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柱推的地球仪还在转。
林浩盯着那球体,轴线微微晃,但转得稳。他没说话,转身走到控制台前,把钢笔从耳后取下来,在应急图纸上画了一道斜线。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很轻,像风吹过金属板缝。
苏芸的手指在全息屏上滑动。朱砂留在玻璃上,是刚描完的一段纹路。她没擦,继续往下接。那些线条从月壤表面延伸出来,像是某种建筑图的投影,层层叠叠,对称分布。
“不是随机的。”她说,“这是‘举折’。”
唐薇抬起头。耳机贴着耳朵,她一边听地底传来的震动,一边看屏幕上的波形。“什么?”
“《营造法式》里的屋顶曲率算法。”苏芸用发簪点了一下中心节点,“每一道折都有受力计算,差一点都不行。”
林浩停下笔。他调出佛光寺大殿的数据模型,拉到全息视窗中央。两幅图像开始叠加比对。月壤上的纹样慢慢贴合进古建结构里,斗拱的位置、梁架的倾斜角度,全都对上了。
“承重逻辑一致。”他说,“但它现在走的是能量流。”
阿米尔站在鼓边,手搭在鼓面上。刚才那段共振让他手指发麻。他记得那频率,不快不慢,像是人在呼吸。他试着敲了一下,鼓声低沉,地板轻微震了一下。
外面的纹样动了。
一道新线从主节点延伸出去,像树根扎进土里。速度不快,但持续不断。
“它在响应。”唐薇看着次声波读数,“震动频率变了,变得更规律。”
林浩拿起钢笔,在图纸上标出七个点。“七层斗拱,对应七级能量分流。如果按这个结构重构防御网,能减少节点过载。”
苏芸点头。她把音叉接进系统,输入刚刚记录的“举折”参数。全息屏闪了一下,弹出警告:协议不兼容。
“老系统认不了这种非线性路径。”她说。
赵铁柱蹲在地上,正检查地球仪的齿轮组。他伸手进去,把一根传动轴拔出来,翻了个面,又插回去。咔哒一声,内部结构变了。
“试试这个。”他把仪器搬到控制台旁,接上转换接口,“我按八角辐射排的齿序,跟藻井一样。”
数据流重新加载。
系统提示音响起,错误代码消失。新的拓扑结构开始生成,月壤上的纹样同步加速扩展。监控画面显示,西南区的能量场分布变得均匀。
“通了。”林浩说。
效率提升42%。
警报解除,备用电源自动切换回主供。灯光稳定下来,墙内的电流声也小了。
唐薇没摘耳机。她发现地壳还在动,幅度很小,周期固定。她调出历史图谱对比,发现这种微震动以前从未记录过。
“不是月震。”她说,“是应力释放。”
“因为能量网络在运行?”阿米尔问。
“可能。”唐薇看着波形图,“就像水管突然通水,管壁会抖。”
林浩走到观测窗前。月壤上的纹样已经铺开一大片,像一张巨大的网。他知道这不只是被动防御,它在主动调节能量流向,把压力分散到整个区域。
苏芸把最后一组参数确认提交。她的指尖还沾着朱砂,轻轻蹭在屏幕边缘。她没去擦,而是盯着那串数字跳动,直到稳定。
“现在它自己在学。”她说,“不需要我们一直输入。”
阿米尔坐回鼓边。他打开录音功能,回放刚才那段节拍。声音不大,但他听得出其中的节奏变化。前两下慢,第三下稍快,第四下又压回去。这不是随意敲的,是跟着纹样生长的节奏来的。
他试着再敲一遍。
鼓声传入地面,纹样边缘出现细微波动。一道断裂的支线开始自愈合,像是有东西在修补。
“声波能强化结构。”他说。
赵铁柱看着地球仪改装的转换器。齿轮组运转平稳,指针指向“北”的那一端微微颤动。他知道这玩意儿撑不了太久,零件太旧,但眼下还能用。
“得做个新的。”他低声说。
林浩拿起图纸,走到主控界面前。他把佛光寺剖面图扫描进去,标注每一层斗拱对应的能量层级。AI开始解析,协议重写进度条缓慢推进。
“等这个完成,系统就能自动适配‘举折’算法。”他说。
唐薇记录下最新的地磁数据。她准备写一份简报,说明微震动的来源和风险等级。虽然目前没有危险,但她知道这种变化不能忽略。
“建议加强浅层监测。”她在笔记里写下,“未来可能出现连锁反应。”
阿米尔把鼓面调紧了一圈。他不想让节奏失准。刚才那次自愈合让他意识到,他们不是在控制这个系统,而是在配合它。
苏芸站在窗前,看着远处的纹样蔓延。她想起小时候在应县木塔修复现场,老师傅们常说一句话:“老东西懂怎么活。”
现在她明白了。
这些纹样不是死的,它们带着古人的计算方式,在月球上重新长了出来。
林浩的星图仪零件还在发热,但不再刺手。他低头看了一眼腕表,时间走得正常。他知道刚才那场能量转移没留下后遗症。
“协议重写完成。”系统提示音响起。
整个基地的能源分配模式切换。原先僵硬的线性传输被打破,新的网络开始自主调度。监控显示,过去容易过载的几个节点压力下降明显。
“成了。”赵铁柱松了口气。
他摸了摸地球仪的底座,那里有个小凹痕,是他多年前摔出来的。现在它成了转换器的支架,歪着身子还在转。
唐薇摘下耳机,换了副新的进去。灵敏度调到最高档,她想捕捉更细微的地壳信号。耳机刚戴好,就听到一段低频脉冲。
不是震动。
是节奏。
她抬头看向阿米尔。
他也听见了。
鼓面没动,但声音是从地下传来的。像是有人在敲,又像是月壤本身在振动。
“它在打节拍。”他说。
林浩迅速调出音频分析。波形图显示,这段频率和“举折”算法的最优响应区间完全吻合。
“不是巧合。”苏芸说,“它在告诉我们什么。”
赵铁柱站起来,把手放在地球仪上。齿轮组还在转,但速度慢了些。他感觉到底部有一丝卡顿。
“别停。”他轻声说。
唐薇把新数据导入模型。她发现微震动的周期正在改变,不再是随机释放,而是呈现出某种序列。
三短,两长,一停。
接着重复。
阿米尔闭眼听着。他忽然抬起手,在鼓面上敲了一下。
声音落下,地下的节奏变了。
变成四短,一长,两停。
“它在回应。”他说。
林浩盯着屏幕。他知道这个系统已经超出了最初的设想。它不只是防御工事,也不是单纯的能量导流装置。
它在学习对话。
苏芸拿起音叉,贴在控制台上。她没有奏响,只是等着。
几秒后,音叉自己震了一下。
轻微,但清晰。
她睁开眼。
“它认得这个频率。”
赵铁柱看着地球仪的指针。它原本指向北方,现在缓缓偏移,停在一个陌生的角度。
林浩走过去,看了一眼。
那个方向,正好是佛光寺大殿主梁的朝向。
唐薇按下录音键。
阿米尔的手悬在鼓面上。
苏芸握紧了音叉。
赵铁柱的手还放在地球仪上。
指针不动了。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月球计划:广寒工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月球计划:广寒工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