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使臣铩羽而归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朝野。有人拍手称快,赞叹李奉仪巾帼不让须眉;也有人暗中蹙眉,觉得此举过于强硬,恐彻底激怒北狄,引来更大规模的报复。然而,无论外界如何议论,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边境的局势,并未因这次“求和”而真正缓和,反而更加暗流涌动,如同一张逐渐拉满的弓,弦音紧绷。
就在这微妙的时刻,一份来自兵部的例行奏报,被悄然送到了御书房皇帝的案头。奏报中提到,雁门关外,北狄的小股游骑活动近日明显频繁,虽未发生大规模冲突,但那频繁擦碰的火星,已足以让任何有经验的将领嗅到风雨欲来的气息。
也正是在这个午后,身体已大致康复,但因“旧伤未愈”一直在家荣养的前雁门关副将、李凤瑶此身的生父,李都尉李擎,换上了一身浆洗得笔挺、却依旧能看出多次缝补痕迹的旧日戎装,穿过重重宫门,来到了紫宸殿外,请求面圣。
当内侍通传的声音响起时,皇帝萧琰正与几位枢密院重臣商议边境增兵事宜。听闻李擎求见,他略一沉吟,便宣了进来。
李擎迈入大殿,他的步伐因旧伤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迟滞,背脊却挺得如同他曾经镇守过的关墙那般笔直。那身略显陈旧的铠甲穿在他身上,非但不显寒酸,反而沉淀着一股百战老将特有的、洗尽铅华的厚重与威严。他花白的鬓发在穿窗而入的日光下闪着银芒,脸上纵横的皱纹如同刀刻,记录着无数风霜雪雨与沙场烽烟。
“臣,李擎,叩见陛下。”他的声音洪亮,带着金属般的质感,回荡在安静的大殿中,与那些文臣清朗或武将粗豪的声音都不同,是一种真正在血与火中淬炼过的沉浑。
“李爱卿平身。”皇帝看着殿下的老将,目光复杂。李擎是功臣,亦是“罪臣”(虽已查清是被吴奎构陷),其女李凤瑶更是屡立奇功,于皇家有恩。让他一直荣养,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
“陛下,”李擎没有起身,反而将头埋得更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并非畏惧,而是压抑了太久的恳切与决绝,“臣,蒙陛下天恩,得以苟全性命,在京中安度残年。然,近日闻听北狄贼心不死,边境烽烟再起,臣……臣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他猛地抬起头,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此刻燃烧着炽热的火焰,是纯粹的老兵听到战鼓声时的本能反应:“臣虽年迈,身上旧伤十余处,然筋骨尚健,于雁门关内外地形、北狄用兵习性,尚算熟悉!臣恳请陛下,允臣重返雁门关,哪怕为一小卒,执戈守城,亦不负陛下昔日知遇之恩,不负臣这一身戎装!”
他重重叩首,额头触及冰凉的金砖,发出沉闷的声响。“求陛下,成全老臣报国之心!”
殿内一时寂静。几位枢密院大臣交换着眼神,有人面露赞许,有人则微微摇头。李擎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其身份毕竟敏感,且年事已高,旧伤缠身,是否还能胜任边关艰苦?
皇帝没有立刻回答,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目光扫过殿下跪伏的老将,又似无意地,掠向了站在武将队列末尾,此刻双拳微微握紧,眼神关切地落在父亲身上的李凤瑶。
“李爱卿忠勇可嘉,朕心甚慰。”皇帝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只是,爱卿年事已高,旧伤在身,边关苦寒,战事凶险,朕……”
“父皇!”
皇帝的话未说完,萧战已忍不住急切地出列,躬身道:“父皇,李都尉熟悉边境,忠心耿耿,正是目前雁门关最需要的老成宿将!有他回去坐镇,必能稳定军心,震慑北狄!儿臣以为,当允李都尉所请!”
萧战的话,代表了一种态度,也打破了大殿中的平衡。
就在这时,李凤瑶也一步踏出,她的动作不如萧战那般急切,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她先是对皇帝行了一礼,然后目光平静地迎向皇帝审视的眼神,声音清晰而冷静:
“陛下,臣女以为,七殿下所言极是。家父虽年长,然经验丰富,对边境了若指掌。北狄新败,其心不死,正需熟悉敌情之老将坐镇,方能洞察先机,防患于未然。且家父一片赤诚报国之心,天地可鉴。让他重返沙场,不仅能助守边境,更能彰显陛下不计前嫌、唯才是举之胸襟。于国于边,于情于理,皆有利而无害。”
她没有过多强调父女之情,而是从纯粹的军事和政治角度进行分析,句句在理,掷地有声。她站在那里的姿态,与跪伏在地的父亲,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呼应——一个是曾经威震边关的老将,一个是初露锋芒的新星,血脉相连,信念相通。
皇帝看着殿下这对父女,沉默了良久。李凤瑶的分析,萧战的恳切,李擎的决绝,都在他心中权衡。最终,他深邃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决断。
“准奏。”皇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擎听封!”
“臣在!”李擎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
“朕,念你忠心为国,熟悉边务,特命你为雁门关镇守副将,辅佐主将,整饬防务,严防北狄。望你不负朕望,再立新功!”
“臣!李擎!领旨谢恩!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李擎的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夙愿得偿的颤抖,再次重重叩首。
…………
圣旨下达,李擎需在三日后启程。离宫前,皇帝特恩准他父女二人于御书房偏殿一叙。
没有了朝堂之上的肃穆,偏殿内的气氛显得温和了许多。李擎看着眼前亭亭玉立、眉宇间已隐现峥嵘的女儿,眼神复杂,有骄傲,有欣慰,更有深深的担忧。
“瑶儿,”他唤着女儿的乳名,声音低沉,“为父此去,边关之事你无需挂心。倒是你……”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窗外重重的宫阙飞檐,压低了声音,“朝堂之上,波谲云诡,远非边关明刀明枪可比。吴奎虽已伏诛,但其背后势力盘根错节,未必甘心。你如今锋芒渐露,又得陛下与七殿下看重,必已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伸出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肩膀,那力道沉稳,带着父亲特有的关怀:“记住,在这宫里,万事多留个心眼。除了七殿下……对其他人,哪怕是看似和善之辈,也切莫全然交付信任。人心隔肚皮,尤其是这权力旋涡的中心。”
李凤瑶看着父亲眼中那毫不掩饰的担忧,感受着肩膀上传来的温热与力量,心中一暖。她并非不谙世事的闺阁少女,前世今生,见过的阴谋诡计并不少。但来自至亲的叮嘱,总是格外不同。
她点了点头,眼神清澈而坚定:“爹,我知道。我会保护好自己,也会……查清所有隐藏在暗处的敌人,不会让他们危害大夏,危害……我在意的人。”她的目光,若有似无地瞟了一眼站在不远处、正假装欣赏字画实则竖着耳朵听的萧战。
李擎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见到萧战那副模样,严肃的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随即又收敛,郑重道:“好。我儿志气,为父欣慰。边关有爹,京城……就看你的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将父女二人的身影拉长,交织在一起。一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位是凤雏清声,初试锋芒。他们的分别,不是为了小家,而是为了共同守护的那个大家——大夏的万里河山。
三日后,李擎披甲执锐,在晨曦中悄然离京,奔赴那片他魂牵梦萦、亦承载了他半生荣辱的边关。而李凤瑶站在宫墙之上,目送着那支小小的队伍消失在官道尽头,心中那份查清真相、肃清奸佞的决心,愈发坚如磐石。
父亲的话,如同警钟,在她心中长鸣。这京城的暗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喜欢战神嫡女:朕等了一辈子的女战神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战神嫡女:朕等了一辈子的女战神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