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别院,药香与墨香混合,在静室中弥漫。林惊雪肩头的箭伤在御医和名贵药材的调理下,已开始结痂,但“牵机”余毒未清,左臂依旧有些麻痹,提不起重物。她并未安心静养,反而利用这难得的“清静”,通过赵珩有限度传递来的信息,梳理着京城的乱局。
“弹劾我的奏章,多出自几位言官,背后隐约有吏部张侍郎和宫内一位大貂珰的影子。”赵珩将一份密报置于案上,语气平静,眼中却带着冷意,“他们想坐实我‘结交边将,心怀叵测’的罪名。”
林惊雪看着地图上标注的各方势力,目光沉静:“他们想断你臂膀,更要坐实你的‘罪证’。我,就是那最显眼的‘边将’。若我此刻惶恐不安,或急于与你撇清,反倒落人口实。”
“你的意思是?”
“他们既以‘刺杀’将你我绑在一起,我们便顺水推舟。”林惊雪指尖点在地图上的皇宫位置,“陛下多疑,但更重实利。他需要北境安稳,也需要平衡朝局。我们便给他一个更‘有用’,也更‘可控’的选择。”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中成型。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出击,将这场针对他们的阴谋,转化为在皇帝面前展现价值、甚至反戈一击的机会。
数日后,林惊雪伤势稍稳,不顾御医劝阻,主动请求面圣。理由冠冕堂皇:感念陛下关怀,伤势稍愈,特来谢恩,并陈北境边防未尽事宜。
紫宸殿偏殿,炭火烧得正暖。皇帝看着下方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清亮、脊梁挺直的林惊雪,目光深邃。
“你伤势未愈,不必多礼。”皇帝语气平和,“北境之事,杜爱卿(杜巡边使)已有奏报。”
“杜大人勤于王事,然北境情势瞬息万变,非亲历者难明其险。”林惊雪声音不高,却带着边地特有的风霜质感,“民女此番遇刺,更觉北戎及其幕后黑手,亡我之心不死,其触角恐已深入京畿!”
她话锋一转,并不纠缠于自身遇刺,而是将话题引向更宏观的边防:“北戎经落鹰涧、矿场之败,短期难再组织大军,然小股精锐渗透、挑动边衅、乃至勾结内应,将成常态。其战法,亦非昔日集团冲锋,更重小队袭扰、情报刺探、经济封锁。朝廷若仍以旧法御之,恐事倍功半。”
她随即结合自身经历,提出数条应对之策:组建精干斥候游骑,以小队反制小队;严查边境贸易,尤其管制铁器、药材、火硝等战略物资;在关键隘口设立烽燧联防体系,改进传讯方式……条条针对北戎新动向,且大多是她已在北境实践并证明有效的法子。
最后,她深深一揖:“民女自知人微言轻,然拳拳之心,只为边境安宁。陛下若觉可用,民女愿将北境所知所学,倾囊相授于讲武堂同袍,或于兵部备咨。若觉不妥,民女伤愈后,愿即刻返回北境,虽九死,亦不敢让胡马再度阴山!”
她这番陈情,姿态放得极低,不提自身委屈,只谈边防利害,更摆出全然服从安排的姿态。既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价值,又显得毫无政治野心,完全是一心为国的“孤忠”形象。
皇帝沉吟良久,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他需要能打仗的刀,但也忌惮刀太锋利,反伤自身。林惊雪此刻的表现,恰到好处。
林惊雪的御前陈情,很快在有限的范围内传开。其提出的边防策略,得到部分务实派将领的私下赞同。而她那“愿授所学”、“听凭发落”的态度,也让不少原本攻击她“桀骜”的声音暂时偃旗息鼓。
皇帝最终下旨,褒奖林惊雪“忠勇可嘉,深谙边事”,特许其在讲武堂养伤期间,可酌情与兵部官员及讲武堂教官探讨边防策论,“以备咨询”。同时,对燕王“遇刺”一案,督促有司加紧查办。
这道旨意,巧妙地将林惊雪置于一个“客卿”或“顾问”的位置,既用了她的才,又未予实权,更将她与燕王稍稍做了区隔(至少表面如此)。
赵珩在别院中得知消息,对林惊雪道:“父皇此举,仍是平衡之术。不过,你已成功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接下来,便是让这颗种子发芽。”
“如何发芽?”
“讲武堂,便是最好的土壤。”赵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那里聚集了不少军中后起之秀,亦有各方眼线。你便借着‘探讨’之名,将你的那套战法,潜移默化地传出去。自然会有人认同,有人反对……水,只有搅动了,才能看清底下藏着什么。”
林惊雪会意。这是要她以讲武堂为舞台,传播自己的军事思想,吸引志同道合者,同时,也将潜在的敌人引出来。
林惊雪重返讲武堂,待遇已悄然变化。住所被换至更宽敞安静的院落,监视依旧,却多了几分表面的尊重。她遵照旨意,开始“以备咨询”。
起初,只是少数几个对北境战事好奇的年轻教官或学员私下请教。林惊雪并不藏私,将小队渗透、山地游击、情报甄别、土木作业等现代特种作战思维的雏形,融入这个时代的战例中,深入浅出地讲解。
她的理论新颖、实用,且经过血火检验,很快吸引了更多人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出身寒门、渴望军功的子弟,听得如痴如醉。渐渐地,在她院落外的小校场,傍晚时分常有人聚集,听她“讲武”。
当然,反对和质疑之声亦随之而来。一些恪守传统兵法的老教官斥其为“奇技淫巧,难登大雅之堂”;一些勋贵子弟则嘲讽她“村妇之见,妄议军国”。
这一日,林惊雪正在讲解如何利用地形设置诡雷和陷阱,一名身着华服、面色倨傲的年轻男子排众而出,乃是京中某位以保守着称的老将军之孙。
“林教习,”他语带讥讽,“你这些手段,阴险歹毒,非君子所为!两军对垒,自当堂堂正正!如此行事,与北戎何异?”
林惊雪尚未回答,人群中一个声音冷冷响起:“若能保境安民,杀敌制胜,便是好法子!莫非等北戎铁骑踏破家园,还要与他们讲君子之道不成?”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身形挺拔、面容刚毅的年轻将领站在人群后方,正是之前在校场较技中败于林惊雪手下的那位郑小将军!他此刻眼神灼灼,竟是在为林惊雪辩护!
林惊雪心中微动。这郑小将军,似乎并非单纯的纨绔。而这看似小小的争论,或许正是那搅动水面后,泛起的第一个涟漪。京城的暗流,因她的回归与“讲武”,正悄然加速流动。更大的风波,已在青萍之末酝酿。
喜欢将门虎女:铁血红颜倾宋疆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将门虎女:铁血红颜倾宋疆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