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战局的持续恶化,如同一个不断扩大的脓疮,折磨着陪都的神经。官方宣传机器仍在艰难地维持着“战线稳定”、“诱敌深入”的谎言,但前线的溃退、难民的涌入以及物资的极度匮乏,使得恐慌情绪在暗地里如同瘟疫般蔓延。楚云飞深居简出,表面上一如既往地“等待调令”,暗中则加紧完善着他的“华南敌后游击计划”,如同一个耐心的猎手,等待时机。
就在这内外交困、似乎一切都在向下螺旋之时,一个来自外部的、意想不到的变量,开始悄然搅动这潭死水,并为楚云飞的困局带来了一线微光。这个变量,便是美国。
随着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其对亚洲大陆战场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中国战场的突然崩溃,让华盛顿深感震惊和忧虑。如果国民党政权彻底垮台,日军将腾出百万兵力投入太平洋,这是美国绝对不愿看到的。因此,加强对华援助、督促重庆政府有效抗日、并寻找可靠的战场合作伙伴,成为美军中缅印战区司令部(史迪威将军任司令)的紧迫任务。
在此背景下,楚云飞这个特殊的中国将领,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美方更高层面的视野。这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发酵的结果。
汤姆逊上尉那份关于楚云飞的、评价极高的报告。这份报告详细记述了楚云飞在黔南前线的专业素养、对日军战术的深刻理解、以及其提出的若干切中要害的作战建议,尤其强调了他在“第二水电厂”事件中表现出的决断力。报告被呈送给了美军驻重庆军事观察组组长,继而引起了史迪威司令部的注意。
当前战局的迫切需要。面对国民党军的大溃败,美军急需找到能够有效利用美援、真正具备战斗力和敌后生存能力的中国军事力量,以牵制日军,配合太平洋反攻。而楚云飞,恰好符合这些条件:他拥有丰富的敌后作战经验(在晋西北对抗日军)、展现出卓越的战术指挥能力、并且对美式装备和战术持开放态度。
契机,在一个闷热的下午降临。汤姆逊上尉再次拜访楚云飞,这次,他带来的不是战术讨论,而是一位更高级别的人物——美军驻华陆军武官处的高级参谋,罗伯特·麦克鲁德中校。麦克鲁德中校身材高大,表情严肃,有着典型西点军人的刻板与直接。
寒暄过后,麦克鲁德开门见山:“楚将军,我代表史迪威将军的司令部,与您进行非正式交流。我们对您在中国战场,尤其是在山西敌后坚持抗战的经验,非常感兴趣。” 他目光锐利地看着楚云飞,“当前战局不利,我们认为,有效的、分散的敌后作战,是消耗日军、配合正面战场的关键。您如何看待在华中、华南广大沦陷区开展游击战争的可能性?”
楚云飞心中一动,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不仅可以展示价值,更可能借此影响美方决策。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墙上的地图前,用流利的英语,结合地图,清晰阐述了他在秘密计划中思考的精华部分。
他分析了日军因战线拉长必然出现的兵力分散和后勤脆弱点;指出了湘、桂、粤交界山区作为游击根据地的地理优势;提出了以精干小分队为核心,结合收容溃兵、发动民众、打击交通线的具体战术构想;甚至谈到了游击战所需的轻便、高效的美式装备(如卡宾枪、迫击炮、无线电、炸药)及其关键作用。他的分析,既有战略高度,又有战术细节,完全超越了国民党军内部普遍存在的僵化思维。
麦克鲁德中校听得极为专注,不时提出问题,楚云飞均对答如流。最后,麦克鲁德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坦言道:“楚将军,您的见解令人印象深刻,与我们司令部的分析不谋而合。遗憾的是,我们认为,目前贵国政府并未将足够资源和精力投入到这种高效的作战方式上。”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史迪威将军一贯主张,援助物资应该分配给最能打仗的部队。我们认为,您和您的部队,具备这样的潜力。”
这番话,几乎是赤裸裸的暗示了!美方对国民党政府的低效和腐败已极度不满,正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而楚云飞,进入了他们的候选名单!
这次会谈的内容,很快被麦克鲁德写成了一份详细的评估报告,送往昆明史迪威的司令部。报告中,他极力推崇楚云飞的军事才能和对游击战的深刻理解,并明确建议:“应考虑加大对类似楚云飞将军这样具备敌后作战经验和能力的中国指挥官的支持力度,将其作为在华中、华南地区有效牵制日军的重要棋子。这可能需要……绕过某些低效的中方官僚机构。”
这份报告,在美军高层引起了反响。史迪威本人,这位素来鄙视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渴望直接指挥中国军队的“醋性子乔”,对报告中描述的楚云飞产生了浓厚兴趣。尽管此时他正与蒋介石就军队指挥权和援助分配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但楚云飞这个名字,已经作为一个潜在的、可资利用的“良性变量”,进入了美军最高决策圈的视野。
一股无形的外部压力,开始悄然向重庆当局渗透。美方在之后的军事联席会议中,开始更加频繁地关切“敌后战场”的效能,并“不经意地”提及某些“具备敌后经验的将领”的价值。虽然未曾点名,但嗅觉敏锐的戴笠、何应钦等人,立刻感受到了风向的变化。
楚云飞很快从汤姆逊那里得知了美方报告的风声。他表面上波澜不惊,内心却深知,这个“国际关注的契机”已经到来。他依然低调,但开始在有限的与美国军事人员的接触中,更有技巧地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不动声色地透露一些对当前战局和军队改革的“个人忧虑”,进一步强化美方对他的好感和同情。
他依然是一枚棋子,但此刻,这枚棋子因为获得了棋盘之外的力量的关注,而陡然增加了分量。蒋介石和重庆当局,在内外交困之下,将不得不重新评估楚云飞的价值和使用方式。
山城的夏日,闷雷滚滚,暴雨将至。楚云飞站在窗前。他知道,自己被“闲置”的日子,恐怕不会太长了。
喜欢穿越系列之楚云飞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越系列之楚云飞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