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四日的晨光,终于刺破了连日的阴云。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朝阳下泛着金辉,却掩不住文华殿内肃穆的气氛——文武百官身着绯色朝服,手持笏板,整齐地列在殿中,目光皆落在殿中那道素色身影上。
朱由检一夜未眠,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却依旧脊背挺直。他刚踏入文华殿,礼部尚书黄汝良便率先出列,手持一卷明黄的劝进表,躬身行礼:“先帝龙驭上宾,国不可一日无君。臣等谨奉百官之意,恭请信王殿下承继大统,登基为帝,以安天下民心!”
话音落,殿内百官齐刷刷跪倒在地,齐声高呼:“请殿下登基!请殿下登基!”
朱由检看着殿中黑压压的人群,目光掠过崔呈秀紧绷的侧脸、田尔耕闪烁的眼神,最终落在魏忠贤身上——这位“九千岁”也跟着跪倒,头垂得极低,却能看到他指尖微微颤动。朱由检心中了然,这第一次劝进,是礼制,也是试探——就像现代公司的晋升流程,总要走个形式。
他上前一步,扶起黄汝良,语气带着几分恳切:“黄大人快快请起。皇兄新丧,朕心悲痛,且资质愚钝,恐难担江山社稷之重,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这是第一次推辞,合乎“谦辞”的礼法。百官起身,脸上并无意外——历朝历代,新君登基前的“三请三辞”,本就是定例。
辰时过半,第二次劝进如期而至。这次出列的是内阁首辅施凤来。施凤来捧着传国玉玺的锦盒,声音沉稳:“殿下,先帝弥留之际,曾亲口嘱托‘吾弟当为尧舜’,此乃先帝遗愿;如今宗室亲王、文武百官皆愿拥戴殿下,此乃天意民心。若殿下再辞,恐失天意、寒民心啊!”
朱由检看着锦盒中那方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指尖微微发麻。他知道,这第二次劝进,已是“情礼兼备”,再辞便显得刻意。可他依旧没有松口,只是叹了口气:“诸位亲王、大人的心意,朕心领了。只是皇兄灵柩未安,朕此时登基,总觉对不住皇兄。不如待皇兄下葬之后,再议此事?”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崔呈秀眼中闪过一丝急色,刚想开口,却被魏忠贤用眼神制止。魏忠贤缓缓起身,躬身道:“殿下仁孝之心,天地可鉴。只是国不可一日无主,边境告急、流民四起,若再拖延,恐生变故。还请殿下以江山为重,莫要再辞。”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这是阉党第一次明确表态支持,也是在向百官传递“魏公公认可新君”的信号。
午时三刻,第三次劝进终于到来。这次,张皇后的贴身宫女捧着一道懿旨,走进文华殿:“皇后娘娘有旨——先帝遗愿,传位信王;百官拥戴,民心所向。信王若再推辞,便是违逆先帝、不顾江山。今请信王即刻应允,择吉时登基,以安社稷!”
宫女宣完懿旨,黄汝良再次率百官跪倒,这次的呼声比前两次更响:“请陛下登基!请陛下登基!”
“陛下”二字,终于从百官口中喊出。朱由检知道,时机已到。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殿中,抬手示意百官起身:“朕本无称帝之心,然先帝遗命不可违,皇后懿旨不可逆,百官民心不可负。今日,朕便应允诸位,承继大统,登基为帝!”
殿内瞬间爆发出欢呼声,百官再次跪倒,山呼“万岁”。朱由检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没有喜悦,只有沉甸甸的责任——他知道,这龙椅不好坐,这大明江山,早已千疮百孔,简直是个烫手山芋。
接下来的时辰,便是紧锣密鼓的登基准备。内务府的太监捧着衮冕赶来,那衮冕用十二章纹装饰,玄衣纁裳,冠上缀着十二串珠旒,沉重得仿佛承载着大明三百年的国运。朱由检在宫女的搀扶下换上衮冕,珠旒垂在眼前,晃得他有些眼花,却也让他更加清醒——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信王朱由检,而是大明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祯。
“这帽子得有十斤重吧?”他在心里嘀咕,“皇帝这岗位,连个劳保用品都没有。”
未时,朱由检乘坐玉辂,前往天坛祭告天地。天坛的圜丘坛早已布置妥当,青石板铺就的台阶上,摆满了牛羊豕三牲,香火缭绕,烟雾直冲云霄。礼部官员高声唱礼,朱由检一步步走上圜丘坛顶,接过黄汝良手中的祭文,缓缓展开。
“维天启七年八月二十四日,嗣天子朱由检,敢昭告于皇天后土:先帝崩,社稷无主,群臣拥戴,朕不得已承继大统。朕誓以仁心治国,以民心为念,除奸佞,安百姓,固边防,复失地,竭尽所能,以保大明江山永固,天下太平……”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透过烟雾,传遍天坛上下。坛下的百官静静聆听,魏忠贤站在百官之首,垂着的眼帘遮住了眼底的复杂情绪——有不甘,有忌惮,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祭文读罢,朱由检将其投入火中,看着纸灰随着烟雾升起,消散在蓝天中。他对着天地深深一拜,起身时,阳光透过云层,正好落在他的衮冕上,珠旒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坛下的百官再次跪倒,山呼万岁,声音震彻云霄。朱由检站在圜丘坛顶,望着远处的紫禁城,望着这片广袤的江山,心中默念:“皇兄,你看,朕已登上这龙椅。从今往后,朕定不会让你失望,定不会让大明亡在朕的手里——至少,不能亡得太快。”
祭告天地完毕,朱由检乘坐玉辂返回紫禁城,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贺。当他一步步走上太和殿的龙椅,坐下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了龙椅的冰凉,也感受到了权力的重量。
殿外,阳光正好;殿内,百官朝拜。可朱由检知道,这只是开始。魏忠贤的党羽还在,边境的战火未熄,民间的流民未安,这大明江山,还有无数的难题在等着他。
他看向殿中的魏忠贤,魏忠贤也正好抬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一个带着恭顺的伪装,一个藏着坚定的决心。
“众卿平身。”朱由检的声音在太和殿中回荡,“先帝新丧,国丧期间,朝政暂由内阁与六部协同处理。诸卿需各司其职,恪尽职守,莫要辜负先帝与朕的信任。”
百官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太和殿的钟声缓缓响起,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听到钟声,纷纷走出家门,抬头望向紫禁城的方向——他们知道,新的皇帝登基了,他们期盼着这位新君,能给大明带来新的希望。
而此时的太和殿内,朱由检坐在龙椅上,目光锐利如刀。他知道,一场关乎大明命运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
“试用期开始了,”他在心里对自己说,“希望不会太快被辞退。”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