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叛乱的血腥气息尚未在寒风中完全散去,漳河入海口却已迎来了另一场牵动帝国神经的“战役”。铅灰色的天空低垂,海面泛着冰冷的铁灰色光泽,波涛不算汹涌,却带着初冬特有的沉重力道,一下下拍打着码头。
“破浪号”静静地停泊在深水区,经过修复和强化后的船体显得更加敦实,两侧巨大的明轮如同蛰伏巨兽的翅膀。与上次系泊试验时不同,此刻的它,即将真正离开陆地的依托,驶向那片未知的、充满风险与机遇的深蓝。
码头上,气氛比天气更加凝重。马钧反复检查着最后几个螺栓,嘴里念念有词,仿佛在向上天祈祷他心爱的机器能够经受住大海的考验。诸葛亮羽扇轻摇,看似平静,但微微蹙起的眉头和紧握羽扇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验证,更关乎陛下海权战略的成败。
黄叙和他手下的海军学员们则既兴奋又紧张,他们穿着新发的、尚不习惯的海军作训服,目光灼灼地盯着“破浪号”,仿佛要将它每一个细节都刻入脑海。对他们而言,这是梦想照进现实的第一步。
而所有人目光的焦点,除了那艘船,还有站在船头,一身海军副都督常服,面色沉静的周瑜。他拒绝了留在岸上“观礼”的建议,坚持要亲自参与这次试航。此刻,他迎风而立,海风吹动他额前的发丝,儒雅依旧,却平添了几分属于大海的坚毅。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航行,更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是他必须亲自去感受、去理解、甚至去征服的新领域。
“各部最后检查完毕!锅炉压力稳定!所有水密门确认关闭!”大匠的声音通过简陋的铁皮喇叭传来,带着一丝颤抖。
诸葛亮与马钧对视一眼,同时看向岸上临时搭建的指挥棚。棚内,张圣并未亲临,但靖安司的快马随时待命,将这里的每一丝动静传回许昌。
“吉时已到!解缆!启航!”诸葛亮深吸一口气,下达了指令。
粗重的缆绳被水手们奋力抛回码头。“破浪号”庞大的身躯微微一震,失去了最后的束缚。
“启动蒸汽机!低速!左舵五!”周瑜的声音清晰而稳定,通过传声筒下达了第一个航行指令。
码头上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锅炉房内,司炉工奋力向炉膛内添加着优质石炭,火焰熊熊。随着主阀门的开启,熟悉的、令人心悸的蒸汽轰鸣声再次响起,但这一次,是在空旷的海面上!巨大的活塞带动曲轴,连杆将力量传递至两侧明轮。
“嘎吱……哐……哐……哐……”
明轮开始艰难地、一下下地转动,巨大的桨叶划开冰冷的海水,激起浑浊的浪花。船身开始极其缓慢地移动,离开了码头,向着港外驶去!
“动了!真的动了!”
“它自己走了!没帆也没桨!”
码头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马钧激动得老泪纵横,抓住诸葛亮的胳膊:“成了!诸葛侍郎!它……它真的能自己走!”
诸葛亮也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破浪号”驶出港口,真正进入开阔海域的瞬间,考验才真正来临。海风明显增强,波浪起伏加大。这艘依靠机械动力的船只,开始经历与传统帆船完全不同的颠簸。
船体在波浪中起伏,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考验着每一个铆钉、每一处结构的强度。最要命的是明轮,一侧桨叶抬起时,负载骤减,另一侧砸入水中时,则承受巨大的冲击,导致蒸汽机的转速极不稳定,时而狂飙,时而骤降,连带着整个船体都在剧烈震颤,仿佛随时会散架!
“稳住锅炉压力!注意明轮转速!”周瑜紧紧抓住栏杆,努力维持身体平衡,声音依旧沉稳,但额角已见汗珠。他迅速判断着风向、流向与船体姿态的关系,不断下达微调舵令和动力指令。“右舵三!降低左侧进汽量!”
水手和学员们在他的指挥下,手忙脚乱却又竭尽全力地执行着。黄叙更是冲在最前面,亲自把住舵轮,感受着这钢铁巨兽在风浪中的每一次“呼吸”与“挣扎”。
锅炉房内更是如同炼狱,高温、高湿、巨大的噪音和剧烈的晃动考验着每一个司炉工和机修工的极限。马钧设计的压力平衡系统发挥了作用,但依旧险象环生。
就在这时,了望哨传来惊恐的喊声:“右前方!暗礁群!距离不足半里!”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对这片海域的陌生以及船只操控的笨拙,“破浪号”竟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预定航线,驶向了一片危险的暗礁区!
“全速倒车!右满舵!”周瑜瞳孔猛缩,厉声喝道。
操作员拼命扳动阀门和舵轮。蒸汽机发出更加刺耳的咆哮,明轮疯狂地反向转动,激起巨大的浪涌。船体在惯性作用下,依旧向着礁石区滑去,距离越来越近!
码头上,通过望远镜观察到这一幕的诸葛亮和马钧,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快!快转啊!”马钧急得直跺脚。
诸葛亮紧抿着嘴唇,目光死死盯住那艘在风浪中挣扎的舰船,他知道,此刻任何指令都已无用,只能相信船上的周瑜和那些年轻的船员。
千钧一发之际!
周瑜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猛地夺过黄叙手中的舵轮,同时对着传声筒怒吼:“左明轮全速正转!右明轮保持倒车!快!”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甚至可能损坏传动机构的指令!但在这生死关头,别无他法!
两侧明轮以截然相反的方向疯狂转动,“破浪号”船身猛地一颤,发出一阵令人牙酸的金属扭曲声,竟以一种近乎原地旋转的姿态,险之又险地擦着一块突出水面的黑色礁石边缘,强行扭过了船头!
激浪拍打在礁石和船身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所有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避开暗礁后,周瑜立刻下令恢复正常航行。船体依旧颠簸,但危机已经解除。他松开舵轮,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已被汗水浸透,后背也是一片冰凉。
“记录:转向机构极限工况数据。记录:船体结构在紧急机动下的响应。记录:礁石区坐标,补充海图。”周瑜的声音恢复了平静,仿佛刚才的惊险从未发生。
黄叙和学员们看着他,眼中充满了敬佩。这位昔日的江东水军统帅,在真正的危机面前,展现出了远超常人的冷静、果决和对船只操控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数个时辰,“破浪号”在周瑜的指挥下,进行了不同航速、不同航向的测试,积累了大量的宝贵数据。虽然过程充满艰辛,机器故障频发,船舱内多处漏水,但它终究是成功了!它依靠自身的力量,在无风的情况下,逆流航行,完成了预定的测试航线,最终拖着疲惫的身躯和一身“伤病”,缓缓驶回了漳河港。
当“破浪号”那庞大的身影再次出现在码头视野中时,岸上爆发出比出发时更加热烈的欢呼!这一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是梦想成真的狂喜,更是对征服海洋迈出第一步的无限豪情!
诸葛亮快步迎上靠岸的跳板,看着从船上走下、虽然疲惫却目光熠熠的周瑜,郑重地拱手一礼:“周都督,辛苦了!此航之功,足抵万金!”
周瑜还了一礼,目光扫过身后那艘依旧在微微喘息、冒着黑烟的“破浪号”,语气复杂却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认同:“此非瑜一人之功,乃陛下之远见,马尚书之巧思,诸葛侍郎之调度,及全体将士工匠用命之结果。大海……确实与江河不同。然,既已扬帆,便无退路。”
他的目光越过欢呼的人群,投向那无垠的蔚蓝深处。他知道,属于风帆的时代或许还未结束,但一个属于“铁与火”的新航海时代,已经由这艘笨拙却顽强的“破浪号”,拉开了序幕。而他自己,这位曾经的长江蛟龙,也必须在这片更广阔的舞台上,找到新的航向。
消息传回许昌,张圣看着详细的海试报告,尤其是周瑜在危急关头的处置,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提笔在报告上批注:“数据详实,经验宝贵。着即总结经验,改进设计,筹建‘威海级’战舰。海军都督府,该真正运转起来了。”
东海之滨,一颗名为“海权”的种子,在惊涛骇浪的洗礼中,终于破土而出,虽然稚嫩,却蕴含着改变世界格局的磅礴力量。
喜欢三国渔皇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三国渔皇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