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岗子一声惊雷,不仅炸毁了日军的重炮与弹药,更是在死水般的朝局与低迷的民心上,炸开了一道汹涌的裂口。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遍大江南北,“高岩”与“新军”之名,如同带着电光的楔子,深深凿入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中枢。
紫禁城养心殿内,光绪皇帝手持捷报,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连日来的阴郁与压抑仿佛都被这纸文书驱散了大半。他环视殿内神色各异的重臣,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振奋:“汤岗子大捷,扬我国威!高岩忠勇可嘉,新军战力彪炳,实乃国之干城!传朕旨意,重赏高岩及有功将士,擢升高岩为兵部尚书衔会办辽东军务,节制辽南诸军,一应剿抚事宜,皆可相机决断!”
“兵部尚书衔”、“会办辽东军务”、“相机决断”!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赋予高岩的权力已然超越了寻常督抚,近乎前敌总指挥,拥有了在辽东战场上的极大自主权。这是帝党在军事上对高岩及其新军路线的最大肯定与投资,也是光绪试图借此打破后党在军事领域垄断的关键一步。
然而,权力的提升,往往伴随着更猛烈的烽烟。
旨意传出,后党及荣禄一系震怒非常。颐和园内,气压低得令人窒息。
“皇上这是要做什么?!将偌大辽东交由一黄口小儿?还要开府建衙,相机决断?这分明是要架空我等,独揽军权!”一位满族亲王愤然道。
荣禄面色阴沉,指尖轻轻敲打着黄花梨桌面:“高岩……此子已成心腹大患。汤岗子一役,其所展露之战法、器械,皆非我朝旧有。若任由其坐大,恐非朝廷之福。”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然圣意已决,明面上不宜直接反对。但辽东……可不止他高岩一支部队。宋庆、依克唐阿等人,皆是宿将,岂能甘心听其调遣?且粮饷、械弹,终究要经我等之手……”
明升暗降,釜底抽薪,扶持制衡……一道道无形的指令,随着这道擢升的旨意,一同秘密发往了辽东及关联各省。
高岩在登州接到这份沉甸甸的圣旨时,脸上并无太多喜色。他深知这顶官帽之下,藏着多少明枪暗箭。系统的界面在他意识中闪烁,功勋点和权限因这场大捷和权力提升而再次增长,但他明白,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权柄如火,善用则利国,失控则焚身。”他对肃立面前的王奎、赵三槐及几位核心文官幕僚说道,“朝廷此番重赏,既是机遇,亦是漩涡。我等当如履薄冰,步步为营。”
他立刻做出了部署:
第一,高举“奉旨练兵”大旗,合法扩张。
以“会办辽东军务,亟需精兵强将”为由,高岩正式行文各省,要求依照朝廷核准的新军操典与饷章,在直隶、山东、安徽等地,大规模招募新兵,并“征调”各地制造局、机器局的工匠及原料,汇集登州。同时,他请求将辽南战场上那些被打残、失去建制的旧军部队,交由他“整顿编练”,以此迅速扩充实力,并消化吸收有经验的老兵。
第二,技术壁垒,构建核心优势。
高岩命令“砺刃”项目组,加速连排级无线电设备(代号“蜂鸟-I型”)的试制与量产。同时,无烟发射药的生产线开始全力运转,优先装备主力部队。对于火炮驻退改进、苦味酸炸药应用等项目,也加快了实用化步伐。他知道,只有始终保持技术上的代差,才能让朝廷有所忌惮,让友军不得不依附,让敌军持续流血。
第三,软硬兼施,整合辽南力量。
对于宋庆、依克唐阿等老牌将领,高岩并未以势压人。他亲自写信,言辞恳切,以“共御外侮、为国效力”相邀,并承诺在粮饷械弹上予以“适当协调”(实则部分控制)。同时,他派出以王奎为首的军官教导团,前往这些部队“交流经验”,实则传播新式战术思想,并暗中考察、拉拢其中倾向改革的中下层军官。对于冥顽不灵、阳奉阴违者,则利用朝廷赋予的“节制”之权,寻找机会以“作战不力”、“靡费粮饷”等名义进行调动或裁撤。
第四,稳固根基,经营登州。
高岩深知登州是他一切的根本。他进一步强化了对山东沿海,特别是登州、威海(虽已失陷,但周边区域仍可控制)地区的实际掌控。鼓励工商,发展由机器局衍生出的民用产业,以战养战。同时,“启明”教育工程扩大规模,更多的军官和工匠进入学堂学习,培养忠于他本人和新式理念的骨干。
然而,阻力无处不在。
宋庆接到高岩的“协调”文书后,只是冷笑一声,随手扔在一边,对其部下道:“黄口小儿,仗着几分侥幸之功,便想骑到老夫头上?这辽东,还不是他说了算!”他依旧我行我素,对高岩的战术建议置若罔闻。
粮饷方面,户部和兵部在拨付时,开始以“各地需饷甚急”、“漕运不畅”等理由,拖延、克扣,甚至以陈米旧械充数。
更棘手的是来自日军方向的压力。汤岗子之败,让日军将高岩及其新军列为了头号消灭目标。他们暂停了大规模的正面进攻,转而采取了更为阴险的策略:大量散布关于高岩“拥兵自重”、“欲效吴三桂”的谣言;派出更多细作,试图渗透登州基地,窃取技术机密;并开始研究针对新军战术特点的反制措施,特别是对那神出鬼没的无线电通讯,他们虽无法理解,却也开始尝试进行简单的电子干扰(如释放宽频噪音)。
一时间,高岩看似权柄煊赫,实则身处四面楚歌之境。朝堂的猜忌、友军的隔阂、日军的针对,如同无数条无形的绞索,从四面八方缓缓收紧。
“统领,宋庆部又在预定时间未能抵达阻击位置,致使我部侧翼暴露,伤亡增加!”
“大人,朝廷允诺的五十万两开拔银,至今只到了十万,还是成色不足的杂色银!”
“报!机器局外围发现可疑人员踪迹,疑似倭寇细作!”
坏消息接踵而至。行辕内的气氛,比高岩重伤昏迷时更加凝重。
高岩站在巨大的辽东沙盘前,目光扫过那些代表不同势力、错综复杂的标记,眼神冰冷。他伸出手,将一枚代表着日军某个机动联队的红色旗标,从辽阳方向,猛地推向了海域——营口方向。
“他们以为,困住我,就能吃掉我?”高岩的声音不带丝毫温度,“传令王奎,辽南防线,采取弹性防御,诱敌深入。命令‘砺刃’组,加快‘蜂鸟’电台的生产,优先配发至各主力连队。通知登州,所有船厂、码头,进入战时管制,征集所有可用船只。”
王奎一愣:“统领,您是想……”
高岩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营口的位置,然后划出一条弧线,指向辽南日军的侧后。
“他们要陆上围堵,我们便……跨海出击!”
“朝廷不给饷,我们自己取!倭寇不是有物资堆在营口吗?那就抢过来!”
“让宋庆那些人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相机决断’!也让朝廷明白,离了我高岩,这辽东,谁也别想守住!”
权柄的烽烟已然点燃,高岩不再满足于被动防守与内部整合。他要以攻代守,用一场更大胆、更凌厉的进攻,来打破这内外的困局,用敌人的鲜血与物资,来浇灌自己成长的根基!一场跨越渤海湾的奇袭计划,开始在他心中迅速酝酿。这不再是战术层面的骚扰,而是战略层面的破局!
喜欢北洋钢铁军魂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北洋钢铁军魂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