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家刑侦中心大楼前的广场,气氛凝重如同实质。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侧写精英近百人,已集结完毕。无人交谈,只有行李箱轮子碾过地面的单调声响,以及空气中无声碰撞的审视目光。省厅培训的强度在此刻显得像是预科班,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各自地盘上真正的翘楚。
陈默、何锋、林薇跟随本省领队,穿过安检门。何锋的眼镜片后,目光锐利地扫过几个业内早已闻名的面孔,下颌线微微绷紧。林薇深吸一口气,指尖下意识捏紧了参赛证挂绳。陈默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将背包甩上肩头,步伐沉稳。
没有欢迎仪式,没有冗长讲话。所有人被直接带入一个足以容纳数百人的大型会议室。主席台上,端坐着几位肩章显示级别极高的警官和几位气质儒雅却目光如电的专家。正中央那位,两鬓斑白,不怒自威,是公安部刑侦局的一位副局长,也是本次大赛的总负责人。
“各位。”副局长开口,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带着金属般的冷硬质感,“全国首届青年侧写师精英大赛,规则如下。都听清楚,我只讲一遍。”
台下落针可闻。
“大赛分为三个阶段,全程封闭进行。”
“第一阶段:小组赛。随机抽签,四人一组。二十四小时内,共同完成一起复杂连环案件的侧写与分析报告。评分依据:报告深度、逻辑严谨度、团队协作效率。小组总分前十六名,晋级。小组内个人贡献度由系统与评委共同评定,影响最终个人排名积分。”
台下响起一阵极轻微的骚动。随机分组,意味着不确定性激增,强者可能被拖累,黑马也可能凭借团队力量脱颖而出。
“第二阶段:淘汰赛。晋级的六十四名选手,随机抽签,两两对决。八小时内,独立分析同一桩悬案。由专家组盲评,胜者晋级三十二强,败者淘汰。此阶段纯粹比拼个人侧写硬实力。”
“第三阶段:巅峰赛。三十二强选手,进行最终案件攻坚,车轮战加小组战。案件为高度仿真的模拟实战,可能涉及多线程、多嫌疑人的复杂构架。最终由评审团根据侧写准确性、侦查建议可行性、创新性以及对案件关键矛盾的突破性贡献,评定冠亚季军及最终排名。”
副局长目光如炬,扫视全场:“赛题均源于改编自真实案件的最高保密级别卷宗。评分标准,只有四个字:接近真相。这里不需要纸上谈兵的理论家,需要的是能直面罪恶、指引侦查的实战者。”
“大赛期间,全程隔绝外部通讯。所有分析在指定终端完成,系统自动记录操作过程与时间节点。禁止任何形式的交流与协作,除非是小组赛阶段。”
“现在,开始抽取小组赛编号和组别。”
大屏幕上,名字开始快速随机滚动。气氛瞬间绷紧到极致。每个人都紧盯着屏幕,寻找自己的名字和未来的队友。
陈默看到了自己的位置:c组07号。同组另外三个名字跳出:来自东北的耿直汉子赵大雷(痕迹分析专家),来自江南水乡的冷静女警沈瞳(犯罪地理画像专长),以及……来自西南边陲、以风格诡谲、擅长心理深层挖掘闻名的怪才,苗坤。
一个风格迥异、充满变数的组合。何锋与林薇则分别被分到了不同的组别。
何锋隔着几个座位,对陈默投来一个复杂的眼神,有审视,也有一丝“赛场见”的意味。林薇则对陈默微微点头,握了握拳,示意加油。
“小组赛案件资料已发放至各自终端。二十四小时倒计时,开始!”副局长一声令下,所有人迅速起身,根据指引前往各自小组的独立分析室。
陈默走向c组分析室,推开门。室内是环形布置的四个终端位,中间一块巨大的电子白板。赵大雷已经坐在那里,身材魁梧,正皱着眉头快速浏览屏幕;沈瞳安静地坐在一旁,手指已经在虚拟地图上划动;苗坤最后一个晃进来,穿着格格不入的休闲装,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目光却直接落在陈默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兴趣。
全国大赛的帷幕,以这种充满对抗与协作张力的方式,正式拉开。第一个二十四小时,不仅是智慧的较量,更是团队磨合的试炼。陈默深吸一口气,坐在了自己的终端前。屏幕亮起,一起跨越三省、历时三年、受害者多达十余人的连环失踪案卷宗,缓缓展开。
c组分析室,空气在案件资料加载完成的瞬间凝固。只有终端风扇的低鸣和偶尔敲击键盘的清脆声响。
连环失踪案。三年。三省交界区域。十一名青壮年男性,如同人间蒸发。卷宗材料浩如烟海,包括失踪者档案、初步调查报告、零星物证记录(一枚纽扣、半截鞋印、模糊到几乎无用的早期监控截图)、以及家属和关系人那充满焦虑与遗漏的询问笔录。
“操。”赵大雷第一个出声,粗壮的手指划过触摸板,快速滚动页面,“这他妈是大海捞针?三年,十一个人,屁像样的线索没有?”
沈瞳已经打开了电子地图,将十一个失踪地点精确标注上去。她的动作轻巧而迅速,眼神专注。“地点分散,但并非完全随机。看,A省三个点,b省四个,c省四个。集中在两横一纵三条省级公路沿线五十公里范围内。时间……没有明显季节性规律。”
苗坤歪在椅子上,双脚搭在桌沿(这显然违反了室内规定,但无人制止),视线却没离开屏幕。他忽然轻笑一声:“十一个人,年龄22到35岁,体格都不错。职业……货车司机、装修工、健身教练、农机手……嗯,都是靠力气吃饭的,或者说,身体是他们的主要资本。”
陈默没有参与初步讨论。他的目光如同高速扫描仪,逐行掠过十一名失踪者的详细档案。家庭关系、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失踪前最后动向……他捕捉着那些看似无关的细节。
“王海,货车司机,失踪前一周曾与货主因运费问题发生争执。”
“李强,装修工,失踪前一天在镇上小酒馆喝酒,吹嘘自己接了个‘大活’。”
“孙强,健身教练,失踪前其女友提到他‘最近好像有心事,说可能要出趟远门’。”
……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分散在十一个独立的卷宗里,如同散落的珠子。
喜欢侧写师陈默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侧写师陈默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