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陈远在家看新闻联播,一条播报引起了他的注意。农业农村部发布最新农情调度:全国秋粮收获已接近八成,进度快于往年。画面里,是广袤田野上金灿灿的稻浪,是大型收割机轰鸣作业的繁忙景象,是农民朋友们捧着沉甸甸的稻谷,那黝黑脸上绽放的、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
“真好,”坐在旁边的林薇也看着电视,感慨道,“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就觉得心里特别踏实。家里有粮,心里不慌,老话真是没错。”
连正在玩玩具的陈曦也抬起头,指着电视说:“爸爸,好多好多米饭和面条呀!”
陈远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对啊,这就是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最开始的样子。”他看着画面里那无边的金色,心里也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安稳和感动。这看似寻常的丰收消息,背后连接着的,是千家万户的饭碗,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文明延续最根本的保障。 在城市里待久了,每天面对的是文件、会议、数据,有时甚至会忘记,脚下这片土地最原始、也最强大的力量,就蕴藏在这春华秋实的轮回里。
这份来自大地最厚重的馈赠,在执掌文运的文昌法眼之中,又会是怎样一番磅礴而温暖的景象?
带着这份向往与敬畏,他沉入了梦乡。
今夜踏入文昌殿,陈远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甚至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没有审判的肃杀,没有星河的浩瀚,此刻的文昌殿,仿佛与广袤无垠的华夏大地融为了一体。放眼望去,是一片无边无际、波澜壮阔的金色海洋!那是成熟稻谷汇聚成的“能量之海”,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如同大地呼吸般悦耳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阳光烘烤过的谷物的醇香,以及泥土被秋阳晒暖后散发出的、令人心安的气息。
这金色的稻浪之海并非静止,而是在缓缓地、有力地流动着。它从四面八方(代表着全国各地正在收获的秋粮产区)汇聚而来,流向一个象征着“国仓民廪”的、温暖而稳固的所在。仔细看去,那流动的“海水”,是由无数细微的、饱满的金色光点构成,每一粒光点,都代表着一份最纯粹的生命能量和滋养之力。
“帝君,”书灵的声音在身边响起,带着少有的、如同收获般满足的语调,“您今日心念所系,正是这‘社稷之本’,‘文运之根’啊!请看——”
书灵挥袖,眼前的金色海洋景象变得更加立体、清晰。陈远能看到,这金色的能量之海,其“水位”正在肉眼可见地、稳健地上涨着,象征着“收获近八成”的丰硕成果。这上涨的金色能量,温暖、厚重,充满了让人安心的力量。
“这……这就是秋粮丰收,在文运层面的体现?”陈远喃喃问道,心中充满了敬畏。
“正是!”书灵的语气带着由衷的赞叹,“帝君,您莫要小看这五谷杂粮。人间烟火,文明根基,尽系于此。 这金色的能量,我们称之为‘五谷丰登之气’或‘社稷安泰之基’。它虽不如锦绣文章璀璨,不如科技发明耀眼,但却是最基础、最不可或缺的文运底色!”
他进一步解释道:“您想,若是饥荒遍地,饿殍遍野,哪里还谈得上吟诗作赋、钻研科技、传承文化?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丰收的金色能量,就如同万丈高楼的坚实地基,如同参天大树的发达根系。它稳固了,文运长河才能波澜不惊,承载起更加璀璨的文明之光。”
陈远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他想起了历史书上那些王朝更迭,很多时候,根源就在于土地兼并、粮食短缺,导致民不聊生,最终烽烟四起。这沉甸甸的稻谷, 确实是比千军万马更能决定文明走向的力量。
书灵引导陈远,将神识融入这片金色的海洋,去感受更细微的波动。
陈远“看”到,这金色的能量,正通过无数无形的“脉络”,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四面八方:
它流入大大小小的城镇乡村,化作千家万户灶台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化作普通人脸上满足的笑容,化作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红润脸庞。(景象显化:无数温暖的、代表“安居乐业”的白色光点,在金色能量的滋养下变得更加明亮、稳定。)
它流入市场的粮店、超市的货架,确保了“米袋子”、“菜篮子”的充足和价格的平稳,消除了社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景象显化:代表“市场稳定”、“民心安定”的柔和光晕在扩散。)
它更流入国家的战略储备仓库,化作应对任何潜在风险挑战的“定心丸”。(景象显化:几处特别巨大的、散发着沉稳厚重气息的金色光团,如同文明的压舱石。)
同时,陈远也感受到,这丰收的景象并非凭空而来。他“看”到在这金色海洋之下,是广大农民朋友辛勤劳作的身影——春日弯腰插秧的汗水,夏日田间管理的辛劳,都化作了此刻这沉甸甸的喜悦。他还“看到”了农业科技人员培育良种、改进农技带来的“增益光环”,以及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形成的“扶持之力”,如同阳光雨露,共同促成了这场丰收。
在这片丰收的金色主调之外,陈远还注意到一些相对黯淡、或者收获进度稍慢的区域(可能因为天气、地理等因素)。但这些区域,也同样有金色的能量在顽强地汇聚、流动,并且能感受到来自国家层面和其他丰产区无形的“支持”与“调剂”,确保大局的稳定。
“真是‘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陈远感慨道,“这丰收的背后,是无数人的付出,也是一个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体现。”
“帝君说得极是。”书灵点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方能五谷丰登。而这丰登的五谷,又反过来巩固这国泰民安。此乃良性循环,是文运昌隆最朴素的体现。”
神识从那片温暖、丰饶的金色海洋中回归,陈远感觉自己的心神仿佛也被洗涤了一遍,充满了踏实和安稳的力量。他第一次如此直观、如此深刻地理解到,所谓的文运昌盛,绝不仅仅是图书馆里多了多少藏书,博物馆里添了多少珍宝,更在于这最基础的、关乎亿万人温饱的“粮食安全”。
第二天早上,吃着林薇熬的香喷喷的白米粥,陈远感觉格外香甜。他对儿子说:“曦曦,知道吗?我们每天吃的米饭和馒头面条,来得可不容易了,是很多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也是咱们国家特别重视的大事。”
陈曦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碗里的粥吃得干干净净。
到了单位,看到食堂里“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标语,陈远觉得格外顺眼。他在安排本周工作时,特意强调了下基层调研时,要关注一下本地乡村旅游与农产品销售结合的情况,看看能不能为农民增收再多拓宽点路子。
晚上,他带着这份由丰收带来的踏实感,在《功德簿》上郑重写下新的感悟:
“秋粮收获近八成,金色稻浪涌文运。此非虚幻之景,实乃社稷根基,文明底色。五谷丰登之气,温润厚重,滋养万家灯火,稳固世道人心。无此根基,则一切文化、科技、艺术皆为空中楼阁。守护农耕,珍惜粮粟,便是守护文运最原始亦最强大的源头活水。仓廪实而知礼节,天下安则文运兴。此理千古不易,当永志于心。”
写完,他放下笔,走到窗边。望着城市璀璨的灯火,他知道,每一盏灯光的背后,都离不开那片广阔田野上默默奉献的金色能量。守护这田野的丰收,就是守护这万家灯火的安宁,就是守护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最深沉的力量。这份职责,朴实无华,却重如千钧。
(未完待续)
-----
喜欢科级帝君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科级帝君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