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澳洲的加急奏报与那个装着神秘“橡胶”样本的包裹,由快船送至广州,再通过新近铺设的、效率远超以往的驿站系统,一路鸣铃飞递,最终在一个薄雾弥漫的清晨,送达了紫禁城的乾清宫。
朱由检刚刚用过早膳,正习惯性地站在那幅巨大的、由大明格物院与海军探险队资料不断修订补充的《坤舆万国全图》前沉思。王承恩小心翼翼地捧着那份来自万里之外的奏报和那个略显粗陋的包裹走了进来。
“陛下,澳洲新金陵镇,八百里加急。”
朱由检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首先展开了沈廷扬和方以智联名的奏报。奏报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探险队的艰辛历程,草原的发现,与骑马土着的紧张对峙,以及殖民地依旧面临的种种困境。朱由检的眉头随之蹙起,海外拓殖的难度,果然远超纸上谈兵。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到奏报后半部分,关于那种名为“橡胶”的奇特树液的描述,以及方以智记录的防水、弹性等特性和初步应用猜想时,他的呼吸不由得微微一滞。
他立刻示意王承恩打开那个油布包裹。里面是几块凝固的、颜色不一的橡胶块,一些涂抹了橡胶的布样,以及方以智绘制的橡胶树形态图和试验记录手稿。
朱由检拿起一块暗褐色的橡胶块,用力捏了捏,感受着那独特的、略带滞涩的弹性。他又拿起那块涂抹了橡胶的粗麻布,将旁边茶杯里微凉的水滴了上去,看着水珠如同露珠般在布面上滚动,迟迟不肯浸润。
“好!好!此物大善!”朱由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喜悦之色,连说了两个“好”字。他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更清楚橡胶意味着什么——蒸汽机的密封难题、交通工具的减震、电力时代的绝缘材料、乃至日后无数的工业和生活应用,都离不开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材料!澳洲之行,仅此一物,便可谓不虚此行,其战略价值,确实远超一座金矿!
“传旨!”朱由检当即下令,“擢升格物院学士方以智为正六品主事,赐银币百枚。探险队所有人员,按功行赏。着令新金陵镇,立即组织人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系统勘察橡胶树林分布,学习土着采集之法(若有),并尝试进行人工培育。所有采集之橡胶原液,妥善保存,优先运送回京,交格物院深入研究!”
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沈廷扬,橡胶树,乃帝国重器,其重要性,尤在黄金之上!务必谨慎对待,其树种、幼苗,亦需设法收集,尝试移栽福建、琼州等地。”
王承恩连忙记下,心中暗惊,不知这“橡胶”究竟是何等神物,竟让陛下如此看重,评价更在黄金之上。
处理完澳洲事宜,朱由检心中的激荡仍未平复。他再次回到那幅巨大的寰宇全图前,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落在了地图上那片连接着亚洲与非洲的狭窄区域——苏伊士地峡。
他的手指,沿着大明海军目前已经熟悉并开始施加影响力的航线缓缓移动:从广州、泉州出发,过南海,穿马六甲海峡,经锡兰(斯里兰卡),进入印度洋,再至波斯湾或绕行好望角……航线漫长而曲折,充满了风浪与不确定性。
他的手指最终重重地点在了苏伊士地峡上,仿佛要将其刺穿。
“王伴伴,”朱由检的声音低沉而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渴望,“你看此地。”
王承恩连忙凑近,看着皇帝手指所在:“陛下,此地据舆图所示,名为苏伊士,乃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治下,埃及行省之一部,是一狭长地峡,隔开了红海与地中海。”
“不错。”朱由检目光灼灼,“由此向西,便是欧罗巴腹地,威尼斯、热那亚,乃至弗朗机、荷兰、英吉利。我大明商船,若欲前往彼处,需绕行非洲最南端之好望角,风波险恶,航程倍增,耗时几近一年!而若能在此地……”他的手指在地峡上狠狠一划,“开凿一条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
王承恩倒吸一口凉气,他虽然不通工程技术,但也明白这想法是何等的石破天惊!“陛下……这……开凿如此之长之运河,贯通两大海,此乃……此乃夺天地造化之功啊!恐非人力所能及。且此地乃强横之奥斯曼帝国所有,彼等岂会容我大明在其腹地动土?”
朱由检却仿佛没有听到他的质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宏图伟略之中:“若此河开通,我大明商船、战舰,便可直接从印度洋进入地中海,航程缩短何止万里!时日节省大半!届时,东西贸易之主导权,将彻底握于朕手!欧罗巴诸国仰赖之香料、丝绸、瓷器,其价格与供应,皆由朕定!其水师若想东来,亦需看朕之眼色!此河若成,便是扼住了整个东西方世界的咽喉!”
他越说越是激动,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那条在后世被称为“苏伊士运河”的黄金水道,以及它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战略和经济价值。这远比在马六甲征税、在香料群岛竞争,更能从根本上重塑全球格局。
“此事自然不易,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朱由检稍稍平复心绪,理性重新占据上风,“工程技术、天文数字的财力、物力,以及……最关键的是,奥斯曼帝国的态度。”他沉吟着,“奥斯曼与欧罗巴诸国乃是世仇,征战不休。或许……此事并非没有转圜之机。”
他看向王承恩,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此事眼下尚属绝密,不可外泄。但可先行一步。着你暗中物色精通阿拉伯语、熟悉奥斯曼帝国情势,且胆大心细、忠诚可靠之人。或许可从与西域有贸易往来的回回商贾中寻觅,或从四夷馆中选拔。朕,需要先向那位坐镇伊斯坦布尔的苏丹,派去一个探路的密使。”
“奴婢明白了。”王承恩躬身应道,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皇帝的目光,竟然已经投向了如此遥远而核心的地带,所图之大,远超他的想象。
朱由检最后凝视着地图上的苏伊士地峡,仿佛要穿透图纸,看到那条尚未诞生的水道。他低声自语,既像是告诫王承恩,又像是在提醒自己:
“此乃百年大计,甚至数百年之大计。或许朕此生无缘得见其成,但……总要有人开这个头。格物院不断精进的工程技术,海军日益强大的远洋力量,终有一日,会赋予我大明实现这野望的能力。而现在,我们要做的,便是播下种子,耐心等待。”
乾清宫内静悄悄的,唯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帝国的统治者,在解决了近处的台湾、南洋挑战,并收获了澳洲的意外之喜后,已经将他的棋局,指向了遥远西方那片连接世界的狭窄陆桥。一个关于控制全球航路、重塑世界贸易体系的终极野望,在这位来自未来的灵魂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喜欢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