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的冰封期终于过去,巨大的湖面在春日阳光下碎裂、消融,露出深邃如蓝宝石般的湖水。湖畔,原属于沙俄的一座小型木材转运码头,如今悬挂着中华共和国的旗帜,并被迅速扩建。工兵部队和招募的劳工,正顶着依旧料峭的寒风,修建永久性的栈桥、仓库和营房。空气中弥漫着松木、火药(用于爆破冻土)和湖水特有的清冽气息。
新任命的“北海特别区”(暂定名,涵盖贝加尔湖及周边新划定区域)行政专员沈宏远,一位年富力壮、曾在东北负责移民安置事务的干员,正站在一处高地上,俯瞰着这片刚刚重归版图的壮丽山河。他手中拿着的,不是诗篇,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北海地区初期开发与巩固纲要》。
“专员,第一批三千名移民已经抵达湖东岸的预定定居点,主要是来自山东、河北的垦荒户和部分退伍军人及其家属。”助手在一旁汇报,“但这里的无霜期太短,传统的农作物恐怕……”
“不指望他们立刻种出多少粮食。”沈宏远打断他,目光锐利地扫过湖畔丰茂的草场和远处连绵的森林,“首要任务是‘存在’!让他们修建坚固的房屋,储存足够的过冬物资。组织有经验的猎人、渔民,向当地残留的少量布里亚特人学习在极寒环境下生存和渔猎的技巧。同时,勘探队必须立刻跟进,湖里的鱼获、山上的木材、还有地下的矿藏,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摸清家底!”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所有人都明白,条约和界碑只是纸面上的回归,只有让足够多的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活、创造价值,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占领和巩固。
一、 实边与同化:人口的“北伐”
共和国的“北海移民实边计划”以惊人的速度和力度展开。这并非盲目的流放,而是有组织的战略行动。
移民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一是黄泛区、鲁西北等地的受灾农民,由政府提供路费、安家费和最初的口粮,吸引他们前往“地广人稀的北大荒”(宣传口径);二是成建制的退伍军人集体转业屯垦,他们纪律性强,具有一定的战斗技能,是应对突发情况、巩固边防的核心力量;三是从全国各地招募的矿工、木工、筑路工等技术人员,负责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移民点经过精心规划,通常选择在交通要道、资源富集区或战略位置重要的湖畔、河口。每个定居点都如同一座微型的军事化堡垒,拥有基本的自卫能力、物资储备和无线电通讯设备。学校、卫生所等设施也同步建设,旨在让移民能“留得下、稳得住”。
对于原住的布里亚特蒙古人等少数民族,共和国采取了“怀柔与同化”并行的策略。尊重其部分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但强力推行汉语教育和共和国法律,鼓励与汉族移民通婚,并选拔其部族头人子弟进入南京或北平的学校学习,旨在从文化和认同上,将其逐步纳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二、 资源与交通:血脉的延伸
“北海”地区的价值,绝不仅仅是象征性的。
来自共和国地质调查局的勘探队,在湖西岸发现了储量可观的优质煤矿和泥炭,在色楞格河上游圈定了具有潜力的沙金矿点,而贝加尔湖本身蕴含的、占全球淡水储量五分之一的淡水资源,更是无价之宝。丰富的木材资源也立刻被纳入国家采伐计划。
“光明网”计划迅速向北延伸,一条高压输电线正从伊尔库茨克方向(根据条约,该城仍属苏俄,但周边部分区域已划归中国)架设过来,旨在为未来的采矿、木材加工和定居点提供能源。
最重要的,是交通命脉的打通。规划的“北海铁路”支线开始勘探,目标是将贝加尔湖南岸与中原的铁路网连接起来。同时,共和国工程兵部队开始疏浚色楞格河等注入贝加尔湖的河流,并着手在湖南端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内河港口——北海港。未来的蓝图,是让这片广袤的区域,通过铁路和湖运,与共和国的心脏地带紧密相连。
三、 暗影浮动:莫斯科的怨毒与列强的窥探
共和国在北海地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如同在莫斯科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尽管迫于形势做出了领土让步,但那种刻骨铭心的屈辱感和失去战略要地(尤其是贝加尔湖)的切肤之痛,在苏俄高层和军方内部弥漫。
“记住这片湖水,记住今天的耻辱!”一位红军高级将领在私下里对部下咬牙切齿地说,“总有一天,我们要让红旗重新插上这里的湖岸!”
苏俄的情报人员加强了对北海地区的渗透,试图摸清共和国的军事部署、资源开采计划和移民规模。小规模的、伪装成土匪或白军残部的骚扰事件,在边境地区时有发生,试探着共和国的边防决心和反应速度。
与此同时,在伦敦和东京,外交官和战略家们正重新评估远东的力量平衡。
“中国人兵不血刃,就拿回了相当于数个法国面积的土地,而且是最富饶、最具战略价值的部分。”约翰牛外交部的一份内部备忘录写道,“他们的外交手腕和把握时机的能力,令人惊叹,也令人不安。一个拥有如此广阔疆域、丰富资源和日益增长工业实力的中国,将对我们在亚洲的利益构成长期挑战。”
东瀛军部则更加焦躁。“支那的势力范围已扩张至帝国传统的利益圈边缘!贝加尔湖的淡水和资源,将使他们的战争潜力进一步提升!必须设法遏制!”类似的论调在参谋本部甚嚣尘上,对苏武器禁运的呼声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如何利用苏俄的仇恨,构建一道隐形的“反华屏障”的讨论。
四、 定鼎北疆与未雨绸缪
南京总统府,高岩仔细审阅着来自北海地区的报告和国际反应的分析。
“移民安置要加快,但要确保质量,不能酿成民变。资源开发要有序,避免破坏性开采。边防部队要提高警惕,对任何挑衅行为,都要予以坚决、果断的回击,打就要打疼,立下规矩!”他对王奎和沈宏远(通过无线电)指示道。
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已经根据新条约更新过的地图前,目光停留在那片蔚蓝的贝加尔湖区域。
“北海的回归,不仅仅是土地的回归,更是民族信心和战略纵深的回归。”他沉声道,“但这也意味着,我们与北方邻居的长期博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复杂的阶段。过去,隔着外兴安岭,如今,我们是隔湖相望,防线拉得更长,接触点更多。”
“告诉总参谋部,基于新的疆域,重新制定北部国防计划。北海舰队的筹建要提上日程,虽然目前只是内湖舰队,但意义重大。沿湖的雷达站、监听站、防空阵地要尽快部署。”
“同时,”他转向陈念恩,“北海地区的科研价值巨大,尤其是淡水生态、极端环境生物、以及湖底地质结构,要组织专门的科学考察。我们要了解的,不仅仅是资源,更是这片土地的全部秘密。”
北海新基,始于界碑,成于移民、资源和国防的坚实构筑。共和国在北疆打下了一根坚实的楔子,但也背负起了更沉重的守卫之责。前路唯有精勤建设,枕戈待旦,方能将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化为民族复兴的永固基石。
喜欢北洋钢铁军魂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北洋钢铁军魂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