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四章 藏经悟道,创法之基
回到洞府,古尘并未急于汲取外界磅礴的太阳精气来扩张修为,而是遵循教主阳鼎天的教诲,彻底沉下心来,将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内视己身,夯实道基。
他盘膝坐在蒲团之上,心神彻底沉入体内那片因突破四极秘境、融合金乌祖血、历经天劫洗礼而变得愈发浩瀚与复杂的“内天地”。
首先映入“心间”的,是四肢所在。踏入四极秘境后,双臂与双腿仿佛化为了四根连接天地的桥梁,无需刻意催动,便有丝丝缕缕精纯的东方青木之气、南方离火之气、西方庚金之气、北方玄水之气,自冥冥虚空中被引动,缓缓汇入四肢,滋养着骨骼、经脉、血肉,使其朝着一种更贴近道则、更能承载力量的形态蜕变。这种联系并非掠夺,而是一种和谐的共鸣,让他的肉身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天地四极的淬炼。
紧接着,是位于胸腹区域的五大道宫。心、肝、脾、肺、肾,五座道宫不再仅仅是能量源泉,更像五方运转不息的神只国度。心火道宫赤红璀璨,中央一滴金乌祖血如同微型太阳,缓缓脉动,散发出精纯而古老的太阳本源气息,统御着其他四宫;肝木道宫青翠欲滴,生机勃勃,与东方青木之气呼应;脾土道宫浑厚沉重,承载万物,稳固着整个内天地;肺金道宫锋锐肃杀,与西方庚金之气交感;肾水道宫幽深宁静,与北方玄水之气流通。五色神光在五宫之间流转,相生相济,形成一个完美而稳固的五行轮盘,循环不休,使得他的法力不仅雄浑,更带着一种涵盖万物、自成体系的圆融意境。
而在这五行轮盘的核心,一丝源自《轮回经》的玄奥意念如同无形的丝线,贯穿始终。它并非某种具体的能量,更像是一种规则,一种定义。它让五行的流转不仅仅是生克,更蕴含了由盛而衰、由死转生的轮回真谛,使得整个内天地充满了一种动态的、永不僵化的勃勃生机。
最后,是他的丹田气海。那柄历经破碎重铸、融合了天地道纹的混沌道纹剑静静悬浮。剑身不再仅仅是一件兵器,更像是一个微缩的、承载了他自身大道的“道果”。其上烙印的五行雷纹、混沌源初图录、诸般法则碎片交织成的道纹网络,与他体内的五行轮盘、轮回真意、四极共鸣隐隐呼应。心神沉浸其上,仿佛能窥见天地间部分最本源的奥秘。此剑,已是他道的一部分,与他性命交修,共同成长。
古尘以内视之法,一遍又一遍地梳理着自身的每一寸血肉,每一缕法力,每一丝道则联系。他将汤谷所得,尤其是金乌祖血中蕴含的那部分古老传承记忆碎片,与自身所悟的五行、轮回之道相互印证、融合。这个过程缓慢而细致,如同最耐心的工匠在雕琢绝世美玉,容不得半点急躁。
他发现了许多之前因快速突破而忽略的细微瑕疵,比如某些经脉节点因承受狂暴能量而略显脆弱,五行轮转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尚不能完全圆融,与混沌道纹剑的共鸣还可更加深入……他调动力量,耐心地温养、修复、调整,使得道基愈发稳固,气息愈发内敛深沉。
如此内视夯实,不知不觉便是数月过去。
这一日,古尘感觉自身状态调整到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瓶颈,内视已难有更多发现。他心有所感,起身离开了洞府,前往太阳神教的藏经阁。
藏经阁并非一座简单的楼阁,而是一片由无数悬浮的玉简、骨书、金页、石碑构成的浩瀚星空般的独立空间。这里收藏着太阳神教自上古以来收集、创造的无数功法、神通、秘术、游记、杂论乃至诸多前辈高人的修行手札。空气中弥漫着书香与古老的道韵。
古尘并非来寻找某种特定的强大神通,而是以一种近乎“游历”的心态,漫步在这片知识的星海之中。他时而驻足于一枚记载着某种偏门火系神通的玉简前,并非修炼,而是品味其中对“火”之道的不同理解;时而停留在一块刻有古老太阳图腾的石碑前,感受其上残留的先民对太阳的崇拜与感悟;更多的是翻阅那些前辈高人的修行手札与游记,看他们如何突破瓶颈,如何面对心魔,如何在外历练,如何理解天地大道。
他看的很杂,五行、阴阳、光暗、生死、时空……各种看似与他主修之道无关的记载,他都饶有兴致地浏览、思考。他强大的神魂与悟性,使得他能快速汲取这些知识中的精华,并非照单全收,而是将其作为养分,与自己体内的五行、轮回、剑道相互印证。
在这种海纳百川般的阅读与思考中,他脑海中原本有些固化的、基于自身经历的认知框架,开始被打破、重构。他看到了五行之外尚有风雷,看到了轮回不止于生死,看到了太阳的光明中亦蕴含着毁灭,看到了剑道的极致并非只有锋芒……
他常常对着一卷无关紧要的杂论或是一段模糊的古老记载陷入长久的沉思,身上气息时而晦涩,时而灵动,时而锋锐,时而厚重。藏经阁中负责看守的长老起初还偶尔关注他一下,后来见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悟道中,并无异常,便也由他去了。
时光如水,悄然流逝。古尘在藏经阁中废寝忘食,转眼间,竟已是一年光阴过去。
这一年里,他几乎没有修炼任何新的神通,修为境界也依旧稳固在四极秘境第一重境界的巅峰,未曾突破。但他的眼神却变得更加深邃、睿智,周身气息圆融内敛到了极致,行走坐卧间,仿佛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带着一种自然而然的道韵。
这一日,他正对着一枚记载着某种早已失传的、关于“星辰引力”与“大地脉动”关系的残破玉简出神,心中隐隐有所触动,感觉体内五行轮转中的“土”与“金”似乎有了新的变化可能。
“可是古尘?”一个温和的声音在他身边响起。
古尘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转头看去,只见一位身着朴素灰袍、面容清癯、眼神却如同蕴含了无尽智慧的老者,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旁。老者身上并无强大的威压散发,但古尘却能感觉到,这位老者的修为境界,恐怕还在陈灼师兄之上,而且给人一种深不可测、融于天地的感觉。他认得,这是藏经阁的守阁长老之一,复姓澹台,平日极少现身。
“弟子古尘,见过澹台长老。”古尘连忙躬身行礼。
澹台长老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古尘身上,带着一丝欣赏:“你在藏经阁中一年,不修神通,不增法力,只观杂学,广纳百川,老夫都看在眼里。”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深意,缓缓道:“你可知,你如今所做之事,看似在夯实道基,实则,已是在为将来……创法,打下根基?”
“创法?”古尘心神猛地一震,这两个字如同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响。他从未想过如此遥远而宏大的目标。
“不错,创法。”澹台长老目光悠远,“寻常修士,按部就班,修炼前人传承,能将其发扬光大,已属不易。然天地之大,道途无穷,岂是前人所能尽括?真正的绝巅者,无不是在前人基础上,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创立契合自身独一无二之‘道’与‘法’。”
他指着古尘,又指了指周围浩瀚的经卷:“你身负五行、轮回、金乌血脉、剑道,诸多传承集于一身,看似强大,实则路径已然与他人不同。若一味遵循前人之路,难免有格格不入之处,甚至可能相互掣肘,阻碍前路。你如今广览群书,汲取万道智慧,并非为了模仿,而是为了‘明辨’,为了‘印证’,为了‘融汇’。”
“你在寻找的,是一条只属于你古尘自己的道。你在夯实的,不仅是四极秘境的道基,更是你未来‘法’的根基雏形。待你道基圆满,万流归宗,灵光乍现之时,或许,便是你开创出属于你自己独一无二的古尘之法的时刻。”
澹台长老的话语,如同醍醐灌顶,为古尘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赋予了全新的、更加宏大深远的意义。他之前只是本能地觉得需要沉淀、需要积累、需要拓宽眼界,却未曾想到,这竟是在为“创法”做准备!
是啊,他的路,已然与众不同。无论是《轮回经》的至高立意,还是五行道宫的独特构筑,亦或是融合了天地道纹的本命神剑,都注定了他无法完全照搬任何前人的道路。
“多谢长老指点迷津!”古尘深深一拜,心中豁然开朗,之前的一些迷茫与困惑烟消云散。前路的目标,从未如此清晰过——夯实根基,融汇万道,最终,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创出属于自己的法!
澹台长老微微一笑,身影渐渐淡去,只留下余音在古尘心间回荡:“路漫漫其修远兮,夯实根基,方是正途。去吧,你的路,才刚刚开始……”
古尘站在原地,心潮澎湃,目光却愈发坚定。一年藏经阁悟道,他明悟的不仅是更多的知识,更是自身前行的方向。
创法之基,自此而始。
喜欢遮天之太古人皇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遮天之太古人皇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