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山雨欲来
民国四年(1915年)的深秋,欧陆的硝烟依旧刺鼻,而远东的天空,也渐渐被来自东方的阴云所笼罩。东瀛(日本)利用欧战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其扩张的野心如同解开了缰绳的野马,再也不加掩饰。其国内舆论大肆鼓吹“天佑良机”、“在支那确立优势地位”,军部势力愈发嚣张。
南京,临时枢密院内的气氛,因接连收到的紧急军情而骤然紧张。
“执政,东瀛驻华公使今日向我外交部递交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备忘录》。”伍廷芳面色凝重,将一份文件递给高岩,“他们以‘保护帝国侨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正当商业利益’为名,要求我共和国政府立即解散在山东、福建等地‘具有排日倾向’的民间团体,取缔‘煽动性’报刊,并保证东瀛在华所有‘合法’企业享有‘不受歧视’的待遇。其附件中,还隐含了对我国关税自主权和部分铁路权益的干涉意图。”
这几乎是一份最后通牒。更令人不安的是来自军方的报告。
“海军侦察飞艇及沿海观察哨确认,东瀛联合舰队主力,包括数艘新锐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已悄然集结于佐世保军港,其动向不明,但威胁意图明显。”王奎指着地图上朝鲜海峡的位置,“其驻朝鲜军也异动频繁,似有向鸭绿江边集结的迹象。综合判断,东瀛极有可能在寻找借口,意图以武力逼迫我屈服,甚至不惜发动一场局部战争,以求彻底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并进一步削弱我国。”
内忧外患,骤然加剧。东瀛的狼子野心,已然图穷匕见。
第二节:剑鸣匣中
面对东瀛赤裸裸的战争讹诈,高岩并未被愤怒冲昏头脑,也绝无丝毫退让之意。他知道,此战若退,则国格沦丧,此前一切革新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他们要战,那便战!”高岩在最高军事会议上,声音冷峻如铁,“但战端何时开启,以何种方式开启,须由我来定夺!我们要让他们明白,啃下共和国这块骨头,是要崩掉满口牙的!”
一套立足于“积极防御、后发制人、重点打击”的作战预案被迅速完善并下达:
陆军方面:紧急动员辽东、山东两大军区共五个精锐师,依托鸭绿江、千山山脉及山东半岛既设国防工事,构成梯次防御。新组建的“磐石”摩托化步兵团(装备“长风”卡车和“铁牛”动力底盘改装的小型装甲车)作为战略预备队,部署于交通枢纽,随时准备驰援。
海军方面:所有水面舰艇,包括“启明星”号及其姊妹舰“指引星”号,全部进入最高战备。核心任务并非与东瀛主力舰队决战,而是依托沿海要塞、空中侦察(飞艇及少量“猎鹰”飞机)和水下狼群(“海龙”级潜艇),构成近海防御体系,重点保卫渤海海峡、长江口等关键水道,并伺机袭击敌运输线。
空军方面(雏形):所有堪用的“猎鹰-I型”侦察\/轰炸机和“鹏程-II型”飞艇,统一划归总参谋部指挥,负责前沿侦察、火炮校射及对敌港口、锚地进行象征性轰炸骚扰,迟滞敌军行动。
“告诉林泰曾,”高岩对海军司令下令,“我们的潜艇,是此战的关键奇兵。不必追求击沉战列舰,你们的任务是像幽灵一样,猎杀他们的运输船、落单的驱逐舰,切断其跨海投送和补给的生命线!要把黄海、东海,变成东瀛海军的坟场!”
同时,高岩签署《全国总动员预备令》,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开始有计划地向内地转移重要工厂和设备,储备战略物资,发布征兵通告。一种“誓与国存亡”的悲壮而坚定的氛围,迅速弥漫全国。
第三节:寸土不让
就在战争阴云密布之际,东瀛选择了一个他们自以为的“薄弱点”进行挑衅——山东胶州湾。一艘东瀛的驱逐舰,以“躲避风浪”为名,无视共和国海军的警告,强行闯入胶州湾内德意志租借地附近水域,并试图靠近共和国控制的港口设施进行侦察。
驻防此地的共和国海军“飞霆”号驱逐舰舰长,在多次警告无效后,依据上级“若遇敌舰侵入我认定之军事禁区,可示警射击”的授权,毅然下令!
“砰!砰!”两发75毫米炮弹落在东瀛驱逐舰艏前方不足百米处,炸起冲天水柱!
强烈的警告意味,让那艘东瀛驱逐舰猝不及防,慌忙转向,狼狈地撤出了相关水域。消息传回东京,东瀛军部暴跳如雷,指责共和国“率先开火”、“挑衅帝国海军”。但在国际社会看来,共和国在自己宣称的领海和军事禁区内对闯入者进行示警射击,完全符合国际惯例,东瀛的指责显得苍白无力。
这次“胶州湾炮击事件”,虽然规模极小,却意义重大。它清晰地表明了共和国的底线和决心:寸土不让,寸海必争!你想打,我奉陪,但别想轻易占到任何便宜!
事件发生后,高岩立刻指示外交部,向各国驻华使节和国际社会通报情况,阐明我方立场,揭露东瀛的挑衅行为。同时,他亲自前往南京郊外的陆军军营视察,对集结待命的官兵发表讲话:
“弟兄们!东瀛倭寇,亡我之心不死!昔日甲午之耻,犹在眼前!今日,他们又想依仗船坚炮利,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我们答应不答应?”
“不答应!不答应!”震天的怒吼响彻云霄。
“对!我们不答应!”高岩目光如炬,“我们手中的枪,我们身后的炮,我们海里的舰,就是用来告诉他们的——华夏,已非昔日之华夏!任何人想奴役我们,都必须先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第四节:砥柱中流
东瀛的战争叫嚣和军事威胁,非但没有吓倒共和国的军民,反而激起了空前强烈的民族义愤和凝聚力。各大城市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东瀛示威游行,工商界发起抵制东瀛货运动,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报名参军。来自南洋、北美乃至欧洲华侨的声援电和捐款,如同雪片般飞向国内。
“执政,全国上下,同仇敌忾!”王奎激动地汇报,“部队求战情绪高昂,民众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就连一些原本对政府政策有所保留的地方士绅,也纷纷表示支持中央,共御外侮!”
高岩站在南京城头,望着脚下这片沸腾的土地和奔流不息的长江,心潮澎湃。他知道,经过数年的革新与建设,这个古老的民族,其精神面貌已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畏缩与麻木正在被自信与刚强所取代。
“民心可用,士气可用!”他沉声道,“但我们不能被愤怒冲昏头脑。告诉前线将士,严密监视敌军动向,做好一切战斗准备,但绝不打第一枪!我们要在道义和战术上都占据主动。同时,外交斡旋不能停,要继续向约翰牛、高卢鸡,特别是北美丑国揭露东瀛的扩张野心,争取国际舆论的同情和理解。”
他深知,与东瀛的全面战争,绝非共和国现阶段所愿。但面对强敌压境,唯有展现出不惜一战的决心和足以让敌人付出惨重代价的能力,才有可能遏制其冒险冲动,迫使其回到谈判桌前。
【系统提示:成功应对东瀛军事讹诈与挑衅,“砺锋”效应生效:国家凝聚力与军队士气达到顶峰,国防动员体系得到检验。获得国内民众与海外华侨强力支持。警告:与东瀛爆发局部冲突风险极高,需做好万全军事准备,并寻求外交突破以避免全面战争。】
宝剑锋从磨砺出。共和国的利剑,已在强敌的磨刀石上,淬炼得愈发寒光凛冽。高岩和他的国家,正以坚定的意志和日益强大的实力,屹立于时代的惊涛骇浪之中,成为支撑华夏脊梁的砥柱中流。
喜欢北洋钢铁军魂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北洋钢铁军魂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