干啥,但是我学不进去有啥办法。” 他偷瞄了眼正坐在门槛上抽烟袋的丁爸,老爷子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陈墨搬了个小马扎坐在他旁边,小黑立刻凑过来趴在两人脚边。“建华,你好好想想,” 他语气放缓,“玩能玩一天两天,总不能天天玩。你现在十六,再过两年成年了,总不能还靠爸妈养着吧?”
这话戳中了丁建华的心事。他踢了踢地上的小石子,闷声道:“姐夫,你觉得我应该干什么?”
“学门手艺怎么样?” 陈墨抛出想法,“八十年代有手艺才吃香,走到哪儿都饿不着。”
丁建华眼睛亮了些:“学什么手艺啊?”
“比如做饭,进国营饭店当厨子;或者木匠,家具厂现在缺人手;再不然泥瓦工,盖楼房的师傅一天能赚一块五呢。” 陈墨掰着手指头数,这些都是当时吃香的行当。
可丁建华却皱起了眉。他见过饭店厨子在后厨汗流浃背的样子,也看过木匠整天跟刨花打交道,实在提不起兴趣。“姐夫,还有没有别的?这些我好像都不太喜欢。”
丁秋楠这时走过来,往石桌上放了壶凉茶:“我弟从小就坐不住,让他蹲在一个地方干活,怕是熬不住。” 她太了解这个弟弟了,小时候学绣花针,三分钟就把线缠成了乱麻。
陈墨沉吟片刻,目光落在院墙外驶过的解放牌卡车身上 —— 车斗里的司机正探出头跟路边小贩打招呼,神气十足。“这样吧,中午吃饭时咱们一起说说,听听咱爸妈的想法。”
“还要给爸妈说啊!” 丁建华差点跳起来,上次说考试成绩的事,丁妈差点拿鸡毛掸子抽他。
“废话,这么大的事能瞒着爸妈?” 丁秋楠敲了下他的脑袋,“等会儿好好说话,别惹妈生气。”
丁建华苦着脸点头,趁人不注意往小黑嘴里塞了块糖。
午后的阳光越发毒辣,丁妈把两个孩子哄睡在里屋,出来时手里拿着块刚洗好的西瓜。“吃点瓜解解暑,” 她把瓜放在石桌上,刀刃下去 “咔嚓” 一声脆响,“刚才听见你们唠嗑,是不是说建华上学的事?”
丁爸磕了磕烟袋锅,烟灰落在青砖地上:“正想跟你商量呢,这小子要是考不上学,总不能一直在家晃荡。”
丁妈切瓜的手顿了顿,眼神暗了暗。她不是没为这事愁过,隔壁张大妈家的儿子就是没考上学,在居委会排了半年队才进了街道工厂,一个月工资才十八块,连自己都养不活。“先吃饭,下午再说。” 她把最大的一块瓜递给陈墨,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沉重。
晚饭是玉米糊糊配咸菜,还有中午剩下的面条。文轩和文蕙睡熟了,小黑趴在门口守着,屋里只听得见碗筷碰撞的轻响。陈墨喝了口糊糊,率先开口:“妈,爸,建华今年如果考不上学,你们考虑过他以后该怎么办吗?”
丁爸放下粗瓷碗,指节敲了敲桌面:“还能怎么办?实在不行就去居委会排队,看看能不能进国营厂当学徒。” 他每月工资五十六块八,要养四口人,根本攒不下钱给儿子娶媳妇。要是现在退休让儿子接班,学徒工一个月才十二块,日子更没法过。
丁妈扒拉着碗里的糊糊没说话。这种大事家里向来是男人拿主意,她只盼着女婿能有好主意 —— 毕竟陈墨是见过大世面的大夫,眼光比他们长远。
陈墨见状,说出了酝酿已久的想法:“爸,妈,我想让建华去学开车和修车。这年代会开汽车可是金饭碗,比进工厂强多了。”
“啥?学车?” 丁建华手里的勺子 “当啷” 掉在碗里,眼睛瞪得溜圆,“姐夫,这能行吗?我听说开车的都是大人物身边的人!” 他上次看见粮局的吉普车驶过胡同,司机穿着笔挺的制服,街坊们都站在门口看。
丁妈抬手在他胳膊上拍了一下:“吃饭别咋咋呼呼的!” 可嘴角却忍不住往上翘 —— 她也听说过,厂里的司机不仅工资高,还有补助,走哪儿都有人给递烟。
丁爸更是双眼发亮,烟袋锅都忘了往嘴里送:“小墨,你说的这个确实好!上次见运输队的王师傅,穿的的确良衬衫还是上海产的,听说都是拉货时人家送的。可去哪儿学啊?这技术可不是随便能学的。”
“去我姐夫王建军他们粮食局车队学。” 陈墨放下碗筷,“建军是粮食局副局长,车队正好缺学徒。就算办不了正式学徒工的手续,跟着师傅打杂学手艺也行,反正手艺学到手才是真的。”
这话一出,丁爸激动得直搓手:“那可太好了!粮食局可是好单位,能在那儿学车,以后说不定还能留那儿开车!” 他见过粮食局的司机给各个粮站送粮,走到哪儿都受人待见,逢年过节还有福利。
“这样会不会让建军为难?” 丁妈突然问道,她最怕给人添麻烦。陈琴嫁过去不容易,可不能因为建华的事让亲家挑理。
“放心吧妈,” 陈墨笑着解释,“车队本来就需要人手帮忙,建华机灵,跟着师傅递递工具、学学保养,师傅们还乐意呢。再说只是学手艺,又不是要正式编制,不会为难的。”
丁建华嘴里塞满玉米糊糊,含糊不清地喊:“我愿意学!我肯定好好学!” 他已经开始想象自己开着大卡车的样子,比当厨子、木匠威风多了。
“先把饭吃完!” 丁妈又瞪了他一眼,可眼里的笑意藏不住,“其实我觉得,学完车要是能去当兵也挺好。部队里缺会开车的,到时候说不定能当汽车兵,转了志愿兵就是铁饭碗。”
陈墨点点头:“妈说得对,有技术在部队确实吃香。不过先把车学会再说,等建华满十八了,要是想当兵我再托人打听。”
丁爸重重叹了口气:“还是小墨想得周到。以前我总愁这小子以后没出路,现在总算放心了。” 他给陈墨碗里添了勺糊糊,“多亏了你,不然我们老两口真不知道该咋办。”
吃完饭丁秋楠收拾碗筷,丁妈跟着进了厨房帮忙。丁建华兴奋得睡不着,跑去院里逗小黑,陈墨则拎着药箱进了里屋 —— 他还记得要给丁妈诊脉。
文轩和文蕙睡得正香,小脸红扑扑的。丁妈坐在炕沿上给文蕙盖小被子,见陈墨进来,动作顿了顿:“小墨,你真要给我开药啊?我觉得就是最近天热,火气大。”
“妈,我给您把个脉就知道了。” 陈墨拿出脉枕放在炕边,“您最近是不是经常出汗,明明出汗还觉得怕冷?”
丁妈惊讶地抬起头:“你咋知道?昨天晚上我盖着薄被还觉得后背发凉,可脖子上全是汗。”
丁秋楠端着水盆进来,听见这话也好奇地凑过来:“妈,您还有这症状啊?咋没跟我说过。”
“还有就是控制不住脾气,” 丁妈叹了口气,“前天建华打碎了个碗,我上来就骂了他一顿,事后也后悔,可当时就是忍不住。腰也酸胀,有时候半夜还睡不着觉。还有……” 她话说到一半停住了,脸颊微微发红 —— 有些私密的症状,对着女婿实在说不出口。
“妈,您是不是还觉得口干,有时候手脚发麻?” 陈墨接过话头,他从脉象上已经看出了端倪。丁妈这是典型的更年期综合征,肝气郁结兼肾阴虚,之前的易怒、出汗都是症状。
丁妈愣了愣,随即点头:“是啊,总觉得嘴里干,晚上起来喝好几次水。你咋都知道?”
“这是更年期综合征,女性到了这个年纪都容易有。” 陈墨拿出纸笔,“主要是气血失调、肝气郁结,得疏肝理气、滋阴补肾。我给您开副方子,喝上半个月就会好转。”
他一边写一边解释:“柴胡、当归疏肝解郁,白芍、熟地滋阴养血,再加点杜仲、桑寄生补肾强腰,正好治您腰酸的毛病。我再加点甘草调和药性,不会太苦。”
丁妈凑过来看药方,密密麻麻的字她看不懂,只问:“这药贵不贵?要是贵就算了,我忍忍就过去了。”
“不贵,都是常用药,一副才几毛钱。” 陈墨把药方折好递给她,“让建华明天去药店抓药,早晚各煎一次,饭后半小时喝。另外平时多吃点枸杞、红枣,别吃太咸太辣的,保持心情舒畅。”
丁秋楠走过来搂住丁妈的胳膊:“妈,您就听陈墨的,身体好比啥都重要。以后我多回来陪您,您别老生气。”
丁妈眼眶有点发热,拍了拍女儿的手:“妈知道你们孝顺。以前总觉得建华没出路,心里着急才脾气大,现在好了,建华有奔头了,我也放心了。”
这时院门外传来丁建华的喊声:“姐夫!张大爷来找你了!”
陈墨出去一看,张大爷手里拎着个纸包,脸上笑开了花:“陈大夫,上次你给我开的降压药太管用了!我今天去医院量血压,正常了!这是我老家带来的核桃,给孩子补补脑。”
“您太客气了,药管用就好。” 陈墨接过纸包,“记得按时吃药,别吃太咸的。”
送走张大爷,丁建华凑过来说:“姐夫,我明天就去抓药,顺便给我姐打电话说学车的事?”
“不急,明天先去抓药,后天我陪你去粮食局找建军。” 陈墨揉了揉他的头,“今晚好好休息,以后学开车可得早起呢。”
丁建华用力点头,蹦蹦跳跳地去喂小黑了。
月光透过窗棂照进屋里,丁妈正给文轩掖被角,丁秋楠在旁边帮忙叠衣服,陈墨则在整理药箱。小黑趴在门口,尾巴轻轻晃着,偶尔发出几声轻哼。
“对了小墨,” 丁妈突然说道,“琴琴昨天打电话说,建军他们单位下个月要去上海拉货,要是建华去学车,正好能跟着去见见世面。”
陈墨眼睛一亮:“那可太好了!让建华跟着去学学长途运输,还能看看大上海。”
丁秋楠笑着说:“这下建华更得兴奋得睡不着了。”
屋里的灯光暖融融的,映着每个人的笑脸。陈墨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 —— 家人安康,诸事顺遂,这就是最好的日子。他知道,丁建华的前途有了着落,丁妈的身体也会慢慢好转,未来的日子只会越来越红火。
小黑突然 “汪” 了一声,像是在附和他的想法。窗外的石榴树在月光下摇曳,晚风带来阵阵凉意,吹散了夏日的燥热,也吹来了满怀的希望。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