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巢基地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长条会议桌两侧坐着二十多位专家,其中一半以上头发花白。坐在主位的穆青山将军面色如常,但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的敲击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应龙项目的后续发展,请各位畅所欲言。穆青山开口,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话音刚落,一位戴着厚眼镜的老教授就站了起来。他是中科院材料学领域的泰斗江卫华,以治学严谨着称,也以保守固执闻名。
我先说几句。江卫华扶了扶眼镜,张飞同志的技术,恕我直言,存在太多违反科学常识的地方。
他打开面前的文件夹,取出一叠检测报告。
这是我们对表面涂层的分析结果。成分显示为普通碳纤维,但性能却远超现有任何材料。这不符合材料学的基本原理!
接着他又拿出另一份文件。
还有这个所谓的冷聚变核心。我们连实验室环境下的可控核聚变都没完全掌握,他居然能在修理站里造出小型化装置?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江卫华越说越激动,花白的头发都在微微颤抖。
更不用说那些变形结构、隐身技术......每一项都超出了现有科技水平几十年!我认为,这些技术的来源必须彻查!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几位老专家频频点头,显然赞同江卫华的观点。
安国邦忍不住开口:江老,可是确实飞起来了,性能数据也都经过验证......
这正是我最担心的地方!江卫华打断他,如果这些技术真的存在,为什么我们顶尖实验室都研发不出来?如果一个退伍兵随随便便就能造出来,那我们这些搞了一辈子科研的人算什么?
这话说得相当不客气,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就在这时,会议室门被推开,张飞慢悠悠地走了进来。他显然刚结束实验,身上还穿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手里拿着个咬了一半的苹果。
抱歉来晚了,刚才在调试新的传感系统。他自然地走到空位上坐下,完全没在意现场紧张的气氛。
江卫华皱眉看着他:张飞同志,我们正在讨论你的技术来源问题。
张飞啃了口苹果,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很大!江卫华把检测报告推到他面前,请你解释一下,这些技术是怎么来的?
张飞随意翻了翻报告,漫不经心地说:就是按古籍上的记载,结合现代工艺改良了一下。
哪本古籍?哪个记载?江卫华追问。
《梦溪笔谈》里提到过木鸟飞天,《墨子》里记载过光学原理......张飞掰着手指头数,我就是把这些古代智慧用现代科学语言重新解读了。
胡闹!江卫华猛地一拍桌子,你这是把科研当儿戏!
张飞也不生气,反而笑了:江老,您实验室是不是最近在研发新型复合材料?进展不太顺利吧?
江卫华一愣:你怎么知道?
看您手上沾的胶水痕迹,应该是尝试了第七种粘合方案。张飞指了指他的手,要不要试试我的配方?保证比你现在用的强十倍。
会议室里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江卫华团队的新型材料项目是高度机密,张飞居然一眼就看穿了他们的困境。
你、你从哪里得到的情报?江卫华脸色发白。
这需要情报吗?张飞莫名其妙地看着他,看胶水颜色和凝固状态就能推断出来啊。
他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个笔记本,撕下一页写下个配方。
用这个试试。比例我都标清楚了,反应温度控制在85度,别高了。
江卫华接过纸条,手都在发抖。作为材料学专家,他一眼就看出这个配方的精妙之处,很多他苦思冥想的问题,在这里都被轻松解决。
这、这是......他激动得说不出话。
小意思。张飞摆摆手,要是还不够,我这儿还有三个改良版本。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刚才还支持江卫华的几位老专家,此刻都目瞪口呆。
穆青山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适时开口:张飞同志的技术能力,我想已经不需要再多证明了。
可是将军!另一位保守派专家站起来,就算他技术过硬,但这么大的项目交给一个人,风险太大!应该由专家组集体负责!
张飞闻言,眼睛一亮:好啊好啊,正好我省点事。那的升级计划就交给各位了?
他立刻从随身背包里掏出一叠图纸铺在桌上。
这是新一代能源核心的设计图,目前卡在量子隧穿效应这个环节。这是新型隐身系统,需要解决高频波段散射问题。还有这个......
专家们围过来,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和复杂的设计,一个个面露难色。
这个结构......是怎么解决共振问题的?
天啊,这个能量传递效率怎么可能达到90%以上?
等等,这个算法我完全看不懂......
张飞热情地给众人讲解:这里用了个小技巧,把电磁场扭一下就行。这个算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传统傅里叶变换倒过来用......
他讲得轻松,听的人却一头雾水。有几个年轻研究员已经拿出本子疯狂记录,但显然跟不上他的思路。
江卫华盯着图纸看了半天,突然长叹一声:老了,真的老了......
他颓然坐回椅子上,整个人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
安国邦见状,连忙打圆场:张顾问的技术确实独树一帜,但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突破吗?
可是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呢?另一位老专家不甘心地问,没有理论支撑,怎么保证后续发展?
张飞眨眨眼:理论?飞起来不就是最好的理论?
他转向穆青山:首长,我觉得与其在这里争论,不如让再飞一次。这次可以带几位专家上去实地考察。
这个提议让会议室再次炸锅。
上天?我们这些老骨头?
太危险了吧!
但是......如果能亲眼看看......
穆青山沉思片刻,一锤定音:好!就按张飞同志说的办。江老,您敢不敢上去看看?
江卫华猛地站起来,脸上重新焕发出光彩:去!为什么不去!我倒是要亲眼看看,这些违反科学常识的技术是怎么运作的!
张飞咧嘴一笑:那就这么定了。明天早上八点,记得吃晕机药。
会后,安国邦把张飞拉到一边:你小子故意的吧?明知道那些老专家受不了高空机动。
张飞无辜地摊手:不是他们要验证技术吗?实地考察最直观了。
那你也不能......
安主任放心。张飞眨眨眼,我有分寸,保证让他们大开眼界,又不会真出事。
安国邦看着他狡黠的笑容,突然为明天要上天的专家们捏了把汗。
果然,第二天一早,当江卫华和其他三位专家穿着特制飞行服出现在机场时,表情都格外凝重。
小张啊,这个安全措施......一位老专家不安地检查着安全带。
放心吧李老,比坐过山车安全多了。张飞轻松地调试着操控系统。
江卫华强作镇定:我倒要看看,你这架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随着一阵低沉的轰鸣,平稳升空。起初的飞行还很平稳,几位专家甚至开始放松地观察舱内设备。
这个显示界面很特别啊......
操控系统比我们研究所的先进多了......
但很快,张飞就开始展示的真正性能。
各位坐稳了,我们试试垂直爬升。
话音刚落,强大的过载就把所有人死死按在座椅上。几位老专家脸色发白,紧紧抓住扶手。
现在高度三万米,我们来做几个机动动作。
在空中做出各种难以置信的飞行动作,时而如燕子般轻盈,时而如雄鹰般迅猛。
停下!快停下!一位专家终于忍不住喊道。
张飞这才意犹未尽地改为平飞:这才哪到哪,真正的性能还没展示呢。
江卫华强忍着不适,颤声问:这些动作......理论上的过载早就该超出人体极限了......
所以我说要相信实践嘛。张飞得意地说,现在各位还觉得我的技术违反科学常识吗?
回到地面时,几位老专家腿都软了,需要工作人员搀扶才能走下舷梯。但他们的眼神却异常明亮。
奇迹......真正的奇迹......江卫华喃喃自语,突然抓住张飞的手,年轻人,我为我之前的质疑道歉。你这技术,值得我们这些老家伙好好学习!
张飞反而不好意思起来:江老言重了。其实您之前提出的几个问题都很有价值,我正想找时间向您请教呢。
这场飞行彻底改变了专家们的态度。原本的质疑和反对,变成了由衷的敬佩和支持。
消息传回基地,安国邦看着监控画面里相谈甚欢的张飞和江卫华,忍不住对穆青山说:这小子,还真有他的一套。
穆青山微微一笑:这就是实力。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质疑都会烟消云散。
当晚的总结会议上,气氛已经完全改变。江卫华第一个发言:
我建议,成立特别专家组,全力支持张飞同志的研究。至于技术来源......
他看了眼正在打哈欠的张飞,无奈地摇摇头:或许真如他所说,有些智慧,本就超越了我们现有的认知。
会议结束后,张飞被江卫华拉住:小张,那个材料配方......能不能再给我详细讲讲?
行啊。张飞爽快答应,不过江老,您得先请我吃顿好的,刚才可把我累坏了。
看着这一老一少勾肩搭背地往食堂走去,安国邦突然觉得,或许这场争论,来得正是时候。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